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趙貞吉和胡宗憲誰的權謀更高?

木劍溫不勝


人能到趙貞吉和胡宗憲那個位置,權謀都是很厲害的,唯一的差別在於立場是怎樣的。胡宗憲和趙貞吉最大的區別在於胡宗憲顧全大局,公忠體國,而趙貞吉的出發點多是為了自己,奉迎嘉靖,以圖自己的名利。

胡宗憲和趙貞吉有二十多年的交情。兩個人的個人成長經歷其實是非常像,一個人的師傅是當今的首輔,另一個人的師傅是次輔。二人曾經一起談論過王陽明心學。後來一個在浙江,另一個在南京。不過長期的官場生涯,二人卻越來越陌生了。胡宗憲瞭解趙貞吉想要什麼,而趙貞吉不瞭解胡宗憲想要什麼。從這一點來看,胡宗憲權謀更高一點。

《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憲和趙貞吉直接打交道的有兩件事,一是胡宗憲向趙貞吉借糧食,另一件事胡宗憲託付趙貞吉浙江事情。這兩件事可以說把二人之間的差別表現得淋漓盡致。

嚴世蕃為了改稻為桑,在浙江毀堤淹田,幾十萬百姓的生存成了問題。這個時候胡宗憲帶病跑到南京跟趙貞吉借糧食。

這個時候的趙貞吉是怎麼理解胡宗憲這種行為的。他認為胡宗憲給皇帝上辭呈是為了躲出來,避開這個責任。胡宗憲跑到南京來借糧食不過是為了做個上面看,嚴嵩嚴世蕃知道,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些清流也知道。胡宗憲這樣做,即使借不到糧食,心意夠了就行了。最後趙貞吉還表示:

“浙江不死人,這件事情就完不了。”“死一萬人是個數字。”“死十萬人,百萬人也是個數字。”

甚至在中途的時候,趙貞吉還抱怨胡宗憲想把他拉下水。

胡宗憲自然也是聰明的,他明白趙貞吉想要什麼。所以胡宗憲先是用二人的私交來勸說趙貞吉,企圖用朋友之情來說服他。趙貞吉不領情以後,胡宗憲只能是拿出殺手鐧,以浙江總督的名義向趙貞吉調軍糧。因為這樣做,趙貞吉不用擔負一點責任。

第二次兩個人打交道是改稻為桑失敗以後,趙貞吉調任了杭州巡撫 。胡宗憲對趙貞吉說:

“浙江現在是個爛攤子,搞不好你也會陷進去。”“如果搞好了,你趙孟靜就可能入閣拜相。”“聖上這是在為下一屆的內閣,物色人選吶!”

這個時候注意趙貞吉的表情變化。胡宗憲說他可能會陷進去的時候,他是低著頭的。當說到可能入閣拜相的時候,他明顯眼睛往上抬了一下。可見趙貞吉是非常想進內閣的。

胡宗憲和趙貞吉都是能人。胡宗憲能夠平定倭寇,為國為民。趙貞吉則是在浙江大案的漩渦中成功的向嘉靖表了自己的忠心,這也為他後來能夠進入內閣打下基礎。

雖然趙貞吉這個人權謀手腕厲害,但是他太顧及自己的利益了,太急功近利了。趙貞吉是徐階的學生,但是趙貞吉並不聽徐階的。浙江大案的時候,他為了向嘉靖表忠心,根本不站在海瑞和王用汲這一邊。可以說,趙貞吉這是對清流赤裸裸的背叛。畢竟海瑞和王用汲拼了性命才審出了案情。

正如高拱所言,趙貞吉這樣做不是世故,而是無恥。“當初叫人家衝鋒陷陣,這會兒我們自己人又向人家背後放冷箭。他們不要臉,我高拱還要這張臉吶!” 為此趙貞吉的師傅徐階是非常為難的,畢竟張居正給趙貞吉寫過信,表明是這是徐閣老的意思。

徐階是這麼說的,“趙貞吉和譚綸,要是連一個海瑞都不保,他們也就連人都不要做了。”

這也是趙貞吉最後必然悲劇的根源。他本是徐階的學生,裕王繼位以後,徐階自然成為首輔,而他也有希望進內閣。可是他等不急,偏偏要出賣自己的立場。

胡宗憲雖然是嚴黨的人,但是電視劇中無論是嘉靖、嚴黨、清流,都是認可他的能力的。這一點來看,胡宗憲要做得比趙貞吉好多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李行遠


這還用說嗎?

