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六章宣说了道家的修道主题:长生不死。长生不死有二条道路,一条是肉体养生的道路,一条是生命觉醒的道路,但此章是指后者,后世道家更重视前一条道路。一条发展医学,一条发展精深的文化和修行。长生不死是道家几千年的精神梦想,在汉代以后的道家进一步发展出长生不死的修炼方法。

道家重视养生,又称为治人(第59章),庄子称为卫生,老子思想是卫生的经典。

真人、仙人都是长生不死的别名。长生不死是《道德经》的主题之一,也是初学道者的追求目标肉体长生不死成为促进医学发展的根本动力,现在基因疗法据说能够延缓衰老,修复细胞活力。科学家宣称再过30年到50年,人类的衰老密码可以破解,并被应用于临床医学。道家的千年梦想可能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未来简史》的作者宣称未来人类寿命不再是由基因决定的,而是由钱决定的。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不死是人类的梦想,但也反映人类最大的贪心。但真正的智者更信奉精神不死而不是肉体不死。司马迁崇尚重于泰山而不是轻于鸿毛的最高人生哲学。对于不死的追求会改变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实际改变人的生存状况,也就是生存质量。不管人的实际寿命是80岁还是90岁,内心是否存在对永恒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人类的永恒模式有很多种,追求肉体永恒,追求刹那永恒,追求精神永恒,名誉永恒都是其中一种。老子和道家激发了追求永恒的精神活力,极大的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把人从有限思维带入无限思维之中,创造力被唤醒了。老子和道家推动了中华医学和养生学的诞生谷神不死的观念一直萦绕在文化精英的心中,与老病死的现实相对抗,缓解了精神压抑,获得珍贵的自由。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第六章

第一段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第二段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第三段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章分3段。

老子进一步宣说创世纪,紧接前二章。谷神不死,老子提出了一个永恒的问题。道家思想起源于对生命生灭的关注,从而导致对生命本质和宇宙本质的探索,然后又进一步探索精神现象和深意识

。儒家则完全不关心这个问题,因此对生命现象和宇宙本质没有深入理解,成为后世文化精英的缺憾。道家思想是超越生死的。

生命的逝去令人痛心,这不是平民百姓或侯王的个人问题,而是人类的普遍问题关心死亡是热爱生命的必然结果,因此可以说关心死亡就是热爱生命。谷神不死在后世道家思想和实修中占据十分突出的位置,炼丹就是炼长生不死药。炼丹是最早的化学,发现了汞、铅、硫等化学元素。老子说,生命虽然生生灭灭,但生命之父是不死的,超越生死的。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谷代表虚空,又代表含藏,谷神是虚空和含藏之神。创造万物的神不如创造虚空的神,老子称为谷神。本章第1段与第4章和第5章都是在论述虚空,只有认识了虚空才能认识道。谷就是虚空法界,第39章“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灵”,神与谷(虚)相得益彰。内心世界常常被杂念充满,修道就是要把内心世界的杂念驱逐出去,达到空灵的境界。

空灵则能产生大智慧和无限愉悦(众妙之门)谷神不死包含了对道的向往。前几章宣说道的存在性和神奇作用,这章宣说道的永恒性。道超越了空间和时间。道家学说开启了文化精英对人类普遍关心的生死问题的探索,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构成华夏文明的文化内涵。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庄子说:“生生者不生,死死者不死”,就是对谷神不死的深刻解读。创造生命的它本来就存在,所以不生。让生命死亡的它超越了死亡,因为它是永恒的,所以不死。创造生命和创造死亡是同一种力量,老子称为谷神。世人只知道叹息生命的无常,但不知道应该思考更深的问题:生命的创造者(也是死亡的创造者)会死亡吗?如果创造者会死亡,则死亡就不会存在。

比如判处一个人死刑,但执法者已经死亡。没有执法者,死刑实际上已经获得赦免。因此执法者不能死亡。老子没有承许虚空不会死亡,后一章说“天长地久”,希望生命也天长地久,但没有说不死。天长地久与不死是有区别的,就是虚空与虚空创造者的区别谷神不是虚空,而是虚空创造者,所以说谷神不死。尽管生命有生死,但背后的主宰(创造者)超越了生死。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认识到谷神不死的秘密,就激发世人向谷神学习,这种学习就是修道。修道者心中存有谷神,就会获得谷神的某种力量,这对世人的生命有莫大的价值。第16章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就是修道士向谷神学习的方法。向谷神学习,首先要向虚空学习,修道士的心像虚空一样清静,没有杂念,那一定能够获得虚空的某种力量。

