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赤峰巴林右旗传奇摔跤健将李喇嘛行略

古力古台庙是一座喇嘛庙,又叫嘉佑寺,位于巴林右旗巴彦他拉苏木古力古台艾里,建于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有殿舍一百余间,兴盛时喇嘛达五百人。这个庙与别的喇嘛庙没什么两样,只是有一点很奇葩,那就是它盛产摔跤手,而且还诞生过很多知名摔跤手。

民国时期赤峰巴林右旗传奇摔跤健将李喇嘛行略

嘉佑庙之所以出了那么多摔跤高手,是因为它已形成一种摔跤文化。庙里的出家人,平时在诵经之外的闲暇时间里,无法释放自己的荷尔蒙,于是转移目标,把精力用在切磋摔跤技艺上来。就象汪曾祺写的《受戒》中的“荸荠庵”中的僧人一样,估计嘉佑庙的喇嘛也“无所谓清规”或什么戒律,即使有,可能遵守也不算太严格。不然的话,正规寺院决不会允许没事就练摔跤玩。古力古台庙历年涌现出的摔跤手之中,李喇嘛是最为出色的一位。

民国时期赤峰巴林右旗传奇摔跤健将李喇嘛行略

李喇嘛(1890~1954),是巴林右旗巴彦他拉苏木他本板嘎查(行政村)人。他的本名已不为人知,因幼年在上文提到庙宇当过喇嘛,故而人们习惯地称其为“李喇嘛”。他自幼生活在“摔跤文化”氛围如此浓厚的地方,耳闻目染,自然而然地练就了扎实的摔跤基本技艺。

李喇嘛长得秀气文静,颜值不次于美国拳坛有“金童”称号的德拉霍亚,如果生于当今网络时代,恐怕至少也得有个几千万铁粉。他摔跤不是凭蛮力取胜,而是属于智慧型选手,以技巧见长。他鼎盛时期的跤技已臻炉火纯青的化境,就如同美国拳王佛洛伊德梅威瑟一般完美无缺。

民国时期赤峰巴林右旗传奇摔跤健将李喇嘛行略
  • 李喇嘛像片

李喇嘛的摔跤生涯顺风顺水,少年得志,十七八岁就在本旗的各种敖包会或那达慕上屡屡夺魁。进入民国时期后,他蓄发还俗,并于二十岁那年应征入伍,背枪举刀驰骋疆场。

上世纪民国初期之时,内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于他执掌旗(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政的次年,在王府前的草甸上召集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这次那达慕的摔跤比赛场,云集了来自北五十七旗(外蒙)和内四十九旗(漠南蒙古)的各路顶尖摔跤高手。听到这个消息后,正值巅峰状态的李喇嘛立刻就坐不住了。他向所在部队的首长请假后,奔赴跤场参加竞技比赛。在有五百一十二名摔跤手参加的比赛中,李喇嘛一一击败了所有与他交手的摔跤选手,最终折桂,获得了德王的具有九九八十一种奖品(包括带有银鼻勒的白骆驼、全鞍的白马等物品)的大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