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準金庸先生的脈,估計十萬個為什麼也不足填牙縫的,你有同感嗎?為什麼?

手心我心bxl版


我大概理解你說的話的意思,但是“十萬個為什麼”還是覺得有點誇張了。滿打滿算就十六本小說,真的挑的出來那麼多為什麼嗎?而且武俠小說本來就是“成人童話”。就算是成人的,那也只是童話啊。也就別說金庸了,就算是阿拉伯民間故事,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真較真的話,恐怕每一個故事都能挑出不合理的情節吧?所以我覺得,這並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主要是你看的時候有閱讀快感,而且那些大導演們知道,把這些故事拍成影視劇能只賺錢也就是了。其實,又何止是武俠小說,其實所有的通俗小說,甚至世界名著也會有設定不合理的成分。比方海明威的小說就有一個橋段,主角和當時的一個拳擊運動員掰手腕。就讓很多研究員表示不理解。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句歌詞: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裡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所以,故事裡的不合理的設定真的不需要太認真,喜歡就看,不喜歡就換一本看。記得蕭伯納的劇作演出完了以後,有一個觀眾站起來說:我覺得這個作品簡直爛透了。蕭伯納不以為意笑了笑:是啊,我也這樣認為。說著指了指那些為作品歡呼的群眾:但是,只有你和我這樣認為有什麼用呢?


聽風聽雨聽驚雷


武俠小說是大人的童話,好的武俠小說更是許多大人的精神食糧。正如安徒生童話在丹麥無可替代的地位,金庸的武俠小說在今天華人世界中擁有無數的擁躉者,實是一座仰而彌高的豐碑。

讀書在於樂趣,在於能進入書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情感得共鳴或者宣洩。讀金庸的小說,你可以天馬行空,找到你曾幻想過的際遇,或悲或喜,或憎或憐。段譽、郭靖、令狐沖、韋小寶,這些人物可曾在現實中與你擦肩而過,既熟悉又陌生?

一直不喜歡讀了某本書,然後被問得到什麼樣的人生道理。金庸先生的小說沒有說教意味,純粹開放的世界,故事情節擺在那裡,人物站在你面前,你可以選擇喜歡,也可以選擇不喜歡。

我理解一些知名作家為何抨擊金庸,如李敖,如王朔。自古文人相輕倒也不是什麼奇怪的現象,你可以不喜歡吃雞蛋,但不要禁止別人吃,更不要禁止雞生蛋吧?

把準金庸先生的脈其實也不難,只要你喜歡就會認同。不存心抬槓,你就會獲得讀書的真正樂趣。

堅持原創,我是菸斗的傳說,歡迎交流關注。


菸斗的傳說


這個每個人的關注的東西不同,所以問題也不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75fb453cc2c4faa874ed4df30531261\

囉嗦婆


二十歲之前看金庸作品很神奇一一因為自身知識儲備不足,五十歲之後再看只當娛樂一一如果你幾十年來用心瀏覽了《二十六史》,《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明通鑑》《清通鑑》"中國古代小說、傳奇","諸子百家“集,那麼你可以給金庸作品挑挑謬誤了。


咪來來


有豐富的知識,特別是有豐富的史學知識才能有金庸先生那樣的文化底蘊,結合歷史事件遊刃有餘的構思,將歷史,但又不唯歷史的安排進虛構的武俠小說中;有豐富的情感生活,才能在書中對諸如韋小寶等人物角色的刻畫入木三分!使讀者欲罷不能;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才能,對角色人物心理,行為,過程,結果有合理合情的描寫,和整體佈局,安排!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只不過金庸先生藉助手中的筆,藉助虛構的人物、故事將自己展示了出來!

因此要想了解金庸先生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究,以此文與喜愛金庸武俠小說的朋友共勉!


笑說奇談


看看現在的網絡經典小說不亞於金庸,那時網絡不發達,現在百花爭鳴,不是否定金庸,而是那時的小說單一留給我們的印象比較深刻。總之都是腦洞大開主角光環。


用戶8570725923510


沒有同感。金庸先生第一講的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其他是歷史、地裡、民族融合、人情世故、緣份天空,武功倒是其次。


貓鼬丨


非常有同感!想像力超過常人,構思神奇,故事情節點晴,令人讚歎,我是他忠實的粉絲!


安逸大師


各有各的說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