在文学创作中,灵感十分重要。诗人要产生灵感,就要体会虚空,空则灵。

《诗品》作者司空图品评诗作的高低,空灵是一个重要标准。古代是万物有灵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树有树神,灶有灶神,但老子只说谷神,这是有深意的。修道的成功之路就是向虚空学习,使内心虚到极点,静到极点。致虚极,守静笃就能见道。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玄牝是道的十六大名号之一,老子把谷神称之为玄牝。南怀瑾解说此章说:“

承接上文‘天地之间,其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他说》第6章解)老子一定要把道生万物的妙旨宣说出来,终于使用了母亲的概念,只有母亲才有生育力。产生虚空的母亲不是一般的母亲,而是看不见的母亲,所以老子说玄牝。牝和母在《道德经》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老子反复宣说。

世人对母亲很熟悉,不需要解说。但世人的母亲是看得见的,有形的。老子说产生虚空的母亲是看不见的,无形的母亲的根本义在于能生,而不是是否能够显形,能够被看见。老子从世人的俗理推进到超越的正理。玄牝是用来沟通世人的俗理和修道士的正理的桥梁。有了母亲,生生不息的世界就展现出来。老子用玄加于母亲之前,现实界和超越界就连接在一起了。玄是老子思想的深刻内涵,魏晋玄学由此而来。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几千年来,文化精英对玄的概念带上了过多的神秘性,阐述不够清晰,反而使老子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难以把握。量子力学出现以后,玄的概念才逐渐清晰起来。老子与量子力学家一样,洞察了决定论的缺陷,只有随机论才是万物背后的真相。

今天网络上有的《道德经》爱好者具有科学背景,发现老子思想与量子力学有明显的联系,反而比传统学院注释家更理解老子玄的思想,这是一大进步。说的直接一点,万物是随机的,生命是随机的,宇宙是随机的。粒子是愚者的狂想,决定论是愚者的噩梦。人的思想是随机的,玄就是随机,玄是看不见的联系,随机才是妙。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老子称为玄牝,就是谷神的生育力不可思议,玄牝能够无中生有,能够从虚空中产生万物,产生生命决定论代表未来一片黑暗,随机论代表未来具有无限可能性,因此一片光明。世人欢迎决定论,期待明天早上太阳升起,这是决定论的心理基础。

但决定论的可悲后果也随之而来,就是你的人生只是你不知道的一个剧本的演戏而已决定论消灭了世人珍惜的自由意志。苏格拉底等西方哲学家热爱自由意志,老子也热爱自由意志,所以把宇宙看成是自由意志的产物。庄子更把自由意志发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逍遥游》就是自由意志之游,蝴蝶是自由意志的物化和代表。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老子的玄同思想是划时代的。玄的概念产生了玄同思想,老子的五玄体系十分精妙,无所不包。玄牝、玄鉴(玄览)、玄德、玄同玄通彻底打破了决定论。更确切的说,老子的玄同思想超越了决定论和自由意志的对立,使决定论和自由意志完全和谐(冲气以为和)。绝对的决定论和绝对的自由意志都是不存在的,宇宙和生命的本质是二者的叠加态,这就是玄(玄态)。

玄牝就是玄同之牝,“既知其母,复知其子”,玄同的力量是无限的。数字有一和二,但玄牝既是一又是二。草原上没有孤独的羔羊。数字的一和二的二分思维使世人陷入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无休止的争论。一元论和二元论都不是真相,宇宙的真相超越二者,老子的玄同正是反映这样的状态。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因为宇宙是玄同的,所以谷神是玄牝。世人知道牝能生子,道体本玄,故曰玄牝,能生万物。世人不知虚空如神,能生万物而无勤作。谷神的不可思议力只有赞叹,不能用语言描绘。

谷神和玄牝前面解读了,后面这一句就比较好理解。老子在后面阐述道生万物的根本教义,这里一步步铺垫,让修道士进入宇宙的真实之际。前一章宣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此章立即阐述天地的来源,行文严谨,滴水不漏。天地是从玄牝之门产生出来的。玄牝之门,有些注释家认为是暗示雌性产门,这是可能的。