肯定是趙貞吉啊,不然的話為什麼他入了閣,而胡宗憲沒有入閣?

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趙貞吉能入閣,胡宗憲入不了!

嘉靖帝四十四年,趙貞吉被徐階舉薦進京當了戶部尚書,半年後,海瑞進京,任戶部主事,再次成了他的手下。

由於抄沒嚴黨,戶部進賬一千多萬兩銀子,就分配事宜,徐階為代表的內閣跟嘉靖帝產生分歧。嘉靖帝為了發洩自己的不滿,不惜衝裕王和世子下手,更是攆走了呂芳,迫使內閣強擠出一百五十萬兩分給工部修宮殿。

就在這個過程中,趙貞吉表現優異,嘉靖帝甚為欣賞,然後突然宣佈,趙貞吉入閣。那麼趙貞吉何德何能,為什麼剛剛到任半年時間,就能入了內閣?

一、

嘉靖帝很清楚,徐階擬的票擬確實每筆錢都花到了刀刃上,也沒有理由不花。

但他糾結的事情有三個:

一是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萬壽宮遲遲不能建成,這樣會耽誤自己修道,耽誤自己長生不老。所以,他自己也很糾結,如果直接拒絕徐階的票擬,那自己就是昏君,不能得道昇天。如果不拒絕徐階的票擬,那就自己彆扭,修仙大業又會延遲,自己還能不能撐到那一天尚不得知。

二是分成的比例,當年嚴黨被滅,就是敗在分成比例上,鄢懋卿巡鹽收入,只分給嘉靖帝五分之一比例。這次嚴黨倒臺,清流派來分成,又是隻分給嘉靖帝五分之一比例,那麼嘉靖帝當初倒嚴有何用?到如今連個背鍋的都沒有了。

三則是皇權受到挑戰,這個前面提過很多次了,也就是大家把效忠的順序搞反了。在嘉靖帝看來,先是忠君,其次才是為國,最後才是為民,結果徐階的票擬表示,軍、官、民都高於了君,這是本末倒置,不利於皇權統治。

所以,徐階等人得到呂芳被貶,嘉靖帝讓重新票擬的命令後,馬上改了以前分成比例,硬是從兵部、戶部、吏部再次挪出一百五十萬,供戶部修萬壽宮。

一切塵埃落地,徐階見嘉靖帝高興,他把之前的不快歸罪於海瑞進京題字。為了拍嘉靖帝馬屁,也為了表明海瑞並不是自己一派的,於是當著嘉靖帝的面,問趙貞吉:

“趙貞吉,你管著戶部,昨日戶部新上任一個主事妄議聖意,你過問了嗎?”

二、

趙貞吉這個人很鬼,他有沒有真的找過海瑞尚不得知,但他的回答非常得體。

先是告訴皇上,海瑞這個人按時報到了,證明海瑞還是買自己的賬;二是自己找海瑞談話了,而且海瑞被自己的口才折服,深刻反思自己的錯誤;三是替海瑞開脫,他就是一個蠻夷之人,方式有點欠妥當,但心是不壞的;四是賞罰分明,即使海瑞承認了錯誤,但是妄議之罪也不能饒,罰他半年俸祿。

嘉靖帝聽完趙貞吉的話,再加上工部剛表態年底必然完工萬壽宮,心裡高興:

