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

飯桌上搶食的孩子,長大後自私又無能,聰明的寶媽用這種方法糾正。在為人父母的時候,總是會看到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自己的孩子不讓他人動他的玩具,不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零食。更過分的,還會一直盯著別人手中的玩具與零食,讓父母們總是十分地苦惱。

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

那麼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出現,父母要做好引導工作,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在孩子的世界裡,樹立什麼是自己的,什麼又是別人的,如何進行分享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

已經當上媽媽的小江,自己的孩子已經兩歲了。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孩子的絕大多數行為都是在三歲之內進行糾正以及塑造的。外婆很喜歡給自己的女兒做炒蝦仁這道菜。有一天,小江看到了,便夾起筷子吃了幾個。可是沒想到被自己的女兒奶聲奶氣地問道,媽媽你怎麼可以吃我的蝦仁呢?小江一看人小鬼大,便又大口吃了幾個蝦仁,誰說這是寶寶的蝦仁了?女兒立馬反應過來,再不搶蝦仁,就要被小江給全部吃完了。

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

但是,女兒才兩歲,力氣怎麼可能比得過一個成年人呢?於是,很快一小碗的蝦仁全部都被小江給吃完了。而女兒看著空空的碗,眼淚水立刻掉下來。這個時候,小江把自己的女兒抱起來,好聲好氣地跟她說道,寶寶,食物每個人都能吃,沒有什麼東西都是屬於寶寶你一個人的。大家想怎麼吃就怎麼吃,都是一家人,要學會與他人分享。

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

從那個時候,女兒一切喜歡吃的零食,小江都會從中分出一半給自己。而女兒還是一個小孩子,三觀都還沒有完全成熟,於是很快,就學會了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零食。有的時候,小江也會捨不得女兒吃得太少,讓她多吃點喜歡的東西。但是女兒很聰明,會用牙痛來拒絕自己想吃自己喜歡的東西,又或者是,我不太喜歡吃這個東西。用一些合理的理由來拒絕小江。於是,小江就要求她的口氣,讓女兒多吃點喜歡的東西。只有這個時候,女兒才會吃得十分開心,她會從心中感受到這是額外的快樂與喜悅。

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

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假使別人所擁有了一個玩具,卻沒有分享給自己,那自己會是怎麼樣的心情與感受。讓孩子記住這種失落感,想必會更加快地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分享。

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

當自己的女兒還沒有學會分享的時候,他會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屬於自己的,額外的獎勵他會認為是自己應得的,並不會因此而快樂。與此同時,當別人分掉了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僅僅只是一點點,都會生氣。學會分享之後的孩子,每當自己多吃一口,都會收穫到意外的快樂。同時,少吃一點東西,也不會讓自己的人生有多大的影響。因此,學會分享,更加讓孩子收穫快樂與幸福,同時也會讓孩子終身受益。讓我們的孩子做一個樂於分享的人,也會有利於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

總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影響孩子心理發育的重要因素,父母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孩子未來身心的發展方向,其實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導師。讓孩子學會與人分享,給孩子樹立好榜樣,你們將會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