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权成功后,那跟随他一起起义的3000死士是什么下场啊?

湖北刘得华


3000死士,在司马懿夺权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3000死士,就没有司马家的未来。但是,以司马懿的为人来看,这3000死士注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一、司马懿为人隐忍,能忍的人,报复心比较强

司马懿隐忍的功夫,是曹操所不能及的。他能忍、会忍、甘于忍。如果他不够阴,不够忍,十个司马懿,也不够曹操、曹丕、曹睿杀的。正是因为他够阴、够忍,才一步步受到了重用。司马氏家族,在曹氏政权中盘根错节,干系甚深,而且所谋者大。整个司马氏家族,都没有投靠刘备,也没有投靠孙权。他们都把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自然要好好地维系这个篮子。他们办事滴水不漏,丝毫不会让曹氏抓住把柄。这3000死士,何其多矣!就算是藏上两百人,也得费好大功夫。但是,这3000人一直没有被人发现,可见司马家做事何等谨慎。这份谨慎,恐怖也是诸葛亮不能及的。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熬死了曹操、曹丕和曹睿。比他多厉害的人,比他熬死了。没有他厉害的,也被他熬死了。他就像一座休眠的火山,一直在隐忍当中,一旦爆发,非同凡响。司马懿一举诛杀了曹爽。作为立下功勋的死士,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们再存在,也没有必要。

二、司马懿必须杀死这3000死士,他不能给后人树立这样的“榜样”

3000死士虽然功勋卓著,但是,他们只要活着,就是一个巨大的把柄,也容易让后人诟病。司马氏注定会荣登皇位,统一天下。司马懿所虑深远,他不会让后人学习司马家的所作所为。如果司马氏当政,朝中也出现了像司马懿这样的权臣,暗地里也阴养死士,篡夺大权,司马氏的天下恐怕也要沦落他人了。这是司马懿不想看到的。3000死士,即使口风再紧,也难保不会出现差池。而且他们当初都立过誓言,即使司马懿杀死他们,他们也只能从命。从他们当死士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而且自古以来,凡是当死士的,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枕史润智



公元249年,七十岁高龄的司马懿,趁权臣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时,突然发动政变,逼迫郭皇后下达懿旨,罢免曹爽的辅政大臣之职,利用阴养的3000死士,控制洛阳,关闭城门。这场政变,司马懿赢了,诛曹爽三族,排除异己,安插忠于自己的亲信,架空皇帝曹芳,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根基。在这场政变中,司马家族阴养的3000死士功不可没,在关键时刻占领皇宫,控制京城。那么,在政变后,这3000死士去哪了?结局如何?下面依据演义及《晋书》中相关历史,分析如下三个结局。


第一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古代,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3000死士为啥死心塌地地跟随司马懿,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获得巨大的好处。古代,私自蓄养死士是犯法的,是十恶不赦的大罪,那些死士也知道自己的主子为啥蓄养死士,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夺权篡位做准备。因此,司马家族的死士,常年散落民间,在阴暗处,不能见光,不能见人,只有在主人召集的时候,才会蜂拥而至。《晋书》中记载如下: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这些死士都是司马家族的亲信,大部分是跟随司马懿数十年的老部下了。这时,高平陵之变成功,将曹爽等曹氏宗族一网打尽,常年不见光的3000死士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活在人世间了。因此,在高平陵之变中起了重要作用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论功行赏,他们都是大功臣。司马懿也不会吝啬区区几块官印,会大大奖赏这些跟随他们的死士。如汉高祖刘邦与霸王项羽争霸天下,胜利之后,大肆封赏跟随自己的老乡,老部下,如夏侯婴、樊哙等人。


第二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享受荣华富贵,做一个富家翁。

司马家族的3000死士,他们中的部分人文化水平相对低,可能不适合做官,也有的人不愿当官。司马懿只能在金钱、美女等物质上弥补了。人活在世上,虽然远大志向很重要,必要的物质享受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个人立有大功,却无欲无求,是会被主公猜忌的,认为其志向远大,可能将自己推翻。就连汉出三杰之中的萧何,也是通过“自污”的办法,躲过了刘邦的清算,避免了和韩信一样的下场。

因此,司马懿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不会如介子推一样自命清高,既不做官,也不喜欢金银珠宝,做一个与世人格格不入的隐士。他们都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他们中有的不喜欢当官,也会接受司马懿送给的荣华富贵。


