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赤峰巴林右旗傳奇摔跤健將李喇嘛行略

古力古臺廟是一座喇嘛廟,又叫嘉佑寺,位於巴林右旗巴彥他拉蘇木古力古臺艾裡,建於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有殿舍一百餘間,興盛時喇嘛達五百人。這個廟與別的喇嘛廟沒什麼兩樣,只是有一點很奇葩,那就是它盛產摔跤手,而且還誕生過很多知名摔跤手。

民國時期赤峰巴林右旗傳奇摔跤健將李喇嘛行略

嘉佑廟之所以出了那麼多摔跤高手,是因為它已形成一種摔跤文化。廟裡的出家人,平時在誦經之外的閒暇時間裡,無法釋放自己的荷爾蒙,於是轉移目標,把精力用在切磋摔跤技藝上來。就象汪曾祺寫的《受戒》中的“荸薺庵”中的僧人一樣,估計嘉佑廟的喇嘛也“無所謂清規”或什麼戒律,即使有,可能遵守也不算太嚴格。不然的話,正規寺院決不會允許沒事就練摔跤玩。古力古臺廟歷年湧現出的摔跤手之中,李喇嘛是最為出色的一位。

民國時期赤峰巴林右旗傳奇摔跤健將李喇嘛行略

李喇嘛(1890~1954),是巴林右旗巴彥他拉蘇木他本板嘎查(行政村)人。他的本名已不為人知,因幼年在上文提到廟宇當過喇嘛,故而人們習慣地稱其為“李喇嘛”。他自幼生活在“摔跤文化”氛圍如此濃厚的地方,耳聞目染,自然而然地練就了紮實的摔跤基本技藝。

李喇嘛長得秀氣文靜,顏值不次於美國拳壇有“金童”稱號的德拉霍亞,如果生於當今網絡時代,恐怕至少也得有個幾千萬鐵粉。他摔跤不是憑蠻力取勝,而是屬於智慧型選手,以技巧見長。他鼎盛時期的跤技已臻爐火純青的化境,就如同美國拳王佛洛伊德梅威瑟一般完美無缺。

民國時期赤峰巴林右旗傳奇摔跤健將李喇嘛行略
  • 李喇嘛像片

李喇嘛的摔跤生涯順風順水,少年得志,十七八歲就在本旗的各種敖包會或那達慕上屢屢奪魁。進入民國時期後,他蓄髮還俗,並於二十歲那年應徵入伍,背槍舉刀馳騁疆場。

上世紀民國初期之時,內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棟魯普親王於他執掌旗(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政的次年,在王府前的草甸上召集了一次盛大的那達慕大會。這次那達慕的摔跤比賽場,雲集了來自北五十七旗(外蒙)和內四十九旗(漠南蒙古)的各路頂尖摔跤高手。聽到這個消息後,正值巔峰狀態的李喇嘛立刻就坐不住了。他向所在部隊的首長請假後,奔赴跤場參加競技比賽。在有五百一十二名摔跤手參加的比賽中,李喇嘛一一擊敗了所有與他交手的摔跤選手,最終折桂,獲得了德王的具有九九八十一種獎品(包括帶有銀鼻勒的白駱駝、全鞍的白馬等物品)的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