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立規矩從來不管用?儘量重視這幾點,別讓規矩成了一紙空文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熊孩子”橫空出世,所作所為更是令人大跌眼鏡。一時間,不論線上線下,到處都瀰漫著對“熊孩子”和“熊家長”批評、斥責的聲音。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也為了使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很多家長都認識到了“立規矩”的重要性,畢竟,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在孩子成功的道路上自然離不開規範的作用。

但不得不說,即使越來越的家長幡然醒悟,可孩子自己還真不一定給力,口頭強調也好,白紙黑字也罷,能乖乖遵循它規矩的還真不多見。

給孩子立規矩從來不管用?儘量重視這幾點,別讓規矩成了一紙空文

鄰居小萌有類似的苦惱不是一天兩天了,曾經多少次給寶寶立規矩,可過段時間再看,不是整個大方向改變,就是成了一紙空文

起初,小萌要求兒子從學校回來後,要把寫作業放到最前面完成,之後可以看會兒電視、玩會兒遊戲。

但自從規矩成立後,孩子也就認認真真遵循了一個星期左右,其中還有兩三天是斷斷續續按規矩走的,更多時候,兒子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搪塞,甚至有時還會反過來提點條件。

給孩子立規矩從來不管用?儘量重視這幾點,別讓規矩成了一紙空文

幾個月前,小萌約好朋友來家做客,並告訴孩子當著別人的面要講禮貌,該叫人就叫人,自己玩的時候也要安安靜靜。面對媽媽新立下的規矩,孩子自然連連答應,可讓寶媽失望的是,朋友來了沒半個小時,兒子就開始忘乎所以,玩具擺得哪都是,還在床上跳來跳去。

其實,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失望,小萌更感到一絲絕望,因為她覺得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是失敗的,而且,直到此時她也明白為什孩子就是聽不懂,或者說不願意聽自己的話,她更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讓兒子好好遵守自己立的規矩,哪怕是一次也好。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煩惱,立規矩看上去並不難,但想要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還需要好的時機和好的方式。

給孩子立規矩從來不管用?儘量重視這幾點,別讓規矩成了一紙空文

錯過這個年齡再立規矩,往往事倍功半

對於立規矩這件事,正確的時間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合理應用孩子的性格養成期,既從其一歲半到三歲左右。

在這段時間裡,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崛起,對於“自我”也逐漸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們開始懂得拒絕,對周圍的人或事充滿好奇,在看到別人有意思的舉止後,也會耐不住模仿的慾望,傾注於自己身上。

之所以說在這段時間內給孩子立規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孩子的性格尚未完善之前,其對爸爸媽媽立下的規矩,可能就沒有那麼強烈的反抗

給孩子立規矩從來不管用?儘量重視這幾點,別讓規矩成了一紙空文

當然,倘若寶寶出現了些許拒絕行為,比如大哭或者大鬧,寶爸寶媽可不要以更強硬的態度對待孩子,這只是他表達自我感受的一種方式,如果過於強勢很可能讓孩子心生畏懼。

除此之外,安撫也最好不要,寶寶會誤以為這是爸爸媽媽的妥協,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理會,大家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孩子也一樣。

給孩子立規矩從來不管用?儘量重視這幾點,別讓規矩成了一紙空文

給孩子立規矩從來不管用?儘量重視這幾點,別讓規矩成了一紙空文

1)規矩最好少而精,過於繁瑣往往背道而馳

立規矩在精不在多,不要為了追求數量而偏離了最初的目的。繁雜的規矩往往會讓孩子心生厭倦,甚至感到厭惡,不要說乖乖遵守了,不叛逆就要謝天謝地了。

爸爸媽媽可以先從瞭解孩子的角度出發,看清孩子的長處和短處,不必要的規矩就暫且不立,原則性且棘手的規矩暫立無妨。

2)立規矩要針對具體,不針對籠統

想想自己平時是怎麼給孩子立規矩的,是不是常以“你要聽話”、“你要安靜”、“你要乖一點”這樣的籠統言語,概括一切自己認為理想的狀態?但事實上,孩子很可能並不理解

爸爸媽媽口中“聽話”、“安靜”和“乖一點”的意思。

其實,爸爸媽媽完全可以再說得明白些,比如,在客人拜訪前就可以告訴孩子,當媽媽和朋友說話的時候,不可以把玩具擺得到處都是,也不可以蹦蹦跳跳,但是可以坐在玩具箱前自己玩,如果讓玩具跑到客廳來,媽媽就要生氣了。

給孩子立規矩從來不管用?儘量重視這幾點,別讓規矩成了一紙空文

3)立規矩將選擇權“歸還”孩子

規矩用來管教孩子,但也要將選擇權“歸還”給他,只有孩子主動才能給予配合,也只有得到配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比如,當你叫孩子吃飯卻得不到回應時,可以給孩子預留幾分鐘的整理時間,可時間一過孩子必須遵守承諾,至於緩衝時間的選擇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並以他的意見為主了。

4)立規矩不要隨意改變

一旦立下規矩,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最好不要總是改變,只有爸爸媽媽重視起來,孩子才能重視起來,只有感受到規矩的正規性,孩子才能遵守起來。

給孩子立規矩從來不管用?儘量重視這幾點,別讓規矩成了一紙空文

5)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要以身作則

想要孩子變得更好沒有錯,但如果有些規矩連自己都做不到,被強制要求的孩子又要懷著何種心情去接受呢?他們不服氣、不舒服,甚至覺得不公平。

試想,當爸爸媽媽命令孩子閒來無事就要多讀書時,自己每每回到家便躺在床上刷著微博、看著視頻,這樣的規矩又有什麼制定的必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