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发表·电影鉴赏·观影取舍

solo信箱第五期,依旧是3位小伙伴来信~

第一位小伙伴问及影视类期刊发布;第二位小伙伴问及电影鉴赏的问题;第三位小伙伴问及观影的取舍。

本期第一个问题由根根回复;第二、三个问题由大鹏回答,希望能够给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意见。

如果你有疑问,也可戳下方链接:

【 “solo信箱”,期待你的来信!】

期刊发表·电影鉴赏·观影取舍 | solo信箱05

@ 一背包子弹的AWM | 问题 012

一背包子弹的AWM:

你好。

具体问题就是想咨询一下前辈们关于影视类发表论文的经验,上知网,百度,浏览器,甚至淘宝,查了一些资料,也听过一些不知真假的内幕,在选刊写作投稿这些流程中一时迷茫分不清。还有就是去知网查过,一些期刊,一些影视评论类,只找到一本戏剧影视文学这本,想问是直接查下面的征稿信息,然后查编辑的联系方式投稿吗,警惕心有点重,一时不敢相信。另外关于写作方面就是选好期刊了解他的风格就好吧。

最后卑微本科生不追求什么核心期刊,只想要那种能加点学分的普通期刊,想请大家推荐一些,孩子因为造了一些孽,想多修点学分,想毕业了。

来自 根根 的回复:

你好呀!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

首先,你关于发表影视类论文的焦虑源自于你关于毕业的焦虑。从你的问题表述中,我感觉你对期刊发表以及发表文章对你的毕业有哪些帮助并不是特别清楚,着急起来有点忙乱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我,我会先看看《培养计划》(本科离我比较久远了,不记得是不是也有这个)或者找系里的老师问清楚,关于自己缺少的学分应该怎么做才能弥补。我记得补修课程、参加活动或者得一些校内外奖项都能加学分,不一定要发表文章。

其次,本科生发期刊论文不太容易,如果你真的觉得有发表文章的需求,可以找相关领域的老师咨询。比如,你对某一门影视类课程比较感兴趣,和那门课程的老师比较熟悉,可以在课后和老师多沟通,问问老师有哪些期刊推荐,以及之前在相关领域有没有本科生发表过论文的情况。甚至,可以大胆一些,问及老师在研究的项目能不能让自己去“打杂”。如果老师同意你去“打杂”,在发表论文成果的时候会有机会跟在老师后面署名,也是一种方式。

最后,如果问完老师还是不太清楚或者没有解决问题,那就问一下临毕业或者刚毕业的师哥师姐。师哥师姐临近毕业,对毕业的一些状况更了解,多少也会遇到你的困扰。可以跟他们沟通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渠道可以解决。

我了解你想要发文章的急迫心情,但在此还有三点小建议。

第一,在找期刊前看清楚学校加学分的奖励要求,不要随便找个期刊乱发,很容易白费力气,发错刊物类别。第二,在非紧急状况下,不要找非正规渠道发文章。非正常渠道发文章,钱财是小事,如果影响到自己的学术信誉就不好了。第三,尽量不要自己去找刊物,求助老师和前辈,会少走很多弯路。

加油!

@ 大满 | 问题 013

大满:

就是很多时候,作为非电影专业的人,看一些影评对应到电影中,对里面说的一些手法啊什么的就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在形容,或者什么意思。针对对电影有兴趣的朋友们,有什么对于鉴赏电影的建议么?或者书籍推荐。

有的时候,有的影评里出现什么这个电影是典型的什么什么导演或者什么什么手法,我就????

