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宮鬥劇情,武則天冊封皇后之前的爭鬥歷程

關於武則天的電視劇好幾個版本的都有已播過。相信大家對她的形象和才智都有很深刻印象。這裡我再結合正式史料,與大家分享一下她那頗不平凡的苦樂人生。

不一樣的宮鬥劇情,武則天冊封皇后之前的爭鬥歷程

1.太宗的武才人

武則天祖籍是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人。是唐初開國功臣之一武士彠的二閨女。當年太宗東征西討,在山西時,經常住在武士彠家裡,也算是世交。武則天14歲那年,太宗聽說她長得漂亮,很有大家風範,便召進皇宮,封為才人,賜號媚娘。其實才人的地位並不算高,其碼在前面,除了皇后外,還有妃嬪、婕妤、美人等30多個名額排在她前面。

她一生的第一個機會是在太宗病中,伺候太宗時,偶遇了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李治。雖然並不象封后時高宗下的詔書裡邊說的,武媚娘從早到晚不離太宗左右,不僅端水餵飯,連夜壺都是她親自打理。但經常在太宗那裡與李治會面,應當不假。就算不能眉目傳情,也是彼此有意吧。

太宗駕崩,媚娘與其他妃嬪才人等一起,被趕到感業寺出家當了尼姑。第二年太宗忌日,高宗去寺裡進香,兩人相對垂淚,彼此都感慨人生的無奈。其實還真不是他們兩個要走到一起的,這還多虧那個倒黴的王皇后,自作聰明,引狼入室的。兩人在寺裡的表現,被在宮裡的王皇后聽說了,當時王皇后正與蕭淑妃爭風吃醋,為了打擊蕭妃,她想出來引進個外援與其抗衡。然後秘密授意媚娘先把頭髮留起來,並親自勸高宗將媚娘納進宮來。

不一樣的宮鬥劇情,武則天冊封皇后之前的爭鬥歷程

2.高宗的武昭儀

媚娘處事乖巧,聰思過人,在取悅於高宗的同時,也對王皇后奉承巴結,王皇后心中高興,又在高宗面前極力誇讚,高宗就將媚娘直接封為昭儀,這可與才人有天壤之別的,地位僅次於后妃。時過不久,王皇后就回過味來了,不但沒有從蕭淑妃那兒把高宗爭取回來,高宗的全部寵愛都集中到武昭儀那兒了。

王皇后與蕭淑妃反過來,又在高宗面前告武昭儀的黑狀。但高宗本來與昭儀打得火熱,前面王皇后又曾不斷地讚譽,現在又反過來抵毀,再說她們既然是誣告,肯定也都是些捕風捉影的事,高宗當然不信。再說王皇后有兩個缺點,最大的問題是她沒有自己的子嗣,太子李忠也不是她的兒子。再一個是她不太注重與周圍處理好關係,也就是說人緣不怎麼樣,再加上她老媽柳氏,還有她舅舅中書令柳奭到宮中來的時候,對宮人也不太禮遇。貴為皇后,她舅舅又是中書令,在沒有風浪的情況下,倒真不必對宮人們那麼客氣,因為後宮,除了皇帝,就沒有誰比她權力大了。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武昭儀當然比誰都明白。她打聽得誰與皇后不睦,就與誰結成聯盟,雖然這些聯盟不能直接有所作為,但提供個情報,監督皇后的一舉一動,然後還報告給昭儀,可是舉手之勞的事。再說武昭儀當前正如日中天,想巴結她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所以,皇后與淑妃的告狀都是子虛烏有的事,但昭儀揭露她們的事,卻都是實錘,也不由不得高宗不信。

為了儘早上位,武則天也是拼了。本來她們之間的爭鬥,高宗並沒太在意,也並未想廢掉皇后。但武昭儀的一招苦肉計,才讓高宗下定了決心。昭儀生了女兒以後,王皇后來探視,也許自已沒有孩子的原故吧,對孩子有種天性的母愛,見到昭儀的女兒,就抱著玩了一會兒,但她不知道江湖是如此的險惡。皇后走後,武昭儀乘無人之機,狠心的掐死了自已的親生骨肉,然後再用被子蓋好。不一會兒高宗就來看孩子了,昭儀裝模作樣的掀開被子,孩子已經死挺了。接著是她哭天搶地的大鬧,又數說王皇后諸多罪過。高宗一調查,剛才王皇后確實抱著孩子玩了,時至今日,王皇后是百口莫辯,無以自明。