古代有明显的生殖崇拜,雌性产门是崇拜的神物。印度教的生殖崇拜遗迹现在依然可见,柬埔寨的吴哥窟文化从印度传播过来,神庙建筑还遗存了大量的灵伽(linga)遗址,这是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崇拜的合体。老子更为古老,把原始的雌性生殖崇拜转化为道生万物的理论依据,或者作为一种形象的比喻。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具有宇宙学的依据,老子凭自己的直觉见证到这一点,老子的玄同思想进一步发展为玄牝,玄牝就是玄同之牝,换句话说,生殖力就是宇宙玄同的大用一个牝字不代表孤独的牝,而是暗含了牡的存在和配合,中国的阴阳理论从此发展出来。

阴阳理论的本质就是互缺,互缺就趋向于互补,这就形成了势,第51章“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完成了道生万物理论的全部过程。第52章紧接着宣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这里的天下可以作天地理解,《道德经》天下和天地区分并不明显。从母亲可以立即推出孩子,从玄牝立即可以推出玄牡,即后文的牝牡之合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一旦组成家庭,男人和女人就不是孤立的二个人,而是一个家庭。这是二合为一,于是生生不息,血脉代代相传,这就是人间的情形。玄牝不是一,背后有玄牡,有玄牝和玄牡必有玄子。谷神是玄牝和玄牡合体,天地是玄子。老子只说玄牝,已经暗含玄牡和玄子,这是不言而喻的。生生不息是一个体系,不是一个单体,但选择玄牝说法更有说服力。玄牝表面是一个点(位格),背后是一张网(玄)。

玄牝这张网既轻又薄,感觉器官感觉不到,但又绵绵密密,无处不在。玄牝的生育力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宇宙万物都从这张玄牝之网(橐龠)产生出来。用之不勤还是讲道的大用,第4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第5章讲“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此章讲“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连续三章从功用的角度宣说道生万物的妙理。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经文:用之不勤。勤,王弼注为“”。今人高亨、高明、陈鼓应、傅佩荣等说借为堇,廑,尽也。皆非。道生万物,无勤而作,即不需如人勤作才有收获,道之不可思议若此。人御寒要造房子,穿衣服,北极熊长出一身绒毛,这是无为的妙力,高下立判。

佛教有无勤而作之语,道与人不同之处在此。修行到达极高处,可以达到无勤而作,任运自成的境界,功德自然积累。如同从高处滑雪,不需任何人力,自然到达终点。农夫需春天播种夏天耕耘才有收获,道生万物自然而生。只要人不妄为,不干扰自然,大地就会生机勃勃。把不勤解为用之不尽,非老子妙义。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第6章老子非常生动的宣说了道生万物的妙理,告诉世人天地的由来,指出谷神不死,人只有向谷神学习,致虚极,守静笃,自然天长地久。道家的天长地久思想发展出中华医学和养生学,这是看得见的成果。但“谷神不死”的根本义是向虚空契悟,老子更强调的探索心灵世界,肉体是速腐的,即使养生也无法逃脱这个结果。

文化是建立在对道的证悟上,建立在玄照妙心的开启上,不是建立在养生功法上,主次一定要分清。老子道家思想极为深刻,后世继承者有些稍微偏离老子道的精髓。老子思想的继承要更加重视玄照妙心的开启和道的契悟的无上境界上,这样才能是古老的道的文化发扬光大,不致承认锻炼身体的术。

《道德经》第六章精解及译文


凝视虚空吧!

谷神是创造虚空的神,

生生者不生,

死死者不死,

身体可以朽坏,

虚空却不生不灭,

契悟虚空的修行者,

你们也是不生不灭的,

生起你们的玄照妙心吧!

只有它才能在虚空中觉悟。

创造虚空的神是玄牝,

是虚空之母,

是万物之母。

玄牡有不可思议的生育力,

天地就是她的孩子。

你们的肉眼无法见证这一切,

但确实如此,真真切切,

玄牝的生育力如同天地大熔炉一般,

可以无穷无尽的生育一切,

任运自成,无需世人般劳作。

(道德经散文诗是意译,以求义理贯通,文句不一一对应,唯有以心印心,会契证悟者心法为指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