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開經語

宣道貴德抱無得一 行善利生濟世救人

虛靜恬淡寂寞無為 知強守柔神定氣閒

求真返樸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無名玄同無礙 上德無己法雨無邊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第六章宣說了道家的修道主題:長生不死。長生不死有二條道路,一條是肉體養生的道路,一條是生命覺醒的道路,但此章是指後者,後世道家更重視前一條道路。一條發展醫學,一條發展精深的文化和修行。長生不死是道家幾千年的精神夢想,在漢代以後的道家進一步發展出長生不死的修煉方法。

道家重視養生,又稱為治人(第59章),莊子稱為衛生,老子思想是衛生的經典。

真人、仙人都是長生不死的別名。長生不死是《道德經》的主題之一,也是初學道者的追求目標肉體長生不死成為促進醫學發展的根本動力,現在基因療法據說能夠延緩衰老,修復細胞活力。科學家宣稱再過30年到50年,人類的衰老密碼可以破解,並被應用於臨床醫學。道家的千年夢想可能不再是夢想而是現實,《未來簡史》的作者宣稱未來人類壽命不再是由基因決定的,而是由錢決定的。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不死是人類的夢想,但也反映人類最大的貪心。但真正的智者更信奉精神不死而不是肉體不死。司馬遷崇尚重於泰山而不是輕於鴻毛的最高人生哲學。對於不死的追求會改變人的精神世界,從而實際改變人的生存狀況,也就是生存質量。不管人的實際壽命是80歲還是90歲,內心是否存在對永恆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人類的永恆模式有很多種,追求肉體永恆,追求剎那永恆,追求精神永恆,名譽永恆都是其中一種。老子和道家激發了追求永恆的精神活力,極大的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把人從有限思維帶入無限思維之中,創造力被喚醒了。老子和道家推動了中華醫學和養生學的誕生穀神不死的觀念一直縈繞在文化精英的心中,與老病死的現實相對抗,緩解了精神壓抑,獲得珍貴的自由。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第六章

第一段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第二段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第三段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穀神不死章分3段。

老子進一步宣說創世紀,緊接前二章。穀神不死,老子提出了一個永恆的問題。道家思想起源於對生命生滅的關注,從而導致對生命本質和宇宙本質的探索,然後又進一步探索精神現象和深意識

。儒家則完全不關心這個問題,因此對生命現象和宇宙本質沒有深入理解,成為後世文化精英的缺憾。道家思想是超越生死的。

生命的逝去令人痛心,這不是平民百姓或侯王的個人問題,而是人類的普遍問題關心死亡是熱愛生命的必然結果,因此可以說關心死亡就是熱愛生命。穀神不死在後世道家思想和實修中佔據十分突出的位置,煉丹就是煉長生不死藥。煉丹是最早的化學,發現了汞、鉛、硫等化學元素。老子說,生命雖然生生滅滅,但生命之父是不死的,超越生死的。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谷代表虛空,又代表含藏,穀神是虛空和含藏之神。創造萬物的神不如創造虛空的神,老子稱為穀神。本章第1段與第4章和第5章都是在論述虛空,只有認識了虛空才能認識道。谷就是虛空法界,第39章“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靈”,神與谷(虛)相得益彰。內心世界常常被雜念充滿,修道就是要把內心世界的雜念驅逐出去,達到空靈的境界。

空靈則能產生大智慧和無限愉悅(眾妙之門)穀神不死包含了對道的嚮往。前幾章宣說道的存在性和神奇作用,這章宣說道的永恆性。道超越了空間和時間。道家學說開啟了文化精英對人類普遍關心的生死問題的探索,產生了豐富的精神遺產,構成華夏文明的文化內涵。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莊子說:“生生者不生,死死者不死”,就是對穀神不死的深刻解讀。創造生命的它本來就存在,所以不生。讓生命死亡的它超越了死亡,因為它是永恆的,所以不死。創造生命和創造死亡是同一種力量,老子稱為穀神。世人只知道嘆息生命的無常,但不知道應該思考更深的問題:生命的創造者(也是死亡的創造者)會死亡嗎?如果創造者會死亡,則死亡就不會存在。

