解讀重疾險的“坑”

導讀:買過保險的你,有被“坑”的經歷嗎?那麼啥叫“坑”?重疾險的“坑”有哪些?今天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討一下。

解讀重疾險的“坑”

一、啥叫“坑”?

首先,我們先理解啥叫“坑”,“坑”就是我們“不明白”、“不理解”、比較“未知”、“不確定”的地方,對於保險客戶(投保人/被保險人)來講,保險條款及保險合同的一些規定和要求,雖然保險合同上邊寫的字,大家都認識,但保險合同和條款的專業性是非常強的,有很多法律和醫學專業的術語,因此,被很多人和媒體稱為“天書”,很多客戶一般是看不明白、理解不了條款所表達的意思的。如果保險銷售人員不如實告訴客戶,不給客戶講清楚講明白,那客戶就有可能踩到坑裡了,被坑了。所以,保險有一個基本原則叫“最大誠信原則”,也就是簽訂保險合同的雙方必須要履行最大誠信原則,也就是必須向對方真誠地充分而準確地告知有關保險的所有重要事實,不允許存在任何虛假、欺騙、隱瞞行為。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我們被“坑”,那想要不被“坑”,最好的辦法是多學習和理解重疾險的一些知識,讓自己變得專業,到時別人想坑你,恐怕也坑不了你。接下來就介紹重疾險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也就是所謂的“坑”,一定要認真看哦!

解讀重疾險的“坑”

二、重疾險所謂的“坑”

1、 重疾險,是確診就賠嗎?

答案是不一定。我在頭條上也寫過專門的文章《重疾險疑問——重疾險理賠是確診就賠嗎?》

重疾險,如何賠?主要分為三種情況:

1)確診就賠

比如: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等

2)實施某項手術

比如: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等

3)身體需達到某種狀態或者經過一定時間

比如:腦中風後遺症、腦炎後遺症或腦膜炎後遺症、癱瘓、嚴重腦損傷疾病確診 180 天后,仍遺留障礙才能理賠;終末期腎病經診斷後已經進行了至少 90天的規律性透析治療或實施了腎臟移植手術才能理賠。

常常聽有人說保險是騙人的,買了根本賠不了!要麼是因為疾病沒達到合同約定的賠付條件,保險公司拒賠;

要麼是買保險時沒弄清楚保障什麼,稀裡糊塗買了,比如買了意外險,以為包含醫療責任,結果理賠時才發現只保障身故、殘疾責任。

解讀重疾險的“坑”

2、保障的疾病數量越多越好?

重疾險,保障的疾病數量不是越多越好,關注點應在於是否包含高發疾病。

每一款重疾險,只要條款的名字有“重疾疾病”的,均包含銀保監會規定必保的25種重大疾病(其中癌症理賠率佔60%以上,核心6種病種理賠率佔80%,重疾險被髮明時就是這6種,大家可以參看我的頭條文章《重疾險保險發展史上的一大創新》,必保的25種重疾理賠率達95%以上)。所以實質上,每款重疾險大病保障都差不多。

25種重疾以外的疾病,很多是保險公司額外加上的,也有一些是從25種病種中拆分出來的,一般發病概率很小,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解讀重疾險的“坑”

3、分組越多、賠付次數越多越好?

關於分組,分組多,賠付次數就多,其實並不是越多越好,在分組時,很多保險公司是把相似關聯的病种放在一個組,而且這一個組只能賠一次,只能賠一個病種。一般大病發生一次後,第二次出現大病很可能是第一次大病的復發,或者出現與第一次大病相類似的重疾,但是這些卻都是賠不了的。而且不同的分組都有間隔期,有的要180天,所以分組沒有太大意義,製造了噱頭,增加了保費。

不是賠的次數越多越好,重疾險賠的次數越多,保費越貴。

試想一下,人的一生患2次以上重疾的概率有多少?一次重疾估計都讓人難以承受了。還有假設患過2次重疾,身體也達到極限了,重疾險能賠的次數再多、比例再高,也用不上。

所以,買重疾險,重點關注重疾、中症、輕症第1、2次的賠付比例是否足夠高、是否有間隔期等關鍵因素就夠了。

解讀重疾險的“坑”

4、給孩子買了含壽險責任的重疾險

大家熟知的少兒平安福、少兒國壽福、小福星,實質上主險是壽險,附加險為重疾險,而孩子並不需要承擔家庭責任,並不需要死了就賠錢的壽險責任。而且銀保監會對未成年人的身故也有限制。2015年9月,中國保監會印發了《中國保監會關於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人身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將上調未成年人身故保險金額至50萬元。根據《通知》對於被保險人不滿10週歲的,不得超過人民幣20萬元,對於被保險人已滿10週歲但未滿18週歲的,不得超過人民幣50萬元。這個通知規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

解讀重疾險的“坑”

買了真是白白花錢,給孩子買重疾險,只買純保障疾病的消費型重疾險或者返還型的純重疾險就可以了,消費型的重疾險最便宜的一年只要幾百塊錢,返還型的純重疾險可以實現“有病保病、無病做養老補充”。

解讀重疾險的“坑”

5、重疾險並不是越貴越好?

雖然常說一分價錢一分貨,但還是要貨比三家!買重疾險,首先要看保障責任,這些是條款里約定寫明的,保險公司必須按照這個來賠的,其次看產品提供的服務(比如是否贈送就醫綠通服務等)、公司的償付能力、品牌等。所以選擇重疾險,一定要進行綜合評判,沒有必要一定要追求大品牌、大公司的貴的重疾險。

解讀重疾險的“坑”

寫在最後: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下次我們分享如何挑選重疾險,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