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良種更換一遍,每畝多收一擔”這句話?

藥肥新思維


對於農民來講種植莊稼獲得收成,這是一件沒有什麼太多說頭的事情,但是在種植的過程中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卻是農民最關心的話題。過去農業生產方式比較落後,技術更新速度慢,而且兩種的普及和推廣也沒有得到大範圍的開展,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生產種植普遍收益不高,產量不佳。所以農民對於優良品種的需求特別旺盛,因為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良種更換一遍,每畝多收一擔”。為什麼這麼說呢?有沒有科學道理呢?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

記得我們小時候,爺爺沒有主持讓父親幾個兄弟分家所以家裡人口很多,儘管土地也不少,但是種的糧食也僅僅只夠吃,根本就沒有什麼餘糧。這是因為那個時候糧食的畝產量比較低,而且對於化肥的使用量也不多,全靠農家肥,雖然對土地有很好的幫助作用,不會造成土壤酸化現象,但是農家肥的肥力並不是特別好,沒有化肥的,產量高,所以當時農業生產一直是依靠人多地多來堆產量,而不是靠畝產量來增加收成。

但是後來隨著優良品種的不斷推廣,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採取優質的糧食品種,在這種情況下畝產量得到大幅的提高。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種糧收成的問題。也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才會有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去從事其他的工作。

這也是為什麼以袁隆平為首的雜交水稻專家們,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給中國帶來的福利。實際上在更新優良品種以後,一畝地甚至不止多收一擔糧食。這也說明了良種的重要性。當然我們現在糧食種植畝產量的提高不能完全歸功於優良品種的使用,但是作為糧食高產優質的基礎,良種的作用無可替代。

因為優良品種不僅僅是在單純的增加產量,它還會在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起著作用。比如說有一些糧食品種,原來的老品種對於乾旱或者嚴寒,都沒有太強的抵抗作用,一旦遭遇了強烈的天氣變化,就有可能導致糧食減產,但是在良種培育過程中,特地對這種性能進行了改良,所以他在抗寒抗旱能力方面也有著顯著的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等同於增加了糧食作物的產量。

一些優良品種跟普通品種相比,可能會增加產量20%~30%,有一些甚至可能會增加50%以上,這是一個很大的技術突破,對於農民的種植業來講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所以也就是這句俗語所蘊含的道理和意義所在。

總的來說,農民在種植糧食的過程中,最關心的當然是產量問題。而兩種的推廣和應用恰恰能夠有效解決產量增加的問題,所以才有了這句俗語。很多民間俗語都是農民在長期生活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智慧,確實對指導人們生產生活有一定的作用。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和想法,感謝您的閱讀。


止茶


你知道“一擔”是多少斤不?在我們老家,一擔就是100斤。那麼老話說的“良種更換一遍,每畝多收一擔”,就是說種莊稼的時候,要勤換優良品種,這樣的話每畝地能多見100斤糧食。

老話說的很對,不信不中。你要是連續拿同一個農作物的種子上接下地去種,不但節省不了幾個種子錢,產量還上不去,更不划算。在過去農村老輩人中,還流傳這樣的說法,比如“三年不換種,增產要落空”,“種子不純,坑死活人”,“種子不好,豐收難保”等,都是農民們在種地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的總結。
但偏偏真有人不信這個邪,我們家一個老伯就是這樣的人,結果吃了大虧後才服氣。記得十多年前了吧,那時候老家開始種玉米,我們老家種玉米應該很晚,從我記事起只有種植小麥、黃豆、紅薯、高粱、穀子等農作物,後來的玉米種植還是引種過來的,當時種子還是比較貴的,雖然現在覺得沒多少錢,以前幾塊錢在農民眼裡都是大錢。然後種了幾年玉米,老伯嫌買玉米種貴,就用自家留下的玉米做種子點播。

剛出苗還行,和其他農戶的對比也看不出來,後來的長勢就不行了,雖然大家都施用化肥,但老伯家的玉米杆子明顯黃瘦,沒有其他農戶的肥實,玉米生長期不行,最終對生殖生長也有很大的影響,本身它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養分供給就不足,對玉米棒子的養分供給就不言而喻了。老伯家的玉米結棒子小不說,還有空杆現象,最終的產量要比別家農戶少見200多斤,這下他服氣了,也開始認可良種的重要性。