第三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继续雪藏,直到司马炎登基为帝。

司马懿控制曹魏大权后,还有很多反对势力存在。如司马懿之子司马师掌权时期,发生了淮南三叛、夏侯玄叛乱,司马昭掌权时期,发生了魏帝曹髦讨伐事件。司马懿很清楚,虽然现在朝堂之上的反对势力被清除,可是不可能绝迹。想当年,曹操手下部将众多,现在那些人虽然故去了,他们还有后代在朝为官。这些人对曹魏的忠诚度很高,是不会容忍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江山的。


因此,司马懿及其儿子们为了稳固执掌朝政,继续雪藏立有大功的3000死士。只有永远藏有底牌,后手,才能应对突发事件,这3000死士就是司马家族最后的底牌。如果曹爽有3000死士,他可以和司马懿争斗一番,胜负未知。而曹爽没有私自蓄养死士,在司马懿关闭洛阳城门后,他失去了军权,失去了一切,最后乖乖地向司马懿投降。


直到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建立晋国,消灭东吴,统一天下,这些死士才失去了雪藏的意义。他们才走到前台,享受应该得的荣华富贵。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

司马懿正是靠着阴养的3000死士,才取得高平陵之变。他自然不会吝啬赏赐,不是给这些死士高官,就是给他们金银珠宝、美女。这些死士跟对了主人,注定鲤鱼跃龙门,成为人上人。

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懿的3000死士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关于司马懿养三千死士,最终通过"高平陵"政变,除掉政敌曹爽这事,我的观点是:司马懿肯定养了一只死士队伍,但人数没有这么多。政变成功后,根据个人意愿和能力,有的当了文官,有的当了武官,有的继续当死士,有的荣归故里了。


1)三千死士,是夸张数字

首先,"三千死士"是个夸张数字。中国历来有个传统,叫做虚张声势。比如,赤壁之战,曹操部队总数不过20万,却号称80万。此外,古代的数字中,很多都是虚指。比如,统帅三军,并不是真的只有三个军,而是形容所有部队的意思。"九",则在《易经》中代表满的意思。十年寒窗,并不是真的只读了10年。所以,3000死士,其实只是叫起来顺口,霸气而已。

其次,兵不在多而在精。3000死士,吃喝拉撒,都是个问题,以司马懿的工资,怎么养的起,养这么久?更何况,他们住哪里呢?怎么保证不被发现,不泄露秘密呢?

2)事成之后,这些人去哪里了?

根据牛娃推测,这些人应该也就500人左右。他们主要来源,一是司马懿当大将军,指挥部队时吃空饷,然后悄悄留下来的。二是司马家族的秘密部队,为了家族利益,全部交给司马懿使用了。三是投靠司马懿的一些门客。


那么,事成之后,根据个人意愿和能力,他们的去向就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去基层部队,当个中低层军官。有些确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样的人放高级将领不像话,但不加官进爵又说不过去,只能当个伍长、什长、校尉等。

二是到皇家禁卫军中。我们知道,皇家禁卫军,最重要的是绝对的忠心。这些人,是参加了政变,通过实践检验的人,可以放心大胆的安插到禁卫军中,以便以后谋朝篡位使用。


三是安排到中央和地方核心部门做官。这些死士中,不全部是武官,也有运筹帷幄,排兵布阵的文官。那么,事成之后,他们其中一部分进入朝堂,一部分在京城附近为官,一部分会去司马懿认为的核心地带为官。关键部门必须是自己的人,这点是必须的。

四是继续留在司马懿身边,管理剩下的死士。任何时候,都必须有后手。死士,就像核武器,具有强大的震慑作用。所以,不可能都解散,总得留下一部分,作为负责人,教导新加进来的死士,做好传帮带。


执着的放牛娃


要说司马懿,必须先说曹操的厉害。司马懿篡夺曹魏大权之事,曹操生前早已经预料到了。

曹操听人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就想亲自做一下验证。曹操让司马懿在前面行走,忽然叫司马懿,毫无戒备的司马懿很自然的将脸转了180度向后看曹操,而身体却丝毫不动。司马懿的状态,就像狼回头看时一样,故称之为“狼顾”。这让曹操吃了一惊。

随后,曹操又梦到了“三马同食一槽(谐音曹)”,曹操隐约感觉到,这是司马氏要吃了曹氏的基业呀。从此之后,曹操开始厌恶、防备司马懿,还对当时的王太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曹操还真说对了,司马懿绝非甘于做人臣之辈,一有机会,必然是要夺取大权的。