比如判處一個人死刑,但執法者已經死亡。沒有執法者,死刑實際上已經獲得赦免。因此執法者不能死亡。老子沒有承許虛空不會死亡,後一章說“天長地久”,希望生命也天長地久,但沒有說不死。天長地久與不死是有區別的,就是虛空與虛空創造者的區別穀神不是虛空,而是虛空創造者,所以說穀神不死。儘管生命有生死,但背後的主宰(創造者)超越了生死。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認識到穀神不死的秘密,就激發世人向穀神學習,這種學習就是修道。修道者心中存有穀神,就會獲得穀神的某種力量,這對世人的生命有莫大的價值。第16章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就是修道士向穀神學習的方法。向穀神學習,首先要向虛空學習,修道士的心像虛空一樣清靜,沒有雜念,那一定能夠獲得虛空的某種力量。

在文學創作中,靈感十分重要。詩人要產生靈感,就要體會虛空,空則靈。

《詩品》作者司空圖品評詩作的高低,空靈是一個重要標準。古代是萬物有靈論,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樹有樹神,灶有灶神,但老子只說穀神,這是有深意的。修道的成功之路就是向虛空學習,使內心虛到極點,靜到極點。致虛極,守靜篤就能見道。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玄牝是道的十六大名號之一,老子把穀神稱之為玄牝。南懷瑾解說此章說:“

承接上文‘天地之間,其有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老子他說》第6章解)老子一定要把道生萬物的妙旨宣說出來,終於使用了母親的概念,只有母親才有生育力。產生虛空的母親不是一般的母親,而是看不見的母親,所以老子說玄牝。牝和母在《道德經》中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老子反覆宣說。

世人對母親很熟悉,不需要解說。但世人的母親是看得見的,有形的。老子說產生虛空的母親是看不見的,無形的母親的根本義在於能生,而不是是否能夠顯形,能夠被看見。老子從世人的俗理推進到超越的正理。玄牝是用來溝通世人的俗理和修道士的正理的橋樑。有了母親,生生不息的世界就展現出來。老子用玄加於母親之前,現實界和超越界就連接在一起了。玄是老子思想的深刻內涵,魏晉玄學由此而來。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幾千年來,文化精英對玄的概念帶上了過多的神秘性,闡述不夠清晰,反而使老子的豐富而深刻的思想難以把握。量子力學出現以後,玄的概念才逐漸清晰起來。老子與量子力學家一樣,洞察了決定論的缺陷,只有隨機論才是萬物背後的真相。

今天網絡上有的《道德經》愛好者具有科學背景,發現老子思想與量子力學有明顯的聯繫,反而比傳統學院註釋家更理解老子玄的思想,這是一大進步。說的直接一點,萬物是隨機的,生命是隨機的,宇宙是隨機的。粒子是愚者的狂想,決定論是愚者的噩夢。人的思想是隨機的,玄就是隨機,玄是看不見的聯繫,隨機才是妙。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老子稱為玄牝,就是穀神的生育力不可思議,玄牝能夠無中生有,能夠從虛空中產生萬物,產生生命決定論代表未來一片黑暗,隨機論代表未來具有無限可能性,因此一片光明。世人歡迎決定論,期待明天早上太陽昇起,這是決定論的心理基礎。

但決定論的可悲後果也隨之而來,就是你的人生只是你不知道的一個劇本的演戲而已決定論消滅了世人珍惜的自由意志。蘇格拉底等西方哲學家熱愛自由意志,老子也熱愛自由意志,所以把宇宙看成是自由意志的產物。莊子更把自由意志發揮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逍遙遊》就是自由意志之遊,蝴蝶是自由意志的物化和代表。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老子的玄同思想是劃時代的。玄的概念產生了玄同思想,老子的五玄體系十分精妙,無所不包。玄牝、玄鑑(玄覽)、玄德、玄同玄通徹底打破了決定論。更確切的說,老子的玄同思想超越了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對立,使決定論和自由意志完全和諧(衝氣以為和)。絕對的決定論和絕對的自由意志都是不存在的,宇宙和生命的本質是二者的疊加態,這就是玄(玄態)。

玄牝就是玄同之牝,“既知其母,復知其子”,玄同的力量是無限的。數字有一和二,但玄牝既是一又是二。草原上沒有孤獨的羔羊。數字的一和二的二分思維使世人陷入了一元論和二元論的無休止的爭論。一元論和二元論都不是真相,宇宙的真相超越二者,老子的玄同正是反映這樣的狀態。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因為宇宙是玄同的,所以穀神是玄牝。世人知道牝能生子,道體本玄,故曰玄牝,能生萬物。世人不知虛空如神,能生萬物而無勤作。穀神的不可思議力只有讚歎,不能用語言描繪。

穀神和玄牝前面解讀了,後面這一句就比較好理解。老子在後面闡述道生萬物的根本教義,這裡一步步鋪墊,讓修道士進入宇宙的真實之際。前一章宣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此章立即闡述天地的來源,行文嚴謹,滴水不漏。天地是從玄牝之門產生出來的。玄牝之門,有些註釋家認為是暗示雌性產門,這是可能的。

