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云:孔子嫡传第63、64代孔贞干、孔尚贤

孔贞干,字用济,号可亭,孔子第六十三代嫡孙,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十一月初七日,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袭封衍圣公。《阙里志》卷十五记载了孔贞干当时的袭爵制书:“朕闻孔子以万世为王,盖其道德高厚,教化无穷,故所以报以其后者,建以上公,子孙承继,永作宾于王家,不独享祀之隆而已也。尔袭封衍圣公孔贞干,乃孔子六十三代孙,性姿温粹,器宇端凝。考古好文,无忝圣人之胄;象贤崇德,宜踈世爵之封。爰示褒章,用昭宠数。於戏!阙里之裔,以尔为嫡,则尔乃礼义之所宗也。惟秉心寅慎,乃可以对光灵;惟制行光明,乃可以表姻族。惟礼物恪修,乃可以系四方之望;惟文献不墜,乃可以为百世之徵。尔惟懋哉,斯承朕之无斁。”

嘉靖三十五年(1556)七月,孔贞干抱病赴京贺世宗四十九岁“万寿节”,至京而“疾亟”,世宗遣御医徐炜诊视,八月初八日卒于北京衍圣公府,终年三十八岁。孔贞干去世后,世宗惊悼,问“疾何由,殒何亟也?”遣礼部侍郎袁炜谕祭,“祭凡九坛”, 赠恤祭,即命贞干之子孔尚贤承袭世爵,并特许使用驿道,一路护送灵柩返回阙里,并遣行人何煃送葬护丧,“宠莫隆焉”,葬仪悉如前代衍圣公之礼,次年二月归葬于祖墓西北。

孔贞干德配张氏,兴济人,明孝宗孝敬皇后母弟、建昌侯张延龄之女,正德十六年五月二十日生,嘉靖三十年七月二十五日卒,时年三十一岁。封夫人。子一孔尚贤,女一。


李冠云:孔子嫡传第63、64代孔贞干、孔尚贤

清康熙15年2月23日衍圣公府给卜子夏后裔卜宗先的劄付(图源网络)


孔尚贤,字象之,号龙宇,又号希菴,孔子第六十四代嫡孙,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七月初二日。嘉靖三十五年,孔尚贤随父赴京朝贺万寿节,却遭父丧。尚贤之父孔贞干病逝于北京衍圣公府后,明世宗即命孔尚贤嗣爵袭封。考虑尚贤年幼,当时世宗并特别勅令吏部曰:“孔尚贤着袭封衍圣公,族人等敢有恃强欺害他的,许孔尚贤奏来治罪。你部里还行文与抚按官知道。”又勅山东巡按曰:“谕孔氏族人善视之。否,治罪。”(《阙里志·卷十五》)

《阙里志》卷十五记载的当时明世宗对孔尚贤颁发的袭爵制书说:“我国家稽古政治,一惟孔子之道是循是式。粤自祖宗列圣以逮于朕,尊崇之典愈隆弗替,尤必宠其后人,绍封奉祀,所以致无穷之报也。尔孔子六十四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尚贤,赋资明敏,早承诗礼之传;秉志恪恭,不忝神明之胄。眷惟国典,宜有褒嘉,是用锡之诰命,以为尔荣。夫崇德貤恩,朕乃率循乎彝典;象贤济美,尔宜光绍乎前休。尚其益,厥懋修,庶以振祖风而延令誉。钦哉!”

《阙里文献考·世系》又载:“嘉靖三十五年袭封衍圣公,时年十四岁。巡抚丁以忠上言‘尚贤冲年,宜如弘绪例,肄业国学’,诏从之。”孔尚贤于嘉靖三十五年袭封,但因年龄尚小,世宗便听从了山东巡抚丁以忠的建议,参照旧例,先让孔尚贤到太学学习,至三十八年(1559)才正式袭爵。

自朱明开国以来,放在大环境的视野下,到孔尚贤此时属于一个承平时期。而通过近二百年的休养生息,此时的阙里孔氏人丁日趋繁多,但也自有贤愚不一,族众时有乱礼违纪而难以管束者,作为孔氏大宗主的衍圣公孔尚贤遂无奈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上奏于朝,寻求支持。当年九月,明世宗勅谕曰:“惟我祖宗列圣,稽古右文,崇儒重道,于先师孔子特隆象贤之典。其大宗之裔,锡爵嗣封,承奉祀事,统摄宗人。其支庶之众,亦加优遇。肆朕率循旧章,恩礼益至。顾族属既繁,哲愚非一,往往干犯国宪,有玷圣门。兹特赐尔勅谕:令尔尚贤督率族长、举事管束族众,俾各遵守礼法,以称朝廷嘉念至意。尔宜修德谨行,以身先之。如有恃强挟长,朋谋为非,不守家法者,听尔同族长查照家范发落。重则指名具奏,依法治罪。尔其钦承之。”(《阙里文献考·卷九》)嗣后,明穆宗隆庆三年再次谕令孔尚贤约束族众,保举贤德,惩处不法。