司马懿历经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曹魏君主。曹丕和司马懿素来关系很好,特别是在王位之争上,司马懿还帮助了曹丕,深得曹丕信任。因此,曹丕在位,并无冲突。曹丕临死之时,还将魏明帝曹叡托付给了司马懿和曹真。

曹真虽然只是曹操的养子,但是对曹魏忠心耿耿。而且,曹真颇有谋略智慧,且勇武善战,有曹真在,司马懿还真不敢肆意妄为。不过,等曹真去世之后,曹叡临死前托孤,却所托非人了。

曹叡去世前,将幼帝曹芳托孤给了司马懿和曹真的儿子曹爽。曹爽虽然和其父曹真一样,素有大志向,可是曹爽的能力相较曹真却差了一大截。曹爽听从亲信的建议,开始排挤司马懿。原本,曹爽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将太尉司马懿,升级为了太傅司马懿,夺了司马懿的军权。同时,曹爽又安排亲信分别担任中护军、中领军、武卫将军等职,全面控制了中央禁军。此时,整个洛阳城的禁军,以及天下的军队指挥权,等于全归了曹爽,而司马懿被彻底架空了。

曹爽只要稍微谨慎那么一点点,司马懿即使偷偷的养再多的死士,也很难有翻盘的机会。但是,正好遇到了自大的曹爽,让司马懿成功抓到了机会。

按照《晋书》的记载,曹爽为了伐蜀,竟然把原来的中护军夏侯玄给升为了征西将军,而将中护军一职给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司马氏父子都不是省油的灯,得到一点火花就可以灿烂。司马师借助自己中护军的身份,开始私募勇士,并隐匿在民间。

有人说司马懿夺权是被曹爽逼的,这是值得商榷的。曹爽的确夺了司马懿的兵权,但司马懿装的一手的好病,从曹爽让司马师做中护军一事来看,曹爽没有杀司马氏父子的打算,所以,司马懿没有性命之忧。司马懿完全可以说自己年事已高,请求退休回家养老就好了。但是,司马懿没有,而是开始谋划夺权。


司马师虽然养了三千死士,但这时候的司马氏父子,还是很难有大的作为,毕竟京城及附近都是曹爽的亲信兵力。只要曹爽时时刻刻留一名以上握有兵权的亲信在洛阳城内,司马懿父子即使起兵反叛,城内的亲信也可以随时打开洛阳城门,让曹爽入城平叛。

结果呢?曹爽犯了第二个错误,他认为他已经全面压制了司马懿,司马氏父子已经不足为虑了,竟然带着所有握有兵权的亲信,跟随幼帝曹芳谒陵去了。

司马懿当然不会放过机会,曹爽出城的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在宫城司马门前召集来了中护军司马师手下的禁军,以及养在民间的三千死士。禁军、死士一出,置阵甚整,震惊内外。特别是三千死士,大家竟然都不知道这些人是突然从哪里冒出来的。

曹爽未留一个握有兵权的亲信在城内,司马懿带着三千死士和禁军,顺利控制了郭太后,攻占了武库,并夺了所有京城驻军的兵权。曹爽接着犯了第三个错误,没有带着幼帝曹芳逃往许都继续讨伐司马懿,竟然投降了,最后落了一个被诛三族的下场。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成功,顺利控制了幼帝曹芳和皇太后,剩下的就是逐步控制曹魏政权和论功行赏了。

事后,司马懿被幼帝任命为丞相,晋升安平郡公,食邑万户,什么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加九锡之类的篡位流程,全走了一个遍。司马懿竟然还假惺惺的坚决推辞不受。而实际上,司马懿比当年的曹操过分多了,根本不把小皇帝曹芳看在眼里。遇到国事,反而是皇帝曹芳要到司马懿的宅中,亲自问询该怎么做。这司马懿俨然就是太上皇了。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自然也少不了封赏,加将军称号,掌握兵权,封侯,增加食邑。而支持司马懿发动兵变的司徒高柔、大臣王观等人,也皆获封侯爵。其他一些位次比较低的大臣、将领也都得到了封赏。

那司马师所招募的三千死士去哪里了呢?司马师自然不会卸磨杀驴,毕竟篡位的大业还没有成功。司马师如果这时候把三千死士给“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了,那是会失去天下人心的,以后估计就很难再有人跟着司马师干了。