農業生產上產量和品質的高低,除了土壤肥力、水肥管理、天氣氣候影響、病蟲害防治,還與農作物的種子有很大的關係。你常年不換兩種,繼續耕作使用,我們知道最起碼的常識就是,種子的優良品性就會慢慢地退化,比如抗旱抗寒能力、抗病蟲害能力、對土壤水肥的吸收利用能力等,都會大打折扣。以前的農民,雖然沒有能力去購買商品種子,但是也比較有智慧,自家種子不行了就去和鄰居、鄰村或者親戚家去以糧食換種,這樣也是可行的。

現代育種技術的發展,給農民更多的選擇權,哪種種子品質好,能高產,就算價錢高些也沒關係,種一年就把本錢掙回來了。但也要注意,有些種子雖然在外地高產,不一定適合當地的氣候或者土壤,也要注意這個問題。但不管怎麼說,“良種更換一遍,每畝多收一擔”還是有道理的,是實踐中出的真知灼見。


農村老俗話


作為農民,我很認同這句話,如同黃土地需要兩年翻一下,能保障增收。

這句話有很好的例子可尋,比如馮家街道種橘子事例!抓好農業生產,技術支持是關鍵。在黔江區馮家街道,農技人員除了做好柑橘的田間管理,還對普通柑橘實施換種嫁接,為果農豐產增收出實招。

在馮家街道寨子居委,果農們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為一棵棵柑橘樹進行嫁接,和普通的果木嫁接不同,柑橘嫁接既要下刀精準,嫁接的位置也關係著今後柑橘的生長。

黔江區在阿蓬江沿線鄉鎮街道種植有大量柑橘樹,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2月是柑橘掛果豐收的季節,這次進行高接換種的柑橘,主要以紅橘品種為主,農業部門旨在通過對果樹枝幹進行嫁接,進一步改良柑橘品種,優化果木生長。

以前的紅橘產量低,品質達不到市場要求,我們通過實施柑橘高接換種,把普通的紅橘嫁接成雜柑系列的愛媛38品種,不僅口感好,含糖量也高,市場需求量大,能夠增加果農的收入。

一共承包了400多畝的柑橘高接換種和年度大田管理,我們從四川專門引進了嫁接團隊,計劃在4月初全面完成嫁接,並做好後續管理,確保嫁接後的柑橘樹能夠早日恢復掛果。

在馮家街道,目前柑橘高接換種工作已經全面鋪開,在不影響柑橘樹正常生長的前提下,當地將加快嫁接速度,力爭在清明前夕完成全部換種,確保柑橘樹儘快恢復正常生長。

馮家街道今年新栽植柑橘800餘畝,計劃改造低產柑橘400畝左右。我們通過把柑橘管理的技術應用到實踐當中,在提升柑橘產量的同時,增加群眾的收入。

這真實地證實了你所說的這句話,其效果甚至超出預期!這句話十分有跡可尋!


蝸牛愛吃麵


良種,對種植的農村人來說就是供大田生產使用的種子。進一步理解是指優良作物品種的優質種子。很早以前就聽山妮媽說過:這些老品種玉米,種植了半輩子了,年年種,產量不見增,還見少粒了。還是要更換良種,才會多產呀。
用我們的話說,每年都種同一個品種,每塊地年年都種植同一種作物,會栽成“老油條”了。意思就是在農業生產種植上,要做好良種良法的更新更換,產量才會有增產增收。

記得家裡種植稻穀時,不是雜交稻也不是新品種,沒有水稻旱育秧技術,也沒有溼潤育秧。栽一畝大田的水稻,要用幾分田來育秧苗,而且要撒種半籮筐甚至一筐(幾十斤)的水稻種,不多播種,怕不出苗,秧苗不能保證,一年的口糧就不夠吃了。因為那時的老品種水稻出苗率低,而且“公秧”(也就是現在說的惡苗病)多,為了保證充足的秧苗不得不多播種。
後來有人不知道從哪裡弄來的種子,在田裡試種後,產量增了。山妮媽用自家的老品種,多給別人幾斤的數量跟人家去換新良種。用良種,播種量少,而且發棵好,穗大粒飽滿,結果當年種出來的糧食多收了一挑半。

