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育兒反焦慮:當你突然收穫了一個乖巧的孩子

小時候看武俠片,總會有那麼一個年紀輕輕、武功不咋地的小姑娘,嬌嫩鮮豔得彷彿水仙花。她穿著一襲白紗飄蕩進一群莽夫中間,虛幻得不能再虛幻。在狼籍的武打現場,她的臉上一點灰塵、一點飛絮都沒有,令人好生驚奇。

疫情下的育兒反焦慮:當你突然收穫了一個乖巧的孩子

一塵不染的她細聲細氣地喊:“住手!”

莽夫們突然都不打了,轉頭圍著她嘿嘿嘿,渾身冒著猥瑣。然而最能打的那個大漢,要麼對她嗤之以鼻,只想把她當張宣紙,吐口口水就化了她。要麼就是半跪地上自顧自吐血。

宣紙一樣雪白的姑娘,掏出一個東西,黑呼呼巴掌大點,往大漢眼前一晃。大漢撲通就跪下了。磕完頭還滿臉堆笑:“姑娘,你渴了麼?喝口水吧!”

姑娘不喝口水,命令他按照自己的旨意行事:“瞎了你的狗眼!”大漢從此就失去了在黑夜中尋找光明的雙眼。

疫情下的育兒反焦慮:當你突然收穫了一個乖巧的孩子

軟索套猛虎,柔情化金剛。我媽老是這樣教育我,我之前一直都很迷糊,不知道怎麼叫做個柔、怎麼叫做個剛,每每的自以為很柔了,卻還是別人點評說:你真乃一介剛烈女子!

後來又看美國電影。發現他們制服一個人,通常是找到猛夫內心的恐懼,看重利益的,讓他虧錢;看重名聲的,讓他丟臉;看重情感的,讓他情無所依。他們一般都會在猛夫氣勢正焰的時候,冷不防地掏出一張照片或者一個小物件,嗖他一箭。這些東西的主人,多半是他的愛人、他的兒女甚至從小養育他但已經十分年邁的外祖父。暗箭顯示,這個物件背後的主人,已經被捏在某人手裡了。

猛男膝蓋一軟,悉聽尊便。很多人認識世界的途徑都比較膚淺,主要是古今中外的文藝作品。我學到的人性法寶就是:哪怕種族不同,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東西,要麼是強權,要麼是軟肋。

疫情下的育兒反焦慮:當你突然收穫了一個乖巧的孩子

我家幼獸素來善抓軟肋。“媽媽,我餓了~”“媽媽,我渴了~”“媽媽,我想要這個~”“媽媽,我想上廁所~”這是一般小孩的呼喊,她不是的。

她是一聲不迭一聲的叫,叫得惶急、甚至有些淒厲。養過貓的人都知道,如果一隻貓發出這種叫喚,就意味著它遇到了極度不安全需要幫助的危險。

我家幼獸閉著眼,氣弱遊絲但穿透力極強地抻喚:“媽媽,過來~媽媽,過來~媽媽,過來~”。她不說過去幹什麼,只是喊你過去。要想知道她為什麼喊你,非得過去問不可。


“怕不是出什麼事兒了吧?”當媽的三步並作兩步衝過去:

——“怎麼了寶貝?”

——“我餓了。”

——“可是想用餐了?”

主子在溫暖如春的被窩裡,發出一聲遊絲一樣的悶哼:“嗯~~~”

——“那奴才伺候您更衣?”

主子又悶哼一聲:“不要~”

——“那奴才退下了。”

——“媽媽,過來~”

——“可是要更衣?”

——“不要~”

——“可是要用餐?”

——“嗯~”

——“可是要不穿衣服就用餐?”

——“是~”

——“!@#……%&…………*……**&(E%&!”