“該出手時就出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這句話相當有意思,表面上是說趙貞吉,說他教訓海瑞教訓的對,但是也要懂得饒人。其實也是說自己,看看自己一出手,你們一個個都臣服了,連海瑞都認錯了。但朕是皇上,怎麼可能跟你們一般見識,還是饒了他吧。

等趙貞吉提出,可以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錢來補貼海瑞時,嘉靖帝突然出了一個對子問徐階:

“宋朝有個人出了個絕對,叫做“三光日月星”,愣是沒有人對上,蘇東坡大才子,只有他對上了,徐閣老你應該記得他是怎麼對的。”

徐閣老當然知道,第一個是“四詩風雅頌”,第二個是“四德亨利元”,刻意避開了“貞”字。

三、

隨後嘉靖帝提到內閣就三個人,太辛苦啦,就把蘇軾省去的字補上吧!

“貞者,吉也,徐閣老也是天縱聰明啊!”

就這樣,趙貞吉入了閣,那麼趙貞吉真的僅僅憑藉替海瑞罰俸祿,才入了嘉靖帝的心嗎?這要從趙貞吉為什麼能進京做官說起:

趙貞吉真正施展抱負是在審理浙江貪案一事上,其實浙江貪案真正的推行者是海瑞,楊金水、胡宗憲、趙貞吉都是圍繞著海瑞轉。而在京城的爭鬥,同樣佔據一半的篇幅,主角是嘉靖帝,徐階、嚴嵩、呂芳圍繞著嘉靖帝轉。

而京城和地方的鬥爭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楊金水靠裝瘋賣傻退出舞臺,胡宗憲靠急流勇退退出舞臺。呂芳靠仁慈賣拙退出舞臺,嚴嵩靠背鍋賣老退出舞臺。

最終勝者是趙貞吉和徐階,而這兩人也曾經面對著極大的風險,有非常多的相近之處:

趙貞吉在浙江巡撫任上,想到的不是儘快調查真相,也不是拼命往上爬,而是儘量不出錯,畢竟很多眼睛看著他。反觀徐階也是如此,即使被嘉靖帝抬到了內閣值房,他仍然不敢有半點倒嚴的思想外漏。

趙貞吉明明知道司禮監的意思,但是仍然把海瑞的供詞原封不動的遞上去,為什麼?趙貞吉明明希望譚倫站在他這一邊,可是又瞞著他不給看張居正的書信,而且也不執行,反燒掉書信,為什麼?趙貞吉明明知道鄭泌昌和何茂才是怎麼回事,還是把證詞,翻供,再翻,另加海瑞的供詞遞上去,自己還不簽字,為什麼?

四、

趙貞吉就是一個太極高手,我們之前也講過,他最擅長的不是斷案,也不是黨派鬥爭,亦不是造富百姓。他最擅長的就是揣摩聖意,嘉靖帝為什麼派他去浙江,又為什麼讓徐階代領半個月內閣首輔?

其實就是看看清流派到底有幾斤幾兩,到底能不能辦事,能不能揣摩聖意,在聖意的框架下把事情辦好?

徐階別看當了首輔,就像嚴嵩說的那樣,給徐階一個膽,他也不敢!他怎麼敢?

嘉靖帝調整內閣,竟然不跟嚴嵩和徐階商量,直接把張居正、高拱、嚴世蕃趕出去了。聖旨上卻說跟嚴嵩和徐階商量了,還點名讓徐階宣旨,高拱和張居正怎麼看他?即使在內閣值房裡,嘉靖帝的人,嚴嵩的人,哪一個不是死盯著他看,但凡有一點過錯,必死無疑。

等他看到嘉靖帝給他的“好自為之”的紙條,能不嚇出一身冷汗嗎?這就是高處不勝寒,同行嫉妒,領導監督,下級不滿,徐階在內閣值房那半個月比坐牢都難受,能幫他解局的恰恰是趙貞吉。

再看浙江貪案的最終結果:

趙貞吉究竟審明白浙江貪案了嗎?沈一石的贓款究竟去了哪裡?織造局到底是徽商的還是宮裡的?他最終織出來五十萬匹絲綢了嗎?