山妮媽高興了,把這些稻穀選了一部分做為下年種植的良種。可來年接著種,稻穀增量不明顯了,反而少了而且病害多起來。最後老人有了經驗之談就是:良種必須年年換一遍,糧倉餘糧才會多增一些。(圖文原創)


彝家山妮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家也是農村的 記得我爸爸跟我說過 旱地如果今年種玉米了。那麼明年在種玉米。後年就該中大豆了。原因是塊地不能總是種一種農作物因為產量會下降。所以要換著耕種

總結 每年換一種品種的種子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主宰生活by


“種地選好種,一壟頂兩壟”、"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充分說明選好品種是一年收成好壞的關鍵措施。種子是重要的農用生產資料,對農民增產增收致富有著重要的影響,一個優良品種可能使農作物增產10%以上。“良種更換一遍,每畝多收一擔”簡單理解就是一個品種不能連續多年種植,要注意更換良種,從而使農作物達到增加產量的目的。

為什麼良種要更換一遍?連續在同一塊地種植同一個農作物品種,可能是品種種性退化,並可能會因病源菌的積累導致農作物的病害加重,出現抗病性較弱,影響作物的產量,同時,在同一塊地種植多年會導致營養元素出現失衡。在古代可能沒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去監測病害加重、土壤養分不均衡的問題,但能通過實踐觀察,發現良種更換一遍,土地的產出會有所上升。古代也沒有現代的育種技術,但會通過去雜、片選或穗選的方式留好種,人們也會互相交換農作物品種,將優良品種流傳下來。

“良種更換一遍,每畝多收一擔”放在當下仍適用。我國水稻育種經歷了高稈、矮稈、三系、兩系等4個時代,目前正在進入優質時代,不僅稻米要高產還要兼具米質優、口感好,像秈粳雜交稻嘉豐優2號,幹谷畝產1500-1700斤,米質達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二等,榮獲首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鑑評金獎。

如何選用良種?選用良種,需瞭解品種的特徵特性,選種時要正確判別種子質量,種子質量一般包括種子的純度、淨度、水分和發芽率,觀察種子包裝的標籤,包括作物類型、種子類別、品種名稱、產地、質量指標、種子批號等。其次,良種良法要配套,要根據品種的特徵特性配套栽培技術,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品種的增產、優質的特性。

雲眾地服務宗旨: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雲眾地


現在每年種植莊稼的時候,農民都會重新購買優良品種,以前農業生產中,農民多是自留種子,也就是把上一季長得好的作為種子留作下一季種植使用,或者是看誰家的莊稼長得好,也會拿糧食對換一下種子,好的種子也就是優良品種,只有這樣的種子才能夠使莊稼增產增收。

“良種更換一遍,每畝多收一擔”,這句話其實也很好理解,也就是說每年種植莊稼的時候,都要換一次優良品種,每畝地就能夠大約增收百十斤的糧食。農村有句俗話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也是在說明什麼樣的種子才能有什麼樣的收穫。

以前的農業種植之所以產量低,除了管理技術不到位,沒有現代化的農藥、化肥等輔助性的生產資料之外,那就是種子的原因,種子常年的種植就會退化,還會導致抗病蟲害能力的下降,產量自然也就難以獲得提升。

現在農業種植中,多是採用雜交培育出來的優良品種,這樣的種子生產潛力大,產量能夠明顯地提高。比如目前農村種植的雜交小麥,雜交玉米等,這些優良品種,通常要比普通的糧種增產30%以上,甚至50%還多,何止是每畝地增加一擔糧呢。

優良的種子不僅體現在高產豐收上,還能夠提升品質,增強抗逆的作用,從而達到了糧食或者是其他農作物的穩產,並且能夠擴大種植範圍,減少不良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實現豐產,增加農業種植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優良品種抗逆性明顯,比如矮杆小麥、玉米優良品種,不僅可以減少因風力造成倒伏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減少營養過度的吸收。並且優良品種通常還能夠表現對病蟲害有著較好的抗性,如糧食作物,就有抗擊以往易於發生的病蟲害,“抗蟲棉”能避免棉鈴蟲的泛濫危害等。