諸如此類,穿衣服、吃飯、上課、寫作業,凡是她力所能及的事,都是媽媽我的事。搞得到了現如今,再怎麼呼喚,她媽媽通常也不願意過去,並且只要聽到她這種信號,就會從心底生出一朵蘑菇雲。強權,常常都是我們這種高娃一等父母的隱藏屬性。

疫情下的育兒反焦慮:當你突然收穫了一個乖巧的孩子

前陣子有個媽媽因管教孩子力不從心,一怒之下跳河自靜。我特能理解,因為我前幾天因管教孩子力不從心,突發心絞痛。從前以為是段子,但經此一役,我知道我跟這些父母一樣,不適合在責任心上過於苛刻。

那天在醫院,我告訴醫生:是被孩子氣出心臟病的。醫生當場指出:你別讓人家背鍋。

確實是在甩鍋。這段時間她雖然的確讓我生了很多氣,但每次對她的氣都當場宣洩了的,而真正誘發的原因應該是我的自我攻擊。

疫情發展到現在,大家都不同程度的復工,有的一週上兩天,有的上下午錯峰,有的和同事輪班,甚至有些已經完全恢復了正常。

大家都在迴歸,而我雖然也在雲開工,但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內心堅定的聲音,讓我在畸形的狀態中,猶如鬼打牆一般轉不出去,煩躁至極。

疫情下的育兒反焦慮:當你突然收穫了一個乖巧的孩子

有一天她說:“媽媽,這個世界上是不是就只剩下我們兩個人了?”她開始對這個世界產生幻覺。隨之而來的是在現有世界的慣性:不學習又怎麼了?不寫作業又怎麼了?我根本就不適合網課這種形式!

她不知道隔三差五的,她的老師要小窗“關懷”我:除了沒條件網課的同學,班裡就你家和xxx沒有跟上學習進度了,不進則退,大家都在努力,你們可不能驕傲自滿,原地踏步哦。

老師的擔心真是冤枉,沒有誰在原地踏步,只是她優秀的學生也被關得憋屈。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誰焦慮誰痛苦,誰痛苦誰改變。疫情在家這麼長時間,我一個具備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尚會因為生活瑣事、工作推進而感到焦慮,何況她這麼一個連人際圈子都沒有的小孩?

甭管人家錯沒錯,自己先認個錯,畢竟人家當初也沒想著非來人間受這麼一出。

我誠懇地向她道歉,說自己在生自己的氣,生病跟她沒關係。然後開始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寫方案、寫文章、拆書、健身、聽課,以及煮飯。

疫情下的育兒反焦慮:當你突然收穫了一個乖巧的孩子

疫情下的育兒反焦慮:當你突然收穫了一個乖巧的孩子

她膽戰心驚地度過了第一天,又疑疑惑惑著度過了第二天,第三天扳著手指提醒我:“媽媽,你已經有三天沒兇我了。”我笑了笑,不再對她氣急敗壞。

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再沒有聽到她那個魔性的呼喚。每每的吃完飯,她還把要洗的碗碟放進水槽、剩菜放灶臺、垃圾倒垃圾桶、桌子擦乾淨,一套動作行雲流水。晚上還出去丟垃圾。甚至在最近的三天,她自己穿好衣服下了床。

一改之前的習慣,除了網課和寫作業,磨人的小公主切實做到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疫情下的育兒反焦慮:當你突然收穫了一個乖巧的孩子

她理所當然地獲得了更多寵愛。她說:媽媽,我發現每次我們兩個吵架要麼是你情緒不好,要麼是我情緒不好,以後我們都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不要互相引爆,好嗎?

美國心理學家默裡·波文在19世紀時提出了家庭系統理論。他發現家庭是一個情緒單位,如果一個人出現了心理問題,尤其上情緒上的問題,通常是跟他的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不單單只是他自身的問題,並且家庭成員中,情緒是相互影響、共生的。

我因為焦慮,引發了睡眠不好、情緒波動;她因為我焦慮,引發了行為猶豫、舉止失措;

她因為焦慮,引發了學習牴觸、情緒孤獨;我因為她焦慮,增添了育兒壓力、管教失控。

一個焦慮的媽,一個煩躁的娃,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在焦慮與煩躁中影響著彼此。我突然抽身而退,兩個原本在較勁的人就沒有了原來劍拔弩張的場,我不再盯著抓她的作息,也不再盯著抓她的學習。她不再提防我彷彿直升機一樣的突然降臨,當空斷喝一聲“還不快去?”,反而把欠下的網課和作業都補上了。

彷彿換了一種舞步,瀕於滅亡的母女之情又續上了命。

誰改變,誰受益,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誰都有因為父母責任帶來的育兒焦慮,抓得太緊有時候還不如放手的成果來得容易。

疫情下的育兒反焦慮:當你突然收穫了一個乖巧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