古代有明顯的生殖崇拜,雌性產門是崇拜的神物。印度教的生殖崇拜遺蹟現在依然可見,柬埔寨的吳哥窟文化從印度傳播過來,神廟建築還遺存了大量的靈伽(linga)遺址,這是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崇拜的合體。老子更為古老,把原始的雌性生殖崇拜轉化為道生萬物的理論依據,或者作為一種形象的比喻。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動物和人類的生殖力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具有宇宙學的依據,老子憑自己的直覺見證到這一點,老子的玄同思想進一步發展為玄牝,玄牝就是玄同之牝,換句話說,生殖力就是宇宙玄同的大用一個牝字不代表孤獨的牝,而是暗含了牡的存在和配合,中國的陰陽理論從此發展出來。

陰陽理論的本質就是互缺,互缺就趨向於互補,這就形成了勢,第51章“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完成了道生萬物理論的全部過程。第52章緊接著宣說:“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知其母,復知其子”。這裡的天下可以作天地理解,《道德經》天下和天地區分並不明顯。從母親可以立即推出孩子,從玄牝立即可以推出玄牡,即後文的牝牡之合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一旦組成家庭,男人和女人就不是孤立的二個人,而是一個家庭。這是二合為一,於是生生不息,血脈代代相傳,這就是人間的情形。玄牝不是一,背後有玄牡,有玄牝和玄牡必有玄子。穀神是玄牝和玄牡合體,天地是玄子。老子只說玄牝,已經暗含玄牡和玄子,這是不言而喻的。生生不息是一個體系,不是一個單體,但選擇玄牝說法更有說服力。玄牝表面是一個點(位格),背後是一張網(玄)。

玄牝這張網既輕又薄,感覺器官感覺不到,但又綿綿密密,無處不在。玄牝的生育力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宇宙萬物都從這張玄牝之網(橐龠)產生出來。用之不勤還是講道的大用,第4章說“道衝,而用之或不盈”,第5章講“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此章講“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連續三章從功用的角度宣說道生萬物的妙理。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經文:用之不勤。勤,王弼注為“”。今人高亨、高明、陳鼓應、傅佩榮等說借為堇,廑,盡也。皆非。道生萬物,無勤而作,即不需如人勤作才有收穫,道之不可思議若此。人禦寒要造房子,穿衣服,北極熊長出一身絨毛,這是無為的妙力,高下立判。

佛教有無勤而作之語,道與人不同之處在此。修行到達極高處,可以達到無勤而作,任運自成的境界,功德自然積累。如同從高處滑雪,不需任何人力,自然到達終點。農夫需春天播種夏天耕耘才有收穫,道生萬物自然而生。只要人不妄為,不干擾自然,大地就會生機勃勃。把不勤解為用之不盡,非老子妙義。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第6章老子非常生動的宣說了道生萬物的妙理,告訴世人天地的由來,指出穀神不死,人只有向穀神學習,致虛極,守靜篤,自然天長地久。道家的天長地久思想發展出中華醫學和養生學,這是看得見的成果。但“穀神不死”的根本義是向虛空契悟,老子更強調的探索心靈世界,肉體是速腐的,即使養生也無法逃脫這個結果。

文化是建立在對道的證悟上,建立在玄照妙心的開啟上,不是建立在養生功法上,主次一定要分清。老子道家思想極為深刻,後世繼承者有些稍微偏離老子道的精髓。老子思想的繼承要更加重視玄照妙心的開啟和道的契悟的無上境界上,這樣才能是古老的道的文化發揚光大,不致承認鍛鍊身體的術。

《道德經》第六章精解及譯文


凝視虛空吧!

穀神是創造虛空的神,

生生者不生,

死死者不死,

身體可以朽壞,

虛空卻不生不滅,

契悟虛空的修行者,

你們也是不生不滅的,

生起你們的玄照妙心吧!

只有它才能在虛空中覺悟。

創造虛空的神是玄牝,

是虛空之母,

是萬物之母。

玄牡有不可思議的生育力,

天地就是她的孩子。

你們的肉眼無法見證這一切,

但確實如此,真真切切,

玄牝的生育力如同天地大熔爐一般,

可以無窮無盡的生育一切,

任運自成,無需世人般勞作。

(道德經散文詩是意譯,以求義理貫通,文句不一一對應,唯有以心印心,會契證悟者心法為指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