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不能在孩子前吵架?“建設性爭吵”對孩子有好處,吵吵更健康

週日朋友小陳來家裡串門,我們聊到孩子的時候,她的心情有些沉重。我問她是因為什麼事情。她說:"有時候在家裡,我感到我和孩子的爸爸有一些矛盾。有矛盾的時候,我就很生氣,但是又不敢和他馬上吵起來,就只能忍著。有一次我實在是忍不住了,就和他在孩子面前大吵一架,他比我更生氣,還摔了家裡的東西。孩子嚇得直哭。到了半夜,孩子突然就哭著醒來了。我們才意識到孩子可能是被我們剛剛的爭吵嚇到了。所以,後來我們再也沒有在孩子面前吵架,怕再次傷害孩子。但是有時候有覺得自己很生氣,就覺得有些無奈!"

不只是是小陳有這樣想想法和煩惱,其實很多父母都會覺得,不可以在孩子面前爭吵,不然就會導致孩子的心理不健康,所以每次有家庭矛盾都是雙方忍著不說,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但是,有了家庭矛盾如果一直忍著,就會造成更大的矛盾,這樣下去對家庭的氛圍營造以及夫妻之間的關係都存在不利的影響。而且,也並不是說,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吵架。有心理學家發現,如果父母的吵架是"建設性吵架",那對於孩子來說就不會產生不利影響。

誰說不能在孩子前吵架?“建設性爭吵”對孩子有好處,吵吵更健康

區別"破壞性爭吵"與"建設性爭吵"

父母吵架程度有輕重之分,"建設性爭吵"對於孩子來說是有益的,相反地,"破壞性爭吵"則會對孩子產生不利的影響。父母在吵架的時候,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行為表現,區分好"破壞性爭吵"與"建設性吵架",避免對孩子造成傷害。

1、 "建設性爭吵"

"建設性爭吵"是指坦誠開放,公平的爭吵。這是一種很健康的心理溝通方式,它可以使人們彼此協調,更加了解相互間的差異。

爭吵對於愛情、婚姻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有些夫妻經過爭吵後,彼此的愛戀會更濃厚,公平的吵架,能使人們發洩積鬱的感情而減少緊張,輕鬆氣氛。

誰說不能在孩子前吵架?“建設性爭吵”對孩子有好處,吵吵更健康

2、 "破壞性爭吵"

"破壞性爭吵"則是與"建設性爭吵"相反的,從家庭角度來講,指的是父母之間的不友好的一種爭吵。這種吵架一般都是破壞性的,在心理上表現為傷害對方的心靈,在物質上則是摔壞家裡的物品,並且大聲爭吵,非要爭個輸贏。

"破壞性爭吵"會使得孩子失去安全感,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壓力,影響孩子的心情。長期讓孩子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或許會有心理問題。

"建設性吵架"——吵吵更健康

羅切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帕特里克•戴維斯(Patrick Davies)和其他一些研究人員研究了235戶有5-7歲孩子的家庭,研究結果於2009年發表在《兒童心理學和精神病學雜誌》(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上。

研究發現,建設性的婚內衝突與兒童情緒安全感的增加存在關聯。其他一些研究也曾發現,建設性婚內衝突與兒童問題解決與應對能力、甚至幸福感的健康發展之間存在關聯。

誰說不能在孩子前吵架?“建設性爭吵”對孩子有好處,吵吵更健康

1、 加強孩子安全感,促進親子關係

當父母進行建設性的吵架的時候,他們會把在孩子面前展示他們講道理的一面,在以溫和的方式進行爭吵時,他們會要求彼此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講出家庭矛盾,並且在爭吵中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個過程中,孩子明白了父母之間的矛盾,並且見證了問題解決的方法產生的過程,因此孩子會更加相信父母,是能夠解決矛盾,能夠保護家庭,保護好自己的,孩子的安全感也會隨之提升。並且,有的孩子會參與到父母的建設性吵架之中,也會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誰說不能在孩子前吵架?“建設性爭吵”對孩子有好處,吵吵更健康

