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志】入舱后,我选择了离病毒最近的岗位——来自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涉县医院王丽楠的战“疫”日志


【战“疫”日志】入舱后,我选择了离病毒最近的岗位——来自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涉县医院王丽楠的战“疫”日志


2020年3月2日 天气雨

这些天,武汉都在下雨,绵绵的春雨滋润着路边的草坪,街上依旧空旷安静。今天是我从事咽拭子核酸采样工作的第三天,经过近日一遍遍的模拟与实战,坦然完全代替了忐忑,心里挺为自己骄傲的。精准的病毒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和康复出院的重要依据。入舱之前,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假阴性提高检测精准度,医疗队决定每队上报一名咽拭子采集员,集中培训后负责整个方舱的咽拭子采集工作。采集咽拭子,要和确诊患者近距离接触,并且采集时患者难免会咳嗽甚至干呕,就有可能喷溅大量病毒飞沫。说实话,离病毒近在咫尺,面对面交锋,对于从未接触过此类操作的我来说,有过怕自己不能胜任的犹豫,也有过对感染风险的忐忑。但作为涉县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经过激烈思想斗争,使命和勇气最终战胜了恐惧,我第一时间报了名,报完名后竟然感觉很轻松,还有点小自豪。接下来的培训工作中,我认真听讲,不敢错过一个字,细心记录着前辈们的经验技巧,重新复习了咽部解剖结构,并搜集了大量咽拭子采集视频资料,一遍遍自我模拟,体验患者的感受,确保采集时轻、准、快,最大限度缓解患者不适。今天,我们河北队要采集的标本量是48个,上午8:30 防护用品穿戴完整,进入核酸检测点,开始了采样工作。查看名单、粘贴条码、核对试剂瓶和条码号、组织病人、反复核对、采样……过程非常繁琐,仅病人的信息核对就有8项之多。这是个细心活,更是个技术活,我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眼睛都不敢眨。和病毒过招,就是与死神较量,穿脱防护用品时是慎之又慎。两层隔离衣、一层防护服、三层手套、三层鞋套、两层口罩、护目镜、面屏、头罩,这是采集咽拭子的标配。这样的防护,也使得我不到半个小时就头晕、缺氧、呼吸费力、说话喘不上气,浑身开始冒汗,防护服里边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隔着满布雾气的护目镜,面屏,我努力地坚持着最标准的动作:看清位置、把准深度、确保速度,一击命中。不可否认,病人的配合为我准确采集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昨天下午,我已经对所有的采样患者进行了指导,详细沟通了采样时的步骤、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看起来,他们掌握的都很好,也很配合,都是等我把棉签拿好后再摘口罩张嘴,而且尽量憋着气忍着不咳嗽,来降低我们的风险,这个过程中,我也总结了一个小技巧:采集时,眯起眼睛,看起来笑眯眯的样子,会使他们更放松。在采集咽拭子的过程中,有一个同行主动拿出手机为我拍下工作时的场景,她说:“这是你职业生涯中辉煌的一笔,值得回忆的片段,应该留下纪念的照片。”还有一位60多岁的阿姨不时地提醒我“姑娘,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你们从河北大老远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我们,我们很感激,等疫情结束了,愿你们都能平平安安回家。”听到这些暖心的话语,瞬间感觉被口罩遮住的一张张陌生面孔变得格外亲切,就像是自己的家人。下午,看到了前一天采样患者的结果,全部是阴性,这真是让人振奋的好消息。记得我通知患者准备采样时,有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兴奋地从床上跳了下来,高兴的手舞足蹈,看着让人心酸!在这里大多是轻型患者,好多已经没有临床症状了,他们都希望能早点检测、早点回家。作为医务人员,面对焦急的患者,我们就是要在保证准确率的情况下,每天尽可能地多采集,帮助他们尽早回家。疫情当前,在多数人谈新冠色变时,我们迎着病毒而战,并且战之必胜,这是信念,也是决心!这几日,武汉一直阴雨绵绵,可喜的是确诊病例日益下降,相信我们终能取得胜利,也定能平安回家!

【战“疫”日志】入舱后,我选择了离病毒最近的岗位——来自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涉县医院王丽楠的战“疫”日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