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失利?

王增軍0628


既然是首飛,哪就是有試驗的性質,失敗是成功之母。

擦乾汗水重頭再來!

🇨🇳中國航天,世界最強!


泥沼雙吉


3月16日21時34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的長征7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失敗。 聽說了這件事,我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壞事。

我們應該向奮鬥在航天戰線的所有科研人員們致敬。他們是十分偉大的,為了航天奉獻自己甚至是一生。

面對這次失利,我們首先應該查明原因。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是一次首飛的實驗性測試,出現問題並是有可能性的。而這次出現了問題,把原因查明,把火箭的所以部件仔仔細細的檢查一遍,也許會有很多新的問題的發現,如果能夠排除更多的風險。這真的不算壞事。想想一下,如果在正式投入運行出現了問題,那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查明原因就行的。

中國的航天事業不僅僅全是成功。回憶曾經,我國在研製2彈1星的時候並不是全部的發射成功,在成功之前肯定出現過無數的失敗。但是,度過了失敗,就是成功。這次的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敗。我們需要振作起來,堅定不移的進行科學研究。中華民族從來沒有放棄的傳統。我相信,我們的航天事業有更加輝煌的未來。我們需要相信中國偉大的科學家,中國現代的技術。中國加油!長征加油!





李小屁


3月16號晚間長征7號改進型中型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實施首次發射試驗任務時,因火箭飛行異常導致火箭發射失利。首先對於這次火箭發射失利表示遺憾,畢竟這次發射的長7改也是我國航天人員,在此前已經成功發射兩次的長征7號運載火箭基本型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全新版本。

長征7號運載火箭作為我國全新研製的新一代綠色環保型運載火箭,主要是為了滿足未來我國載人航天和貨運補給任務而研發的一款中型運載火箭,其前身恰好是我國執行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的長征2F運載火箭。而長征7號作為新一代運載火箭,在具體設計上除了大量採用新一代液氧煤油為燃料的無毒無汙染環保燃料外,在整枚火箭上更是相比前代火箭的發動機系統、增壓輸送系統、控制系統、測量系統、伺服系統、結構系統等重要零部件都進行了全新研製,據瞭解全新的長征七號火箭共採用了多達96項新技術,其中重大關鍵技術12項,新技術比例更是超過70%。而且根據計劃預計到2021年長征7號運載火箭各項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時,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未來我國80%左右的航天發射任務。
雖然長征7號運載火箭改進型在首飛中發射失利,實屬惋惜,但是卻也正常。首先相比本來只發射了兩次,大量採用的96項新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可靠的前提下,全新推出的性能更強的改進版本能以改進型命名,說明這款全新的火箭在軟硬件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那麼也可以說長7改雖然是基於長7基本型改進而來,但是實質上已經屬於全新火箭,火箭上很多新技術還都是第一次實操發射,所以可靠性有待檢驗,首次發射失敗在航天發射中也算正常。
舉個實例來說,就好比我們大家開的汽車一樣,雖然全車只有幾萬個零部件,但是也架不住會有往4S店或者汽修廠跑的缺點存在,而且很多問題還不是去汽修廠就一定能徹底解決了的。更何況體型更大/結構更復雜,光是零部件數量就至少數十萬個以上的長征7號運載火箭了。
而且以全球很多新型火箭的研發歷程來說,一款全新研製的火箭一般都是連續三次發射無失誤後才會基本定型,而這次發射失利的長征7號改進型火箭,首先是長征7號系列第三次發射任務,本身就屬於試驗定型性質,其次第三次發射的又是有重大改進的新版本,其發射意義已經和第一次首飛一樣了,不求火箭必須發射成功,只求火箭能夠在首飛試驗發射中檢驗出火箭上幾十萬個零部件的性能表現和可靠性等重要參數表現。而且這次試驗發射的長7改搭載的“技術驗證衛星-6”衛星,是一顆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衛星,但一定是一顆對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的衛星,而這顆本身帶有試驗性質的衛星搭乘同樣試驗性質的長7改都是為了通過實操發射來檢驗我國航天新技術所取得的進步與收穫。所以這次長7改雖然不幸發射失利,但是對於我們中國航天人來說也算是有所收穫的,畢竟對於有著幾十萬個零部件的火箭發射來說,提早發現問題提早解決可要比後期發射再改進有利得多。
再比如和長征7號運載火箭同一級別的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運載火箭,雖然當下憑藉一級回收大大降低了發射成本,贏得了全球很多航天衛星發射公司的發射訂單,但是回顧獵鷹9號運載火箭的研發歷程,在已經發射的20餘次發射任務中,也有火箭發射中途臨空爆炸的/發射前故障爆出緊急停機的/火箭多次回收失敗等等,更別說獵鷹9號前代獵鷹1號火箭前三次發射都以爆炸告終,還包括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旗下的藍色起源每年投10億美元,從2000年公司成立到現在2019年,但它的火箭到現在也沒入軌,所以就算是擁有先進航天技術的美國,在全新火箭的研發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所以雖然這次長7改發射失利了,但是也不全是悲,而是有喜同在的,而這種悲喜將會對我國未來航天發射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對於我國的航天發展,作為民眾的我們更應該相信祖國航天發展所取得的進步與成就,更要對未來祖國航天發展保持長遠的規劃和熱愛,不要計較一時的成敗。相信祖國航天人能夠吸取這次發射失敗的教訓,認真改進工作,爭取早日實現長7改的再次順利發射入軌。


