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语文教学和学习最大的疑惑、不解或者不满意的东西是什么?

书林览阅


现在语文最需要地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但现在学生学习任务生,很少能拿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农村中学。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农村的孩子这两点几乎都做不到。没有时间读书 ,也没有习惯读课外书,这就造成孩子阅读理解能力欠缺,他们更不可能行万里路去增加自己的阅历,考试中阅读理解丢分相当严重。

因为没有多少阅历,书读的又少,也造成写不出什么有内容的东西,作文一项也得分不高。阅读理解题不行,作文不行,语文还怎么去得分。

另外,我们也没有一个读书的大环境,学校和社会上都如此,有了时间还玩会手机呢。谁能静下心来去读书,大多数的孩子是浮躁地。


杉杉心雨


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没真正理解汉语言文字的作用。语文是基础课,是各学科的钥匙。一些意象的表述都需要用语言文字展现出来。通过人们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最后得结论。学习语文要有耐心。要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慢慢积累提高。语文内容包罗万象,它的外延包括天文,地理,思维逻辑,历史,哲学等等,内涵包括字词,句,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文体常识,文学常识,汉知识,拼音,标点符号等等,还包涵写作知识技巧。

总之,语文学习很重要,对将来参加工作,人际交流都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必须端正认识,学好语文,打下扎实基础。








步兰香407


语文学习好的学生,其它科目有可能不好,语文学习不好的学生,其它科目一定不会太好。这句话是我们这儿的一位老教师说的,我也非常赞同。因为你无法相信一个连句子都读不顺,理解不透的学生能把学习搞好。所以,我认为,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科目的前提条件。

但是,目前对于语文的学与教方面,人们有着很大的误解,认为语文听不听无所谓,有时听还不如不听。不知说这话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结论,或许是仅凭一两次的小聪明获得高分就沾沾自喜。如果真是这样,那还设这门语文学科干嘛?岂不是人人都是语文专家了?

语文的学习,不是凭一朝一夕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它需要的是日积月累,是细水长流,短时间的努力和缺失你看不出来,时间长了,自然分晓就出来了。

你看各种课外补习机构,补数学,补英语,补画画,补舞蹈,甚至体育都有补的,但语文补习很少。为什么?因为不能马上见成效,家长那不好交待,而其它的课程见效快,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虽然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学起来得心应手,便私下以为学不学都一样,如果都一样的话,为什么中考或高考中语文高分不是很多,就是看起来容易学精通难。所以千万不能轻视它,否则,你学习的基础不牢固,其它的科目还能突出吗?


爱小猪的妈妈


文言句的翻译对初中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简短的文言句子还好,有些比较长的文言句子,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倘若学生对句子理解不透,就很难理解文章意思,自然也就不会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翻译文言文中的长句呢?

一、标线断开,化长为短

对比较长的文言句子,按照句子的意思进行标线断开,分解成若干个短句,甚至变成几个连贯性的词语,然后再做翻译。《秋水》和《捕蛇者说》两篇文章中有不少长句,这些句子都可以采取化长为短的方法来翻译。例如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句,可以先断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可以断为“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然后再做翻译,就显得容易多了。

二、找出主干,弄清成分

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包含六个部分。即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文言句子里常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翻译时,是省略句的要把省略内容补上,其他特殊句式要先把它还原,然后再做翻译。如:庄子《秋水》中,“我之谓也”,是宾语前置句,应为“谓我”,之意,即“说的是我”;“ 闻道百”属定语后置,应为“百道”,意为“很多的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中的“见……于……”,是表被动的固定结构等。柳宗元《捕蛇者说》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是省略句;“余将告于莅事者”(介宾短语“于莅事者”后置),“苛政猛于虎也”(介宾短语“于虎”后置) 都属于倒装句

三、依靠语感,熟读理解

要理解语句,就必须注意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当然诵读不是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脉络弄清之后的吟诵。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就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要做到理解课文,就要加强对文章熟读。如要理解庄子《秋水》中的长句,就应先把握它的层次,如:文章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第三句写北海的广阔,第四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两句之间也用“于是焉”组合。这样,两个句子之间都用同样的结构连词联系,翻译时就可以采用相同的句式。

四、实词虚词,随文释义

对课文中常出现的50多个通假字、近百个多义字、22个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要认真积累,加以整理,牢固掌握,有助于对长句的翻译。例如:(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哉。在这个句子里,只要掌握:盖(语气词,用在句首),岂若(哪里象)是(代上句 “之犯死”)等字的意思,就可以顺畅翻译。(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此句要理解:孰”,谁。“敛”:赋税。 “毒”:害。“甚”:超过。等字的意思就能翻译出全句的意思来。

五、固定句式,巧妙翻译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其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固定格式往往前后呼应,互相配合。文言文中,在不少长句常常以这种形式出现,只要熟练掌握,翻译就会得心应手。如:庄子《秋水》中“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的“非………则……”可以翻译为“如果不是………就……”和《捕蛇者说》中“非死则徙尔” (“非……则……”可译为“不是……就是……”)都是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固定句式,遇到这类句式,就可直接套用固定格式来翻译。


高江海老师


首先,其他学科不是人人都懂,外行很难介入批评。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人人都懂点,从专家到家长到普通民众都能对语文学科发表看法,造成教学理论最多,教法更新最快,师生难以适从。其次,语文教学除了识字之外,都是“慢工”,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等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许多都是潜移默化,量变积累,转化为质变的时间相对较长,与现实中广泛存在的“应试教育”有一些冲突的。


东华旧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393460bc3e94441b7502eeb37ccf54b\

青州快乐小哥


语文课,是所有的科目之妈妈,语文不好呢。可以影响你的所有科目读跟理解,你连意思都不知道,你这么做题?怎么去理解它的意思,说语文听不听都可以的人真的不知道他想干嘛,连国语的学不好丢不丢人?


令狐青云89088282


语文教学就是要情景教学,才能促生情怀,方能一目十行,妙笔生花。现如今的语文课教学实在是既缺乏古意韵味,又缺乏创新。总是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一剑笑九洲


语文学习天地广阔,随时随地可以学;但也正因为如此,没有一定之规,抓手不如其它学科稳妥。很努力却见效不大学不好的学生多。


中学语文老梅


我的疑惑是,语文教学为什么那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