传统宗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在严格区分嫡庶、确立嫡长子优先继承权的前提下,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小宗,但无论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殊的权力。衍圣公是孔子嫡裔,在政治上是世袭公爵,在家族中则是全国孔氏族人的大宗主,于孔氏家族中居于最高统治地位。《仪礼·丧服·传》云:“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者也。”“敬宗者,尊祖之义也。”此处所谓的“宗”就是指的宗子,尊祖就要敬宗子,因此尊敬宗子就是尊敬祖先。而所谓“收族”,则是统聚、率领全族的意思。尊祖和敬宗,是传统宗法制度的最基本原则,这个思想在儒学经籍中是极其清晰和明确的。另外,孔氏大宗主衍圣公还是诸贤哲后裔共同的大宗主。孔子是万世道统之宗,诸贤哲之从祀孔庭,除了本身发扬儒学之外,还因与孔子系师弟子关系而配享其间,因此,孔子嫡裔自然成为诸贤哲后裔的共同宗主。这种世袭的师弟子之间的宗法关系,是道统和血统的结合,也是宗法关系的一种延伸。诸贤哲嫡系后裔在本族处于宗主的地位,而他们尊奉孔氏大宗主则又如小宗之尊奉大宗。因此,在宗法关系上,孔氏大宗主统率诸贤哲后裔和统率孔氏族人是一样的。

李冠云:孔子嫡传第63、64代孔贞干、孔尚贤

清乾隆年间之钦定孔氏家规(图源网络)


在现存文献记载中,所能见到最早的孔氏族规正是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孔尚贤时期所制定,这份《祖训箴规》,又称《原颁条例》,共十一条:

袭封衍圣公府为申命礼仪事:尝闻木之有本,本之盛者木必茂;水之有源,源之深者流必长,此皆理势之自然明著而易见者。我先祖宣圣,万世礼乐宗师,德配天地,奕世教学楷模,道冠古今。子孙蕃庶,难以悉举。故或执经而游学,或登科而筮仕,散处四方,所在不乏,然虽涣犹之聚也。今据族人等具有始终本末,请颁祖训箴规等因,可谓兴水木本源之念,不忘世系。所从所愿,合行给榜开其条件。于以昭有德,于以示将来,不事繁文,共为遵守。须至榜者。

计开:

一、春秋祭祀,各随土宜。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此报本追远之道,子孙所当知者。

一、孔氏子孙寓居州县,朝廷追念先圣,优免差役,勿得因而隐占他姓,以蠹有司之所。

一、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孔门预知而素行者。为子孙者,勿嗜利而忘义,以干吏卒,出入府县衙门,有亏先德。

一、有司科派,各随地亩钱粮,为子孙者,勿得包揽,有犯祖训家规,以(罹)刑宪。

一、有司差役各验丁力,不可假以先圣子孙,为人嘱托,有违法律。

一、谱牒家规,正所以别外孔而正宗派者,子孙勿得勾相誊换,以混来历宗枝。

一、孔氏嗣孙非常人也,男不得为奴,女不得为婢。凡有职官员,不可擅辱孔氏嗣孙,遇大事申奏朝廷,小事谅情责究。

一、婚姻嫁娶,所以正理伦,为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

一、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有司各从理断,勿得为人所惑,有坏心术,以损阴德。

一、儒冠儒服,所以昭先德、显家声者,子孙岂可借之往来官府,有干民事,以取羞辱。

一、祖训宗规,朝夕教示子孙,务要读书明礼,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人下。

该族规榜示全国孔氏族人一体遵行,今存各地流寓孔氏族人的谱牒中也多有收录。

嘉靖四十五年(1566)春,曲阜世职知县缺出,朝廷决定改变原来由衍圣公保举、部选授领勅赴任的办法,改由衍圣公保选二人送抚按考试后题授。孔尚贤奉命保举孔氏子孙贤良者二人,送抚按考试,题授曲阜世职知县。十二月,明世宗驾崩,裕王朱载垕即位,是为明穆宗。穆宗隆庆元年(1567)秋八月,帝幸太学,孔尚贤应召陪祀并分献四配。九月,穆宗遣尚宝寺卿刘奋庸来阙里祭告孔子:“追惟先师,道兼群圣,教备六经,历代帝王是宗是式。兹予践祚之始,良深景慕之怀,特遣廷臣,用申祭告。伏翼昭垂训迪,永祚皇猷。”隆庆三年(1569)春,山东巡抚都御史姜廷颐诣阙里孔庙后,看到庙庭颓敝,便倡议筹资修葺孔庙,得到当时河道都御史翁大力和巡按御史周咏等人的积极响应。此次修葺,始于是年闰六月二十二日,告成于当年十一月。“诸殿、寝、门、庑、堂、阁、斋、亭灿然改观”,杏坛旧貌也得到更新,并增置了石楹重檐。在棂星门之外又拓地改道,以使其远离街市,保持了庙庭的庄严。另据乾隆《曲阜县志·通编》记载,隆庆五年(1571),衍圣公孔尚贤参奏原任知县孔承厚,言其“恣情骄愎,概占县事,乞以冗员裁革,仍赐究处。”