魑魅涅磐


如何看待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失利?


先回顧一下新聞:

在中國成功完成長征5號重型運載火箭第三發射取得成功三個月以後,在3月16日21時34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進行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發射後飛行出現異常,最後發射任務失利。根據官方媒體的一份聲明,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後續將組織專家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再來談談影響:

1、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最先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目前正在從危機中復甦。在某些方面,即使在過去三個月冠狀病毒危機最嚴重的時候,我國的發射行業也在一定程度上運轉正常。在週一的長征七號失利之前,我國今年已經發射了五枚火箭,有零星報道稱,我國的商業發射部門基本上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

2、儘管由於疫情的影響,不過航天事業依然繁忙,2020年將成為新型火箭首次發射最多的一年,包括航天科技的長征5號B、長征6號A、長征7號A,長征8號、捷龍2號,航天科工的快舟11號,星河動力的穀神星1號,翎客航天的RLV-T6,藍箭航天的朱雀2號。

3、此次發射的是一枚“技術驗證衛星-6”衛星,這是一顆中國歷史從來沒有過的衛星,據悉是一顆對國家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的衛星。此次發射長征7甲火箭攜帶了一枚很特殊的“技術驗證衛星”,沒有太多的介紹,主要用於同步軌道的對地觀測試驗,有分析認為很可能是一枚同步軌道預警衛星。從長征7甲異常巨大的整流罩,可以看出這枚“技術驗證衛星”衛星體積的巨大。這次發射失敗,對衛星的主要影響的是部署時間,可能要延後兩年左右,因為所有重點型號的衛星,都會同時有一顆備份衛星存在。在找出火箭發射失利原因,並加以改進以後,新衛星將繼續發射到太空。

最後談談個人感受:

航天發射是高風險的活動,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即使是美俄歐洲等幾個航天大國或地區,火箭發射都失敗過,近年來也頻頻出現發射失利的情況。從全球航天發射領域來看,中國長征火箭一直保持較高的成功率和可靠性。航天發射不可能百分百成功,雖然我們力求百分百成功。航天事業就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成長起來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找出原因,下次成功。為中國航天事業鼓勁,為航天人加油!


YouTube科技君


中國航天一直是中國的驕傲的存在,在中國整體科技水平還落後很多的年代,航天是為數不多的提振士氣和民族威風的行業之一,隨著中國科技越來越強大,已經有相當多的領域進入了世界領先的位置,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已經變得越來越踏實,從科學嚴謹的態度來看火箭的發射存在很大概率的失敗,所以這次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失敗也是正常的科學規律,現在的民眾已經對這些事情有了比較平和的理解,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充分證明了祖國已經變得強大了,大家的承受力和關注點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

