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喜憂參半的墳墓衛星“復活”技術

首發自: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近日,美國成功“復活”了一顆已經進入“墳墓”的衛星。據《空間新聞》報道,2月26日美國諾格公司的“任務延長飛行器一號”(MEV-1)把機械臂插進了國際通信衛星901的發動機噴管裡,實現對接。如果一切正常,MEV-1將接管901衛星的姿態和軌道控制,把它從墓地軌道(既衛星廢棄軌道)帶回地球靜止軌道,重新投入使用,預計901衛星的壽命將再延長五年。對於此次“復活”行動,美國相關人士表示“這是歷史上首次在沒有預先設計好的衛星上進行對接”,對於衛星在軌維護行業來說是一個里程碑。

  前途無量的“在軌維護”

  所謂“在軌維護”,就是指在地球軌道上開展維護業務,該技術旨在通過加註燃料,修理或更換受損零件,及清除軌道垃圾等,來延長航天器壽命,提升執行任務能力。而MEV-1飛行器於2019年10月9日搭乘俄羅斯質子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是目前世界首個實用性在軌維護飛行器,因此此次成功重要性不言而喻。

令人喜憂參半的墳墓衛星“復活”技術

  MEV-1“附身”901衛星

  其實單從經濟角度考慮,此次MEV-1挽救901衛星不會產生震動效果。據計算,一般在軌工作15年的大型靜止軌道通信廣播衛星採購價大約是兩億美元左右,另外發射服務費大約是5000~6000萬美元,如果延壽5年的話,相當於節省了8000多萬美元。而國際通信衛星公司為了購買延壽服務總計要支付6500萬美元的服務費,因此在理想狀態下總共節省了約1500萬美元,這對於動輒億元的衛星行業而言帶來的利潤並不是太大。

令人喜憂參半的墳墓衛星“復活”技術

  有些太空平臺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放棄

  但此次成功確實開創了先河,不難推測在跨出了第一步之後,未來在軌維護技術和產業會越來越成熟,如果形成產業化,其運營成本將逐步降低,拉大利潤空間,在當今人類太空活動愈發頻繁的時代,這對於供給方和需求方都是好消息。同時,在太空中還有一些造價高昂、難以輕易捨棄的平臺,如像“哈勃”空間望遠鏡這樣高精密儀器,每在軌工作一天就會產生巨大的價值,所以相關方會不惜代價為其延壽。因此在軌維護技術走在前列,到需要時就可“信手拈來”。

  軍民兩用的“在軌維護”

  不過,在美方一味強調在軌維護技術可以為衛星公司節省大量資金並減少太空垃圾數量的背後,也有著太空軍事化的影子。

令人喜憂參半的墳墓衛星“復活”技術

  可以維修同樣可以破壞

  從攻的角度來說,在今年1月,美國《國會山報》網站稱,五角大樓最新披露的部分細節,揭示了美軍太空作戰特別是反衛星作戰的冰山一角。根據五角大樓的規劃,通過爆炸來摧毀衛星或其他航天器的傳統方式會產生大量碎片,這將導致己方航天器也無法在軌正常運行,因此美軍需要發展“太空清潔作戰能力”。而在軌維護技術則十分符合美國的要求,既然在軌服務衛星可以與已經“死亡”的衛星強行對接,還能夠拆掉舊部件、安裝新部件。那麼也可以附著在敵方衛星上,用機械臂折彎或折斷天線,毀壞太陽能電池板,捅破燃料箱,甚至還可以將衛星整個帶離軌道。由於這樣的做法不會產生多餘的太空碎片,在使用時限制就更少。

  從防的角度來說,在軌維護技術可以被用來恢復己方受損的航天器。如據報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準備在2021年3月前發射太空機器人,用於在軌維修衛星。而美國太空軍下一步將大量建造這種太空機器人,作為美國衛星的“保鏢”,抵禦敵方航天器的反衛星攻擊。

  綜上,此次墳墓衛星的復活對於人類的未來開發太空可謂是喜憂參半,有關各方對此應予以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