隆庆六年(1572),明穆宗驾崩,其子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次年改元万历。万历元年(1573)夏四月,遣尚宝寺丞张孟男诣阙里祭告孔子。万历四年(1576)春,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韶继配卫太夫人卒,神宗遣布政使参议周舜岳谕祭。秋八月,神宗幸太学,召孔尚贤赴京陪祀,当时孔尚贤正居祖母卫太夫人之丧,以制在身,遂请辞陪祀。万历七年(1579)孔尚贤入京为神宗祝寿,神宗看到孔尚贤也随朝官行礼,特下诏令衍圣公今后除了贺万寿节以外,不再常朝。《阙里志》卷二十四收录了当时时神宗御札勅令:“朕昨御门听政,文武百官原为承旨奏事,衍圣公孔尚贤不在文武职官之列,朕以宾礼待之。今后不必常朝,只以万寿入贺,事毕辞回,永为定例。”明神宗朱翊钧的这个谕令,是继明太祖之后,再次明确表明有明一朝对衍圣公的待以宾礼的礼遇制度。这个历史文献也记载于《明神宗实录·卷九十》“万历七年”条。孔尚贤备受明代诸帝优礼,酬渥叠隆,史载神宗待孔尚贤礼遇甚厚,“命坐、赐茶,缨绅交羡焉。留京师赐第,不听。归,惟杜门读书而已。”

万历八年夏五月,神宗诏免孔子后裔赋役。十五年(1587),山东巡按史毛在请在三氏学中增入嘉祥曾氏子弟,得到批准,并改铸四氏学印信,其制,一体比照国子监之例,自此四氏学之名遂定。二十年(1592),巡按御史何出光创建圣迹殿于阙里孔庙,立石刻圣迹图一百二十副。二十二年(1594),孔尚贤请得应袭长子比照勋卫之例,题准十五岁赐二品冠服、麟袍、犀带,曰“公世子”,崇祯二年又加玉带,再至后来的清顺治二年遂成制度。

熹宗天启元年(1621)秋七月,新即位的明熹宗遣顺天府府丞姚士慎诣阙里祭告孔子,其文曰:“惟我先师,生民未有,百代莫前,凡在斯文,实均仰戴。兹予肇位,景慕良深。特遣廷臣,虔申祭告。尚资神化,永祚皇明。”

孔尚贤历明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五朝,三逢明帝幸学而奉诏陪祀,蒙“宠遇备极”,于明熹宗天启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病逝于北京衍圣公府,距其生年嘉靖二十三年七月初二日得寿七十八岁。自明神宗即位后,孔尚贤实际长期居住在北京衍圣公府,杜门读书,研思儒学,阙里祖庙奉祀则主要由其长子孔胤椿代摄。而孔尚贤对于孔氏家学也颇有精辟、独到之见,根据《阙里文献考》的记载,其曾对人讲述儒门心性之学时说:“人之心体本自湛然,习气之憧扰四出。惟以明还明,朗若初体,则学之能事毕矣,外而事业,千流万派总发源于此。”孔尚贤去世后,“上谕祭九坛”,遣礼部尚书孙慎行谕祭,行人卢时泰护丧归葬阙里,命工部造坟,葬祖墓西北。崇祯元年(1628)追赠太子太保,三年,晋赠太子太傅。

李冠云:孔子嫡传第63、64代孔贞干、孔尚贤

孔府旧藏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衣冠像


孔尚贤元配严氏,江西分宜人,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严嵩之女孙,工部侍郎严世蕃之长女,嘉靖二十六年五月十四日生,万历三十年十月十三日卒,终年五十六岁,无所出者;侧室张氏,嘉靖三十一年(1552)十月初九日生,天启七年(1627)一月三十日卒,寿享七十六岁。孔尚贤二子孔胤椿、胤桂皆张氏所出。但孔胤椿钦赐二品冠带,未袭爵而卒;孔胤桂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亦先卒。均无子嗣。是以孔尚贤取嫡次支堂侄、从弟孔尚坦之子胤植育为嗣,袭封孔氏世爵衍圣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