不僅如此,根據不同的優良品種定性,也有的種子是可以增強抗寒或者是抗旱,也有抗鹽鹼以及抗水澇等優良特點。這樣一來,農民種植時,就可以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有選擇性的購買適應當地的種子,減少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達到高產。

在農業生產中,其實農民早就有對優良品種的認識,只不過當時受到農業科技的制約性,農民在對良種的選擇上就有了一定的侷限性。在當年還沒有現在良種培育技能的情況下,通常把籽粒飽滿、沒有黴變,沒有病蟲害的種子當作良種。

這樣的選擇也是正確的,只有飽滿健康的種子,才能夠促進苗子的健壯發育,才能夠達到高產的作用。即便是現在農村,有時候農民不捨得花錢購買種子,也會選擇自己留下的種子,在選擇上也是參照這樣的標準。

比如大蒜種植時,如果選用那些小蒜瓣種植,一般長出來的蒜苗表現的羸弱,並且蒜頭也不會發育太好,只有選用較大的蒜瓣種植,才能夠生長出健壯的蒜苗,結出較大的蒜頭來,看是在種植時多投入了種子,但同樣也是得到了更多的收穫,這就是選用良種的價值。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

農大知事


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種過莊稼的人都知道這個脈理。

在很久以前,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根本不知道種地打糧食是要調換種子的,只是種一年留下年的種子就行。祖輩們認為能多施點自己漚制的農家肥就能多打點糧食,曾有句俗話說:能耕巧種不如楞頭施糞。可那個窮苦年代,就連草木都沒有,哪還能漚制多少肥料呢?到頭來長年累月在地裡折騰一頓,也打不上幾顆糧食,大部分人家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過著淒涼煎熬的生活。

哪時候的一擔糧食是頂現在的一百二十斤重。到了解放以後,我國人民逐漸的用新觀念科學種田了,並且日子越過越好。有些地方的農民接受新技術觀念快,他們早就認識到改良種子能夠多打糧食,所以用科學種田早就走上了富裕之路。而有的邊遠山區條件差,接受新科技的信息比較落後,總認為自己留下的種子靠實又實惠,就不願意花錢購買新品種。這些老腦筋人,通過周圍人們的調換種子的對比,他們不得不捂臉默默地接受了。

我就是其中之一,我愛種土豆,每年總是留一部分小土豆種的。自己比別人種的地多,一年收穫下來還不如人家種的少呢,懷著好奇心去別人家地裡觀察時,人家的苗子肥頭壯耳,挖出五六顆土豆都是一般大。而自己的土豆苗又瘦又矮,苗子都長不高,怎麼能結上大土豆呢,自己氣憤的刨了一窩又一窩,窩窩都是一樣樣的四五顆乒乓球大的,還有的是鈕釦大點的。從那時起,我就學著和人們到菜市場裡調換種子,把自己的土豆賣了,再買人家遠地進回的新品種土豆,並且連年大獲的豐收,有的人對我刮目相看了,他們都誇我會種土豆並且能賣上好價錢。


大叔147409271


這是説在農作物種植期間要不斷更換良種的意思。我國每年大約可培育出100多個各種農作物新品種,使用這些新品種,可使作物增產10%左右。一擔也就是說每畝多增收500斤左右。擔、鬥、升是過去用來稱重的方式,一升是現在的5市斤,一斗是50市斤,十升是一斗,十鬥是一擔。也就是說更換了良種多收了一擔。


老張91799996


良種更換一遍,每畝多收一但擔根據我的解有以下幾點∶

1.我再在這裡理解是良田更換一遍,就是說的耕地,在我們這一年要分兩季去種農作物的,種了一年的農作物已經把上層土地的營養用完了,到第二年就要深耕,把下面的土翻上來,這樣種出的糧食會多點收成

2.當然也不能全靠翻地來增加農作物的產量,還需要農民伯伯們辛勤的勞動,來管理農作物,給農作物施肥,澆水等才行

要想多收一擔是跟農民伯伯們辛苦的勞動密不可分的,當你體驗過才會知道糧食都是農民用汗水換來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你付出了才會有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