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眾生芸芸,演繹出了複雜的世間百態,也把這個紅塵世界演繹成了一個局。而我們一朝入局,則終身被局所困,終身被局所迷。於是,有的人迷茫著,有的人糾結著,有的人質問著:我們這一世究竟為何而活?

其實看透了也就懂得了,人這一生只不過是在為“利”而活:貧賤的想通過得到的“利”而富貴;富貴的想通過守住“利”而永遠富貴。一切都離不開利益,於是,圍繞著利益的舍與取、失與得,便構成了這看似複雜而其實又很簡單的社會。

一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的本能決定了人類為“利”而生,為“利”而往。

但我們的老祖宗早就告訴過我們一個道理:水滿則溢,月圓則缺,凡事得有一個“度”!

達不到這個度,就欠了火候,留下了遺憾;而超出了這個“度”,就過了火候,輕則留下遺憾,重則甚至會毀了自己的前程!

這個世界沒有誰會慣你毛病,所以,為了生存,你怎麼可以不懂得適可而止?

一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楊修的故事告訴你:想要生存,一定要懂得適可而止!

三國時期的楊修,頗有才能,起初很得曹操賞識,所以留他在身邊任職,幫助處理內外事物,相當於現在的秘書一職。

憑楊修的才能,他本能很好的做好本職工作,如果偶爾玩弄一下小聰明倒也無妨。但他錯在自侍才高,處處顯山露水、鋒芒畢露,更重要的是他不知收斂,不懂得適可而止,結果一步步地踩中曹操的雷區,終落得個身毀人亡。

一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花園闊門事件:一次,曹操在一完工的花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眾人不解。楊修告知工匠:門上加一“活”字,意為“闊”,丞相是嫌門太闊,所以需要改建。

曹操知道後,一是有幾分嫉妒他的才能,另一方面對於一個執政者來說,輕易被別人看透心思,其實也是一件很危險很可怕的事情。所以,這件事很讓曹操反感,此時楊修已經給自己埋下了禍根。可惜,楊修竟渾然不知!

一盒酥事件:塞北給曹操送來一盒酥,楊修領著眾人竟然給分著吃了。並對著曹操自以為聰明的說:“一盒酥,這幾個字分開來看就一人一口酥,這是您命令我們吃的啊。”其實這種小聰明於國、於家沒有半點可用價值,曹操那種心高眼高的人,豈會喜歡這種小聰明?所以心裡自是會厭惡起楊修。如果此時楊修能止住耍小聰明的腳步,一切尚為時不晚,可嘆,他卻一如既往!

一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夢中殺人事件:曹操生性多疑,一方面也許是因為懷疑過當,另一方面也許是要警告身邊之人切勿靠他太近,所以竟在一次睡夢之中殺了一個靠近床榻的侍衛。事後,眾人都以為曹操是夢中無意間殺人,但楊修卻說:“丞相不是在夢中,而你我才是在夢中”,言外之意曹操是故意殺人。

這一句話,赤裸裸的當著眾人的面拆穿了曹操的心思,不僅是打了曹操的臉,更是犯了執政者的大忌。至此,曹操已經不再是厭惡和反感他那麼簡單了,而是生了恨意,可他卻不知適可而止。

楊修告發曹丕事件:曹丕得知曹操欲立曹植為太子,情急之中秘密邀請朝歌的長官吳質到府中商議。楊修知道後便告知曹操,於是曹操派人前去觀察,結果被吳質用了一計,楊修告曹丕不成,反倒被曹操懷疑是誣陷曹丕。至此,楊修已經卷入了一場宮廷的爭鬥之中。

自古以來結黨營私、宮廷爭鬥都是統治者深惡痛絕的大忌,明智的人避之都唯恐不及,他卻主動深陷其中。這又增添了一份曹操對楊修的恨意,可憐楊修啊,走到這一步還不知道適可而止!

一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曹植城門斬殺士兵事件:曹操為了試驗曹丕和曹植的才能,一邊讓他們出城,一邊又讓城門的士兵阻止他們出城。曹丕退了回來,而曹植在楊修的建議下說是“奉王命出城”,殺了阻攔他的士兵。於是,曹操認為是曹植有才能。後來有人告訴曹操,是楊修暗中指導曹植,曹操聽後大怒。

對於一個執政者來說,找一個接班人那是何等重要的事啊,楊修卻敢橫加干預暗做手腳,曹操此時對楊修的恨意已經變成殺心了!此為楊修的可悲之處,可他卻仍不知收斂!

曹植答題事件:曹操為了擇一個優秀的繼承人,時常對曹丕和曹植提一些國家大事,而每次曹植都能應答如流。曹操本就懷疑,後曹丕偷著告訴曹操,是楊修暗中教曹植答題。曹操此時真的是怒不可遏了。

楊修的這種行為對於曹操來說已經是肆無忌憚地玩弄與欺騙了,而且是關乎江山社稷的大事,而且是深藏著拉幫結派有意輔佐曹植登基的企圖。這時候的楊修在曹操的眼裡已經是一個心機滿腹的危險人物了,將來不論誰登基,楊修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政權的威脅。這對於任何一個當權者,都是無法容忍的。所以到這裡就已經註定了楊修被殺的命運了。可笑的是,當一個人沒有自知之明的時候,他永遠也不知道什麼叫做適可而止!

一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雞肋事件:曹操久攻劉備無法取勝,一日夏侯惇進帳請示當日口令,曹操順口說出“雞肋”二字。楊修於是擅自收拾行裝,並煽動其他人準備撤退。至此,曹操已忍無可忍,終於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了楊修。

依我看來,曹操已經忍耐得夠久了,只是楊修真的不知進退,一而再再而三地觸犯曹操,觸犯一個心機遠勝於他的一代梟雄的大忌,所以他被殺的結局是逃不掉的!

最終,害了楊修的,不只是他的小聰明,更是他的不知進退、不懂得適可而止!

一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歷史從來不會後退,但是歷史卻可以驚人的相似。

韓信的一生為了劉邦東擋西殺,但也一次次地冒犯劉邦,挑戰了劉邦的底線,最後終因不知適可而止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更可悲的是被呂后所殺後,竟被誅滅三族。

年羹堯當初為雍正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因居功自傲而一次次的觸怒龍顏,終因不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而毀身殞命。

歷史一次次地用事實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一定要學會適可而止!

一個歷史小故事告訴你: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


在感情上要學會適可而止:在愛你的人面前,不要肆無忌憚的任性,不然總有一天,你會耗盡對方的耐性;在你愛的人面前,不要無止境地卑微自己,不然總有一天你會輸掉自己的尊嚴。

在名利的追逐上要學會適可而止: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不是迷信,這是看透。世上有很多事情真的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不要太勉強自己,做人,盡心即可;做事,盡力即可!

學會適可而止,是對人對事一種積極追求的奮進,也是對人對事一種該放手時需放手的大度與灑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