2、 孩子能夠從爭吵中明白其中的道理

父母在爭吵的過程中,就是一個辯論、講道理的過程,孩子能夠從父母的爭吵中獲得這些道理。父母在進行建設性爭吵的時候,可以將一些道理放進去,這樣也能夠起到教育孩子的道理。

比如,在爭吵中,有的父母會跟對方說要多做一些家務,不能晚回家,不能喝酒,不應該說髒話,要多體諒對方等等,孩子也會接收到同樣的信息,我們也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3、 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

父母進行建設性爭吵的過程中,會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夠明白對方的思想,同時,雙方之間的要求也會明確提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教會孩子一些溝通的技巧,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如何尊重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誰說不能在孩子前吵架?“建設性爭吵”對孩子有好處,吵吵更健康

"建設性吵架"的原則

1、 把你的憤怒集中在剛發生的事情上,針對現在而不是過去

大多數父母的爭吵,都是從一件小事開始爆發的。當情緒失去控制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開始"翻舊賬",說對方從前犯過的錯,並且開始揪著以前的事情不放。

這種"翻舊賬"的方式是夫妻吵架中最忌諱的,因為如果一方開始"翻舊賬",那這爭吵就沒完沒了了。一方想著以前的事情,一方生氣對方說起以前的事情,於是促進雙方情緒爆發,就成為了"破壞性爭吵",嚴重的還會有摔東西,離家出走等行為,這樣對孩子的傷害很大。

所以,當雙方爭吵的時候,要將憤怒集中在剛發生的事情上面,針對剛發生的問題來進行辯論,以事論事,不要跑偏。一旦發現跑偏了,發現事態逐漸擴大的時候,雙方就要冷靜叫停。

2、 知道你們為什麼吵架

引起爭吵的因素太多了,生活當中各種小事都可以引發爭吵,所以父母在進行爭吵的時候,要明白自己是為了什麼而發脾氣。

有的父母認為瑣碎的事情稍微吵鬧一下就可以解決,其實有時候一些爆發性的爭吵就是由於瑣碎的矛盾積累起來的。每一次爭吵,雙方都要明白自己是因為什麼事情爭吵,並且要及時解決問題,不要讓問題無疾而終,不然爭吵就完全沒有意義,也稱不上"建設性爭吵"。

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糾結於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爭吵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比如,爭吵中,不要問"你為什麼總是這麼窮?"這樣的問題,這是沒有答案的問題。

3、 不要爭輸贏

"建設性爭吵"是一個雙方互動的過程,沒有絕對的有理、無理,孰對孰錯之分,所以不要一定要爭出輸贏。有時候爭吵不是為了要得出一個結果,而是想要對方的一個態度,所以理解更加重要。

在爭吵的過程中,雙方要充分理解對方,真誠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理解彼此之間的差異,將差異擺出來說明。在爭吵中促進雙方的感情,增加彼此對家庭的照顧以及對孩子的關心照料,是最重要的。

誰說不能在孩子前吵架?“建設性爭吵”對孩子有好處,吵吵更健康

4、 做好爭吵後的善後工作

爭吵後的善後工作,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爭吵雙方之間的協調以及感情的表達,另一方面是對孩子的心情的安撫以及對孩子的教育。

父母之間的善後,就是要雙方能夠各退一步,並且能夠主動打破僵局,接受對方的批評以及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雙方協調能夠和諧處理問題,促進夫妻之間的感情,減少爭吵的次數。

對孩子的善後,則是要向孩子說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吵架,吵架是因為什麼,,得出什麼結果,有什麼道理,必要時還要向孩子道歉。這樣能夠讓孩子明白父母之間的爭吵並不會帶來壞的結果,能夠保證孩子的安全感。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