長征七號這次承載著任務量非常巨大,也是對老的長征七號的材料的更新換代,算是改進型所以試驗失敗也是能夠接受的,也證明了中國航天勇於創新的基因,從民眾的反應看大家都表示出來支持,祖國科技的強大離不開一次次失敗的案例,即使技術非常強大的美國也在火箭發射出現了很多失敗的案例,從大家的評論可以看出大家對於這次失敗都表示出很大的耐力和鼓勵,從民眾的心態以及敢於把失敗的案例公佈出來,都展示出了對自我實力肯定的表現。中國從以前靠體育贏得世界眼光的日子慢慢成為過去了,因為中國的科技實力已經在全球各個範圍內得以展示。

這次長征七號中型運載火箭有什麼不同之處?

這次發射的長征七號雖然是改裝,但是發動機驅動卻和以前不一樣。這次不是簡單的改裝,傳統的火箭發射材料使用的是有毒肼類燃料,價格非常高而且維護起來非常的不方便,這次換成了液氧煤油發動力,就是為了一舉解決這個難題,不僅維護起來方便而且價格上能便宜相當多,中國航天在以前對於結果非常的重視,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就要向高性價比靠攏了,也是為了推進火箭民用化重要一步,所以這次發射的意義重大,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失敗也是在情理之中,按照國家以往的經驗對於重大的火箭,一般在同一時間內製造兩顆就是為了應對突發情況發生,相信這次也不另外。

由於屬於內核升級,所以出現意外也是在情理之中,試驗成功了對於以後的火箭製造產業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這個風險還是值得去冒。

最近幾年中國航天在國際影響力也是非常巨大,已經有很多的國家委託中國給發射衛星,有的國家甚至直接讓中國製造發射,所以製造火箭的價格也是未來需要重點考慮的一件事情,所以在未來還會有更多關於火箭的改裝試驗,既然是試驗就會有失敗的可能性,所以也沒有必要在一些事情上大做文章,中國航天在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試驗也會伴隨著很多的失敗的案例,越是新型的火箭技術越容易失敗,所有科技的進步都離不開背後無數失敗案例的鋪墊,敢於暴露失敗也是實力的一種體現了,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失利不可怕,汲取教訓,找出原因,改進工藝,就會成為成功之母,有—年電視放美航天飛機升空,六位宇航員面代微笑登機升空,幾十秒後天際中—聲巨響機爆人亡,現場數萬人,電視機得有幾億人觀看,那時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咱們有1次失利損失部分金錢,但最寶貴的科學家仍在,前途仍是光明的。


愛下棋的民族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除了能夠享受成功帶來的自豪和快樂,也應該完全可以坦然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失敗。

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失敗,是中國人民攀登科學高峰征途上的小小插曲,沒有什麼想不通更不值得大驚小怪。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較,中國的航空事業成功率也是最高的,偶爾的失利很正常。

失敗乃成功之母!


歲月如歌0898123456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任何國家都不能保證每一次航天發射任務可以成功。

就在長征7號甲發射失利前一天,美國一枚裝有60枚衛星的獵鷹9火箭同樣發射失敗。

對於長征7號甲來說,這一新型號火箭的成熟也需要像長征五號一樣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相信航天人可以很快找到問題所在。

對於“技術驗證衛星-6”衛星來說,發射失敗主要影響的是部署時間,可能要延後兩年左右,因為重點衛星都會有一顆備份衛星存在。


通航臨雲客


長征七號發射失敗,不足為怪。世界上沒有那一樁科學進步是順風順水的,受點挫折,實屬正常。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只要科學家們認真分析,找準失敗原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改進完善科研理論,相信我國的火箭衛星事業會得到極大進步。

成功是從失敗中走出來的,失敗能為成功積累經驗。相比世界其他國家,我國的衛星發射成功率是最高的,科學進步是螺旋式的前進,螺旋並來就是上升過程。長征七號發射失敗,只能說明我國的衛星事業有了更進一步的跨越,長征七號的科技含量比之前者有了更強更大的技術含量,只要找準失敗原因,今後我國的衛星事業一定能取得長足進步,也能將更大更重的航空器精準送入太空灬


高原雲


長征七號改進型失敗,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反而有著小小的挫折才是進步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