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英法联军成员,洋枪队队长,却自称是中国的老朋友

查理·乔治·戈登,说起这个英国人,确实是和中国颇有渊源,他是英法联军的成员,参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也曾是上海洋枪队的队长,带领人们消灭了太平天国。戈登在历史书被称为是“恶贯满盈的戈登”,但他却说自己是中国的老朋友。

戈登:英法联军成员,洋枪队队长,却自称是中国的老朋友

戈登这个人说不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人,但他绝对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英国军人。戈登出生在一个英国的军官家庭,他的父亲就是一名中将。深受父亲的军武影响,戈登也是从小就表现出了很强的上进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在戈登长大后,他也去了英国的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在学校里,戈登积极努力的学习现代军事知识,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他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工兵少尉,从此开始他的传奇一生。

1860年,对于中国,这是不太平的一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戈登作为工兵跟随之后的军队投身参加到了中国的战场上。他来的不早不晚,赶上了惊世骇俗的火烧圆明园。

戈登:英法联军成员,洋枪队队长,却自称是中国的老朋友

他说“他们洗劫之后纵火,以最野蛮的方式毁坏这些宝贵的财产,每个人都发疯一般地抢劫。”其实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来,当时作为一个小小的工兵,他尚且也知道这些都是瑰宝,是不该被毁坏的,他至少比那些“发了疯一般的士兵”有良知。

当然,他没有阻止的权力,也不知道他是否参与,可是他愿意直视这段侵略的历史。在后来,他又参与到了另一件羞辱中国的事情当中,也就是天津的英租界。

上面的傲慢者下起了命令,那些人叼着大烟斗,无礼又蛮横,而工兵上尉开始了自己对于军令的执行。戈登开始丈量土地,亲自在天津划分出了英国和法国的租界,也许是因为这样,至今在天津的万国建筑博览苑仍然有一座叫做戈登堂的建筑。

戈登:英法联军成员,洋枪队队长,却自称是中国的老朋友

是因为参与了英法联军侵华和划分天津租界,戈登才被称为是恶人么?不,还有他担任洋枪队的队长之时,杀过太平天国的叛军。这是在他划分天津租界一年之后的事情。

他随军队来到了上海,这个工兵上尉,他的辉煌才刚刚开始。那个时候的太平天国已经威胁到了清朝统治,接连占领了南京之后,直逼上海。当时上海的达官贵人非常担心自己的“美好生活”会被太平天国给摧毁,于是向留驻上海的侵略者们求助。

但是侵略者并不愿意帮助这些人,于是官绅们筹集款项联系到了一个美国商船的副船长华尔。这也就是创立了之后的华尔洋枪队的人,他找了几百个外国人组成了一个队伍,可惜因为他不懂军事学,根本无法带兵作战。

戈登:英法联军成员,洋枪队队长,却自称是中国的老朋友

之后,洋枪队几次改革,被改名为常胜军,华尔也加入了中国国籍。之后配备了先进军火的洋枪队和淮军一起打了几场胜仗,可惜,很快到了慈溪之战,华尔丧命战场,洋枪队几次易主,最后在1863年戈登才接手了常胜军。

戈登和之前几个洋枪队队长不同,他是一个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军官。所以他上任之后,雷厉风行整顿军风,严格约束手下的士兵。在战场上,戈登卓有成效,很明显,只有真正的军官才能带出好的士兵,他的凶狠在战场上让对方几乎溃不成军。

之后清军和常胜军在苏州城外接受到了来自城内太平天国的求降,太平天国的八王和主将之间产生了嫌隙,有很多意见不合的地方,于是王郜等人便请降。李鸿章知道后,就心生一计,一招离间让王郜等人杀了主将及其部下,又假装答应求和还请了戈登作为见证,以表示接受投降并且保证他们的生命。

戈登:英法联军成员,洋枪队队长,却自称是中国的老朋友

可是李鸿章此人狡猾奸诈,在宴请王郜等人的时候,派人杀了他们所有人。但是戈登知道之后,非常愤怒,他觉得李鸿章是个背信弃义的人,而这样先降后杀的事情不符合戈登的契约精神。

况且他作为见证,结果反而是一场骗局,此事有辱他的名声。他一度生气到提着刀满城找李鸿章,最后还是清政府出面协调,发了声明给了银子给了提督的官职,戈登才终究作罢。但是戈登比起李鸿章,还是要坦荡很多,他觉得战场就是士兵之间的厮杀,不该伤害到普通的平民百姓。

戈登在中国待了很久,对中国颇有感情。所以之后他说“华人皆他旧友”并且给了李鸿章二十条十分中肯的建议,其中很多条在如今看来都是非常真诚的。他告诉李鸿章,绝对不可以在北京作为首都的时候开战,因为北京离海太近,一旦开战,就有可能直接被遏制咽喉。

戈登:英法联军成员,洋枪队队长,却自称是中国的老朋友

除此之外,戈登还有一句非常适时的建议,“中国必为自强之计,否则洋人不能相助整顿一切,务须逐渐兴办”。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曾经参与到过英法联军的“侵略者”。在戈登自己看来,他从来不愿意成为什么侵略者,他一直都是一个军人。

戈登甚至受邀亲自前往中国来参加议事,来拒绝中国和俄国签下不平等条约。在英国,戈登是受人敬仰的中校,甚至享受女王的册封礼仪,被封为勋爵,被英国人民称为是“英雄中的英雄”。可以看出来,戈登虽然是“恶贯满盈的”,却也是一名忠于原则的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