這些重要嗎?

一點都不重要,趙貞吉在浙江貪案上根本就沒表態,前面把楊金水拉出來在火上烤,後面又拉著胡宗憲前來墊背。最後弄了一堆供詞,真真假假不分辨,一股腦交給嘉靖帝定奪,而不管最終結果如何,跟他無關。

五、

但是給嘉靖帝的印象卻變了,他搖身一變反而成了為國為民,為君解憂的老臣了。他對於倒嚴不倒嚴並不感興趣,這是低級的謀略,他要做的是嘉靖帝希望他成為的那個人。

其實他心裡最明白不過了,倒嚴是遲早的事,關鍵是倒嚴之後,清流派能不能頂用?

而在浙江一案上,趙貞吉的所作所為給了嘉靖帝信心和希望。凡是可能引起嘉靖帝不適的問題,他一概掩蓋,實在掩蓋不了了,他不表態,交給嘉靖帝去表態。思嘉靖帝之所思,想嘉靖帝之所想,該說的一句不少,不該說了半句不提。

胡宗憲也講過,以前的趙貞吉也敢仗義執言,也敢為民請願,可是一味的這樣,他又走不上高處,走不到高處,又如何救國救民?

反而趙貞吉是最貼近人性的一個人,知道輕重,看看新任的幾個閣員:

李春芳是兵部尚書,因為嘉靖帝不滿修萬壽宮的錢太少,他從兵部扣出五十萬兩。理由是,自己再次算了一下,以前算錯了,其實兵部用不了這麼多,他這就是在放麻辣羅圈屁,連賬都算不清,要你何用?

高拱是吏部尚書,同樣要從吏部拿出四十萬兩銀子,他的理由是:

“兩京的各部堂官都願意暫不領欠俸,許多家境尚好的官員也可以暫不領欠俸,因此吏部也能減出四十萬兩。”

這簡直就是違背常理,他高拱只能代表他高拱,代表了不了全部堂官,睜著眼睛說瞎話,讓嘉靖帝心裡不安?

反觀趙貞吉的戶部,災民的錢照發不誤,但是皇上修萬壽宮也得修,這個錢哪裡出?

他早已一個月前就跟南直隸、浙江還有湖廣聯繫了,讓他們從藩庫裡拿出一些餘款,或從官倉裡拿出一些餘糧,賑濟災民。

其實就是拿嘉靖帝自己的錢,給自己修宮,他只不過做了中間調度。這一舉措,既賑濟了災民,又留下皇上體諒民生,為民做主的好名聲,還修了宮殿,簡直是一舉三得。

雖然此舉不過是把左手的錢拿到右手,但解決了嘉靖帝的大難題,還不難堪,你說他不入閣,誰入閣?

真所謂,趙貞吉,貞者,吉也,這可不是“萬事大吉”,而是“逢凶化吉”,高手呢!

而胡宗憲,一開始就站錯了隊,後面再有權謀,也難逃這個命運!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先說結果

趙禎吉壽終正寢,胡宗憲冤死獄中

兩者一文一武,各有千秋

我自己認為從結果上看趙略勝一籌,兩者都有太保的頭銜,胡是千軍萬馬統帥,趙是進士及第,入閣的閣臣。

胡沒得選是嚴嵩的門生,這一點直接導致了他日後的結果。(但他為了報國,只能投靠嚴嵩)。也是唯一敗筆。

但如果非要分個高下,這一點上趙禎吉贏了,權謀略勝


禮襄研究室


方向不同,不好區分高低。不過按我們現在的價值觀是趙貞吉吧,畢竟入閣了。做人我喜歡胡宗憲,做事我喜歡趙貞吉,用人也是需要用趙貞吉那樣的人才能成事。趙貞吉是一把完美的工具。胡宗憲有自己的靈魂,方向按領導,做事按自己想法,精神是高尚的。兩個人對我們來說都是蒼天大樹,看到的都只是盲人摸象,評論都狹隘了。


