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七首》後兩句邊塞將士們如果你是他們你會說什麼?

用戶8304346229691


《從軍行七首》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作品,這組詩的後兩句是: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用白話文翻譯過來就是:將士們依傍著遠方的堡壘,隨時要用烽火來傳遞戰況。幽深的大山中,聽見巡邏的戰馬奔馳這聲,但是卻看不見他們的身影。

這後兩句中的將士包括放哨的巡邏的,如果我是他們,我可能會說:

第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戍邊將士,就要勇於承擔戍守邊疆的責任。國家雖然強大,但現在邊疆仍不安寧,時常受到侵擾。我們追隨將軍到此,就是為了保衛國土不受一點損失。我們是一支強大的隊伍,我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請國家和人們相信我們。

第二、我們也不希望打仗,但願世界能夠和平。打仗必然會有流血犧牲,不管是對方還是我方,總歸是人間的悲劇。我們也有父母妻兒,我們也有兒女情長,從心底說,誰願意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來到這荒無人煙的邊疆。話說回來,世界仍不安寧,我們不得不挺身而出,還世界一片和平。

第三、我們打仗的條件真的很不好,但願不久的將來能夠得到改善。比如我們一直隊伍很龐大,肯定不能全部駐紮在一起,各營地之間必須要保持一段距離,我們只能通過烽火來傳遞信息,不知道以後能不能發明出先進的東西,隔多遠也能聽到對方聲音;又比如在這山裡,林深路遠的,即使我們騎著戰馬,巡邏起來也非常不便,希望以後能有更快的交通工具。


零點拾韻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若我是邊塞將士,我會講

我們戍守邊塞,由於地域過於遼闊,所以相互間傳遞消息主要是靠烽火,於是烽火臺便至關重要,成了我們重點把守的對象。

我們需要保證烽火隨時可以使用,以防不測,相互間可以及時傳遞消息,共同守衛邊塞,以保國家安全。

烽火如此重要,是守衛邊塞的重要工具,希望不要再出現烽火戲諸侯那樣的鬧劇,這樣隨意拿國家大事亂開玩笑簡直是兒戲,事關國家安危應當謹慎處理。

至於邊塞生活,我們這裡山深林密,遠遠的看著一匹馬兒跑過,一會就不見蹤影,也算是自然好風光。

戍守邊塞的認真嚴謹,可謂精神緊繃,而邊塞自然風光的悠閒自得,兩者可謂極大反差,我們需要在自然風光的悠閒中保持警惕,也需要自然的悠閒為我們緊繃的神經提供適當的放鬆。

戍守邊塞,守護在國家疆土的一線,我們深感光榮,也希望我們的努力可以使得國家更加的安全。


奶茶愛尚咖


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組詩都是採用樂府舊題來寫的邊塞詩,全組詩散發著淒涼的氣氛,但又含蓄的歌頌了盛唐的景象。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王昌齡《從軍行·其七》

詩歌的後兩句意思大概是:“人們戍邊要依靠烽火來傳遞消息;那裡山深林密,馬兒跑過一會兒就看不見蹤影了。”

詩歌的第三句寫出了邊疆戰士對烽火的依賴,作者藉此突出了唐軍在玉門關一帶邊防設施的完善和佈防的到位;第四句由轉瞬即逝的急行馬兒寫入,作者藉此表達了邊關戰士的身手敏捷以及他們的矯健英姿

從作者的角度出發,這首詩以及就整組詩而言,都是意境荒荒涼涼的,但又都充分顯示了盛唐的景象。

所以如果我是邊疆的將士,我會這麼想:“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寧,要有“視死忽如歸”的精神,我們的親人遠隔千里,但是我們給予他們最好的守護便是保衛好國土平安,當今時代的宏盛景象只有安寧才會長久下去,保衛國土便是我的責任,希望在有生之年還能迴歸故土,再現輝煌之景。

我想邊疆戰士既因恢宏盛景而愉悅,又會因遠離家鄉而傷感吧!邊疆戰士定有兩種相矛盾的心情。


輕瑤


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 ——王昌齡《從軍行·其七》

詩歌的後兩句意思大概是:“人們戍邊要依靠烽火來傳遞消息;那裡山深林密,馬兒跑過一會兒就看不見蹤影了。”

詩歌的第三句寫出了邊疆戰士對烽火的依賴,作者藉此突出了唐軍在玉門關一帶邊防設施的完善和佈防的到位;第四句由轉瞬即逝的急行馬兒寫入,作者藉此表達了邊關戰士的身手敏捷以及他們的矯健英姿。

從作者的角度出發,這首詩以及就整組詩而言,都是意境荒荒涼涼的,但又都充分顯示了盛唐的景象。

所以如果我是邊疆的將士,我會這麼想:“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寧,要有“視死忽如歸”的精神,我們的親人遠隔千里,但是我們給予他們最好的守護便是保衛好國土平安,當今時代的宏盛景象只有安寧才會長久下去,保衛國土便是我的責任,希望在有生之年還能迴歸故土,再現輝煌之景。


琅琊老叟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