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落後的秦,選擇商鞅變法,為什麼有人褒貶詬病是,改革加劇野蠻愚昧?

大馬哈魚12


戰國初期的秦國貧窮落後,又身處戎狄之地,被中原列國看不起。秦孝公不忍受辱,發憤圖強,頒佈求賢令,通往各國。商鞅伴隨著求賢令來到秦國,受到秦孝公的重用,舉國變法。商鞅變法是秦國之後能夠一統六國的重要原因。商鞅變法之所以被後人褒貶詬病,加劇秦人的野蠻愚昧,是因為商鞅變法的宗旨就是使人民變得野蠻愚昧。

之所以野蠻


秦國的軍功爵制度,誕生於商鞅變法,所謂的軍功爵制度,就是用敵軍的首級來換取爵位,擁有一個首級,可以獲得一級爵位,田一頃。首級越多,爵位也伴隨著首級的數量增高,伴隨的獎勵也會越來越豐厚。

戰國時期除秦國外,其他六國能當上官的基本都是貴族階層,而農民階層就只能,好好種田混吃等死。想當官基本不可能,除非才華特別出眾,或者家中有什麼人聞名於各國之間。而秦國的當官制度,則不會管你是否才華出眾,不管家中是否有人聞名於各國之間,只要上戰場打仗,取敵軍的首級,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爵位官職。

秦國士兵上戰場取敵軍首級,首級越來越多,到達五級爵位的時候,就能收三百戶人家的稅收。要知道在沒有商鞅變法的時候,收稅的基本都是貴族,根本沒有平民的份。秦國的軍功爵制度總共二十級,到達五級爵位的時候就能得到貴族的待遇,要是到達二十級甚至能超過貴族待遇,雖然說二十級希望比較渺茫。

由於秦國取敵軍首級就能獲得相應的爵位,因此秦軍作戰特別驍勇,也可以稱為野蠻。山東列國用“左手挎著俘虜,右手提著首級”來形容秦軍,突現出秦軍的驍勇野蠻。

之所以愚昧

使秦人變的愚昧,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比較難理解。人不是越聰明越好嗎?為什麼秦國商鞅變法還要將人變的愚昧呢?這就要談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了,戰國時期顧名思義就是你爭我伐的大動盪時代。在這種大動盪的時代,人民過於聰明對統治者根本沒有什麼好處,越聰明越難管。統治者需要的是思想單一,服從管教的人民,而不是思想開放,覺得不對就跟國家對著幹議論國家制度的人民。

戰國後期齊國的齊湣王之所以毀掉稷下學宮,就是因為稷下學宮的存在,導致了人們的思想不一,過於開放,不服從君主的管教。秦國的商鞅變法之所以重農重戰,用法律壓制商人,是因為商人走南闖北懂得多,思想開放,不容易管教。戰國時期需要的是思想單一,聽從君主管教的愚民,而不是思想開放,覺得不對就議論國家制度跟國家對著幹的人民。

總結

商鞅變法總體來說是成功的,因為商鞅變法的初心就是一統六國,而之後的秦國的確一統了六國,雖然統治時間僅僅十幾年。納諫如流覺得,商鞅變法不應受到後人的議論詬病,因為商鞅變法促成了秦的一統,也導致了秦一統後的連鎖反應,比如頒佈“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政策,促進民族的凝聚力,使得之後的中華民族雖然有時分裂,但最終還是一統。


納諫如流


秦朝因為商鞅之法迅速強大起來,強大到具有吞併六國的實力。同時,他又把秦國變成一個戰爭機器。

商鞅變法之後,舉國之人皆稱“國人”,舉國之人只需要做兩件事,打仗、耕地。商鞅制定了制定嚴苛的律法。制定什伍連坐之法,令基層百姓互相監督,一家犯罪十家株連。本來秦人就十分好戰,商鞅變法更是鼓勵秦人耕戰,於是有人詬病加劇野蠻愚昧。從秦始皇統一之後來看,嬴政朝堂之上已經沒有秦人將領和文臣了。

但是,如果外敵尚且存在,這種制度尚有存在的可行性,一旦天下太平全國實行秦國律法。而你秦人不懂享受,可其他六國國人不是不懂,很容易激化矛盾。


史爭朝夕


我認為商鞅變法被詬病有兩原因

第一:損害了貴族階級利益。

  • 變法廢除了世襲制度,貴族子弟不能再依靠祖蔭世世代代為官,貴族子弟需要依靠軍功獲得官爵。
  • 廢除井田制。井田制實質上是土地公有制,在這一制度下貴族階級佔有大量土地。廢除井田制後,農奴可以佔有土地,而貴族階級則失去了大量封地。
  • 廢除奴隸制。變法前,奴隸是統治階級的附庸,貴族也同樣佔據大量的奴隸,奴隸通過勞作可以為貴族階級生產許多利益。奴隸制廢除後,貴族階級又會失去一部分利益。

第二:秦法確有嚴苛之處。

儘管秦法有許多利國利民的舉措,但也有嚴苛之處。秦法主張輕罪重罰,例如連坐,一人犯罪,多人被牽連,它迫使百姓相互舉報,使得人與人之間不能完全信任,同時造成大量無辜的人被牽連。秦法的嚴苛之處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人性陰暗的一面。


古代人物說


觸動了大部分秦國貴族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