Marine宋57869985


也不能說誰高誰低,胡宗憲趙貞吉都是各種老手,能力權謀個人認為胡是要勝趙很多的,胡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胡的心裡做人,名聲,官位大小自己心裡有桿秤。君子追求的是自我心裡的認同。胡第一次進京時我認為嘉靖是有讓胡入閣的意思的,只是胡委婉拒絕了更進一步。為什麼?因為嚴嵩。


快慢機m


就單單只是《大明王朝1566》來說,趙貞吉的權謀肯定比胡宗憲要高,當然這方面的高並不是體現說趙貞吉比胡宗憲聰明身上,而是胡宗憲願意捨身成仁,而趙貞吉則如願入主內閣。但是在真實歷史中,趙貞吉的權謀給胡宗憲提鞋都不配。

這是怎麼說呢?

在劇中,我們看到趙貞吉是一個非常圓滑的人,在朝廷和地方之間遊刃有餘的遊走,把所有髒活都給海瑞幹,自己既拿了功勞也撇的一乾二淨。對自己的好友胡宗憲也是如此,表明一套背後一套,有名有利的事都自己收了。

反觀胡宗憲,到了因為“改稻為桑”失敗的時候,他就有“捨身成仁”的意思,就是直接在抗倭前線戰死,這樣可以保全個名聲,也不至於拖累自己的恩師嚴嵩。但最後眼見勝利在望,還是忤逆了嚴嵩“倭寇不可不剿,亦不可剿盡”的指令,把倭寇都滅了,同時也令包括嚴黨在內的自己一敗塗地。

然而在真實歷史中,胡宗憲之狐,不愧一個胡字。胡宗憲首先是依附當時的權貴嚴嵩,然後用盡所有手段坐上了浙江巡撫的位子,並且趁著朝廷撥給戚繼光抗倭的錢糧“中飽私囊、私自加稅,收刮民脂民膏”,有著“總督銀山”等稱號。

但是我們說“惡人”一般都就惡了,但是胡宗憲卻非常聰明,他利用收刮來的錢去收買日本倭寇;然後利用自己和當時倭寇之王汪直的交情欺騙汪直,叫其到杭州,說朝廷會開放海禁,沒想到汪直這一信胡宗憲,就被設套抓起來砍頭了,如此,倭寇之患自然解除。

換句話說,胡宗憲所用的策略就是我貪汙,然後我抗倭有功,看你們怎麼辦。但是抗倭,其實也是用收刮來的錢收買可以收買的弱勢倭寇,日本人;然後用感情欺騙真倭寇,中國沿海居民………

不得不說其謀略之高,為大明第一,趙貞吉自是比不了的。


三觀粉碎機


胡宗憲以王陽明心學為信仰,趙貞吉信奉的是朱熹的理學。


Munri


就劇裡來說,二人權謀不分上下,各有千秋。只不過二人看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胡宗憲是胸懷天下之人,對待問題並不是只考慮自己的利益。

反觀趙貞吉則相反,是個地地道道的利己主義者,趙貞吉好算計,貪名,例如他曾對海瑞下誅心之論,大忠似偽,以邀直名。其實他本人才是大忠似偽,以邀直名。從他借糧給胡宗憲,籌備軍餉,審鄭必昌,何茂才,海瑞上疏等一系列事中就能看出一二。

胡宗憲權謀之術先用於謀國再用於謀身,趙貞吉權謀之術先用於謀身再用於謀國。


康小D


趙。趙做事圓滑,仕途為重,讓海瑞審鄭,何二人自己撇清關係,以及海瑞上賀表後主動前往暴怒中的嘉靖面前以進為退,確實厲害!相比較之下,胡在劇中的表現我覺得比海瑞還好,一切都以大局為重,相比海瑞的剛直,胡明顯是堪大大任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