来自 大鹏 的回复:

对于电影、美术还有文学,既然到了鉴赏这个层面,也就是将电影作为“艺术品”来欣赏了。是艺术品,那就和别的艺术品一样,多看,多听别人说,多了解相关的知识,自然鉴赏的水平就会增加。

电影和很多其它的艺术门类一样,观影本身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所以有时候大众的审美态度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观影者。就像一部影片有的观众特别喜欢,感觉能完全体会到“共情”,而有的观众却一直get不到创作者想表达的那个点。

艺术作品会根据创作者的个人因素、文化背景、时代,有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创作方式以及完全不同的理念和内容,电影也是这样的。你所提到的“手法”和“典型”这些词,是观影者在了解了一定的创作背景之后,所做出的归类判断,以方便沟通交流而“约定俗成”的一些知识。

就像最基本的视听语言:镜头的种类根据景别的大小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或者根据镜头的运动方式又可以分为:推、拉、摇、移动、跟、升降、综合运动镜头一样。当你了解这些电影基本的“语法”之后,你在看电影时自然能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个镜头是特写,因为导演希望观众聚焦在这个局部的地方,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这是个中景,因为导演希望观众能感受到镜头传达出的日常化感觉,和自己平时的生活更贴近...

这种“视听语言”的知识,就像美术里的笔触和技法一样,当你看的多了,了解了基本的知识之后,慢慢地就会形成“条件反射”,看到了自然就能明白这些涵义,这也就是你说的“手法”。

所谓“鉴赏电影”,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感受,在了解了基本的知识以后,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了解其中的“门道”。

关于这些内容,我和根根一样,比较推荐《认识电影》和《闪回电影简史》这些书籍,里面不仅有丰富的视听语言知识,也有电影史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多一些阅片量的积累,鉴赏力自然而然就能上来。

而一些所谓的“典型”和“经典”,本质上就是一些导演和创作者的习惯和癖好,就像美术里的提到莫奈是“印象派”,提到毕加索是“抽象”一样,在电影界,可能提到张艺谋就想到了他偏爱“红色”,提到北野武就想到他偏爱“蓝色”,而提到希区柯克就自然想到了他的“悬疑反转”和“金发女郎”。

这些内容当你多看一些影片,多了解一些电影的相关知识后,那自然是手到擒来啦!~

@ oneday | 问题 014

oneday:

就是很多时候我看国外的一些很著名的电影,可能因为历史背景或者是文化背景不够了解,经常出现看了半天还看不明白的情况。所以我想问,在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是选择那些比较经典的出名的电影去欣赏,还是按照自己的喜爱只看自己觉得好看的,看得懂的电影呢?

来自 大鹏 的回复:

其实看电影本身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对于同一部电影而言,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样一部温情的电影,可能有的观众会看的声泪俱下,有的观众可能就“无动于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觉得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每一部电影都是创作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才完成的,都是值得大家尊重的。但是有的人喜欢,就一定有人不喜欢,这个不必强求,就像许多“神作”,也被人诟病、批评一样,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力。

而如果你喜欢一部影片,那肯定是因为这部影片有吸引你的地方,无论是人物塑造或是情节、音乐等,能让你找到共鸣,那是你个人私人化的感受。而对于你说的经典和比较出名的影片,可以选择性观看,毕竟能被称为经典,肯定这部影片有过人之处,可以细细品味。但如果你对这部影片毫无兴趣,那可能就不适合你的喜好,即使它再经典再出名,可能您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我个人认为也就不必强求。

观影应该是愉悦的,至少是有意义的,所以不必强求自己非要去体验所谓的经典,也不需要为自己喜欢“小众”或是爆米花类的电影而感到不对,只要你自己觉得观影的过程是愉快而充实的,那就说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当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变化,可能有些当初不喜欢或是看不懂的电影会渐渐吸引你再去看,而有些当初觉得很不错的影片会“失去魔力”,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排斥一些固定类型的电影,无论是否是经典,“雨露均沾”的观影习惯也没有坏处,还能增加阅片量,何乐而不为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随性点!喜欢电影是幸福快乐的事,放下包袱,拼命热爱就好啦。

——完——

(封面图为根根装置作品《烟囱》)

艺考·考研跨考·考研准备 | solo信箱04

看待抄袭·电影素养·爱好&家人 | solo信箱03

影评·艺考·理想·选择 | solo信箱02

电影入门·影评·电影奖 | solo信箱01

欢迎加入 空镜solo 星球

总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期刊发表·电影鉴赏·观影取舍 | solo信箱05
期刊发表·电影鉴赏·观影取舍 | solo信箱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