不一樣的宮鬥劇情,武則天冊封皇后之前的爭鬥歷程

3.關於立武為皇后的朝堂鬥爭

想要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並沒有那麼容易。它不象普通人家換個老婆那麼簡單。朝廷重臣,特別是當初的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當初太宗臨終前,就給兩位大臣明確說,李治和王妃(就是前文說的王皇后),是我的好兒子好媳婦,你們一定把他們保護好了。除了尊重太宗遺詣外,他們也多是從唐朝國家大局出發,前朝歷代,因為皇帝寵後,最後亂國或滅國的教訓太多了。當然他們也知道武昭儀的為人和手段,確實有翻天的能力。

高宗和武昭儀先是做他親舅舅長孫無忌的工作,兩人親自到長孫無忌家裡,不僅與無忌把盞言歡,還將舅舅喜愛的幾個子孫加封了官職。希望他能在朝堂上提出廢舊立新的建議來。無忌雖然不好明確拒絕高宗的提議,但總是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接招。兩個悻悻離開後,武昭儀又讓她老媽楊氏去過幾次,也都無功而返。諸遂良的態度則更加明確,他在與高宗交換意見時,明確表示,武昭儀原來就是太宗的人,現在全天下都知道。就算真想廢掉王皇后的話,也可以從天下名門望族中進行海選,何必非要立武氏呢。到了最動情處,諸遂良摘下官帽,把笏板放在臺級上叩頭出血:“還陛下笏,乞放歸田裡”,用辭職撂挑子來威脅高宗。氣得在後面偷聽的武昭儀直接大聲說:“何不就地殺了這老東西!”不是長孫無忌給諸遂良撐腰,諸遂良當時的後果還真不知道能到什麼程度。不過經這以一鬧,諸遂良從尚書右僕射位置上,被貶為潭州都督。

不一樣的宮鬥劇情,武則天冊封皇后之前的爭鬥歷程

其實在立武為後這件事上,朝堂上也不是鐵板一塊。開府儀同三司、司空李世勣,在高宗要徵求他們意見時,先是以病為由避開,後來又直接說,立後是皇帝的家事,不必徵求朝臣的意見,意思是你愛立誰就立誰。這樣的表態又讓高宗心裡有了底氣。明裡暗裡,態度比較堅決的是禮部尚書許敬宗,他不僅多次勸長孫無忌同意皇帝的請求,還在朝堂上公然講:農村老地主多收上十斛米,還想著換個老婆呢,何況貴為天子呢!

雖然支持的也有,反對的也有,但總得有個人出個書面請求才名正言順,這個人就是中書舍人李義府。長孫無忌早就看不慣李義府的做派,已經下了貶他的敕書,只是在沒傳達到門下省時,他就早聽到了消息,讓同事給他出主意。他按照同事說的,偷偷給高宗上了封事,就是書面秘密報告之類的文件,請求立武昭儀為皇后,這讓高宗龍顏大悅,不但沒丟了官,還晉升為中書侍郎了。另外御史大夫崔義玄、中丞袁公瑜也給武昭儀秘密表態站隊。

655年11月,高宗正式將武氏冊封為皇后,文武百官在肅義門向武皇朝拜。完成了她的第一次飛躍。

不一樣的宮鬥劇情,武則天冊封皇后之前的爭鬥歷程

4.結語

我沒看過電視劇中的武則天,不知道情節與我的描述差別有多大,但我是參考《資治通鑑》寫的,有一定的可信度,比較而言,《舊唐書》可能更強一些,但兩者成書時間並不久遠,只能說在作者主觀態度上的不同,而有所取捨吧。

其實,武則天當政,對於李唐來說,損害不小。如果換一個角度,她對天下蒼生和知識分子等,還是很不錯的。

如果大家有興趣看,我隨後將陸續寫出她為後、稱制的一系列情節,與大家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