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兄弟,一位雖死猶榮,一位死不瞑目,另一位卻晚節不保

林育英(張浩)、林育南、林彪(林育蓉),湖北黃岡林氏家族中著名的"林家三兄弟",幾乎伴隨了中國革命的完整歷程。這三兄弟的人生經歷堪稱是波瀾壯闊,"雖死猶榮"林育英,"死不瞑目"林育南,“晚節不保”林彪,他們的故事跌宕起伏,發人深思。

一家三兄弟,一位雖死猶榮,一位死不瞑目,另一位卻晚節不保

林育英(1897.2.25-1942.3.6):化名張浩,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與其堂弟林育南和林彪(林育蓉)並稱為"林氏三兄弟"。

林育英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在堂弟林育南的引導下走上革命道路,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共元老之一。1922年2月,林育英在武昌由惲代英、林育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成為中共早期的"工運"骨幹,他的頭部曾被國民黨特務到的刺刀戳中,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也曾由於叛徒告密而被日軍逮捕,身體身體因此而受嚴重傷害。1942年3月6日,林育英因病情惡化在延安中央醫院逝世,毛主席為他親提墓碑"張浩同志之墓"。

一家三兄弟,一位雖死猶榮,一位死不瞑目,另一位卻晚節不保

奉命赴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所以一切的重大問題和組織變動,都要經過共產國際的批准才能生效。1935年7月,林育英化名張浩,帶著密電碼,作為共產國際的特使回到了延安。此前紅軍之中出現了嚴重的分裂,張國燾率領紅四方面軍自恃人多槍多,企圖另立“中央”,是林育英利用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力挽了狂瀾。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下轄三個師,林彪為115師師長,林育英為129師政委,據說毛澤東曾笑談:"假如林育南還在,乾脆八路軍這三個師都由你們林家包了"。

一家三兄弟,一位雖死猶榮,一位死不瞑目,另一位卻晚節不保

林育南(1898年12月-1931年2月7日):"林家三兄弟"之中最早的革命者,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

林育南是中共黨早期傑出的革命家、宣傳家和政論家,"二七"大罷工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並引導林育英和林彪參加了革命。在五四運動和大革命時期,林育南組織指揮了一系列影響較大的青年、工人運動,收回了外國租界,籌備了多次國際及全國性的大會,創辦、主編了近20種影響甚大的報刊,即使是在大革命失敗、中國革命的低潮時期,他都懷著對中國革命的責任感,繼續同反動派進行著殘酷的鬥爭。

一家三兄弟,一位雖死猶榮,一位死不瞑目,另一位卻晚節不保

1931年1月17日,林育南等七人在上海漢口路的東方旅社開會時,被突然出現的國民黨軍警逮捕,即中共黨史上著名的"東方旅社案"謎案。

這次大搜捕整整持續了一夜,共有三十六名共產黨員被捕,他們全部被關押在了上海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監獄,其中二十四人被秘密殺害,這就是著名的"龍華二十四烈士"。多年之後,這一謎案的真相浮出了水面,他們是被故意出賣給了敵人,並借敵人之手被殺害,真的是"死不瞑目"。

一家三兄弟,一位雖死猶榮,一位死不瞑目,另一位卻晚節不保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林育蓉,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十大元帥之一。

1907年12月5日,林彪生於湖北黃岡林家大灣,中學畢業後在林育南和林育英的動員之下,考入了黃埔軍校。當時林育南曾給林彪寫信道:"中國的革命,最終要靠軍事來解決問題,共產主義事業需要大批軍事人才。我和你八哥(林育英)搞黨務、工運,你搞軍事,這樣我們林家三兄弟就各有所長了"。林彪經過在上海的初試、廣州的複試之後,最終如願如願以償地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他還將原名"林育蓉"改為"林彪",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一家三兄弟,一位雖死猶榮,一位死不瞑目,另一位卻晚節不保

橫空出世的戰神元帥,蓋棺難定之功大於過。

林彪參加過北伐革命,參加了南昌起義,他的軍事才能在紅軍之中出類拔萃,被譽為“紅軍之鷹”。林彪18歲參加革命,23歲任紅一軍團紅四軍軍長,25歲任紅一軍團總指揮,親歷和指揮了五次反"圍剿",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平型關大捷”,指揮了解放戰爭的“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從白山黑水打到了天涯海角,他指揮的"四野"赫赫有名(據說林彪有一次問一個小兵是哪個部隊的?那個小兵驕傲的回答道“老子是林彪的四野,你是哪個部隊的?”林彪則虎著臉罵道“老子是四野的林彪”)。

著名的"林家三兄弟",一位是"雖死猶榮"的革命家,一位是"死不瞑目"的革命烈士,而另一個則是“晚節不保”,他們的故事餘音嫋嫋,令人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