司马师在起事前招募这些死士,应该就像现在招募雇佣兵一样,这些死士原本可能就是一些喜欢打仗的老兵、流寇之类,只要给予重金的酬劳,就会跟着卖命。除了金钱收买之外,司马师无外乎再加点情怀,画个大饼,说成事之后,除了再另行给予酬劳之外,能力强的还可以封官进爵,普通的也可以混个禁军之类的正式编制。

三千死士得到这种允诺,除了个别人会在拿到酬劳之后,离开之外,其他的应该都会被编入司马师所率的军队之中,跟着司马氏父子,继续吃香的,喝辣的。甚至,其中有一些能混成亲信,或者中高级军官,也不一定。


奕天读历史


曹操和曹丕父子都知道司马懿是个人才,但是也清楚他是个不甘心为人下的人,所以曹家父子对司马懿是一边重用,一边又防着他。

就是到了后来,曹家的曹真、曹爽、曹休等,还是一直防范着司马懿。魏明帝去世后,留下曹爽和司马懿辅政。开始时,司马懿在与曹爽的争夺中,一直处于下风。

公元249年,司马懿装病,曹爽陪同曹芳去祭拜魏明帝,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利用自己私养的3000死士,夺取城门,占据皇宫,杀了曹爽满门。

这里有几个问题,在司马懿没落时,为什么还有3000人愿意跟着他?司马懿是怎么私养死士不被发现的?司马懿夺权后,他的3000死士去哪了?


为什么3000人愿意跟着无权无势的司马懿?

河内司马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在温县一代很有影响力,司马家世代为官,家庭富裕。

虽然曹爽和曹氏集团一度打压司马懿,司马懿在朝廷上不顺利,但是他家底殷实,而且很有影响力。所以就算是在官场上失意,司马懿也可以号召很多人,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司马懿效力。

死士大多是家境贫困的一些亡命之徒,对于他们而言,谁得势谁掌权无所谓,他们只在乎谁能给他更多的钱。



司马懿的3000死士,是如何不被人发现的?

古代私养死士,私藏甲胄都是重罪,和谋反是一个罪名,是要灭九族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司马懿可以悄无声息地养3000人?

第一,司马懿性格擅长隐忍。在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抗多年,司马懿擅长防守,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曾经给司马懿送女人衣服,可是司马懿却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司马懿是一个很能隐忍的人,在与曹爽的对抗中,司马懿也是不断隐忍,来迷惑大家。

第二,曹爽无能,这样才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蔡东藩曾评价曹爽:“曹爽一庸奴耳,不度德,不量力,竟以一时之徼幸,入为首辅。”当时朝廷里能与司马懿对抗的就是曹爽,可是曹爽是个无能的人,司马懿要想骗过曹爽是很容易的。

司马懿政变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去哪了?

司马懿政变成功,他的3000死士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司马懿最后是如何对待这3000死士的呢?

第一种可能性,司马懿还是把这3000人藏了起来。司马懿虽然政变成功了,但是曹家还是守着江山,司马懿也清楚,迟早有一天司马家要取代曹魏。而这3000人,对于司马懿来说,留给后人准备夺权才更有价值。

第二种可能性,司马懿将3000人富养在民间。这3000人是对司马懿最忠心的人,也是司马懿的心腹,但是这些人又参与了政变,不方便在朝廷为官。所以司马懿可能将这3000人放在民间,给他们足够的财富,需要时再重用他们。

司马懿让司马家族走上政坛,他的3000死士功不可没。


斯幽说历史


司马懿是和诸葛亮同时代的人,熬死了诸葛亮他也老了,作为曹家的几朝元老,他对曹爽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所以曹爽就架空了他的实权,最后司马懿就只剩下一副空架子了。


三千死士其实是夸张的说法,历史历来都喜欢虚张声势,就比如曹操号称80万大军,他哪有那么多呀,撑死了也就20万,再说这司马懿,曹爽给他多少钱能养的起三千死士啊,曹爽一直下决心要除掉他,能让他过得这么安逸。所以司马懿的晚年过的十分憋屈,司马懿在曹爽面前如坐针毡,稍微犯一点错曹爽就要派兵歼灭他,曹爽鸡蛋里挑骨头,对他横看竖看不顺眼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为什么司马懿最后反败为胜了呢?

当初司马懿被曹爽架空的时候,据说他手上还有3000兵士,然后再依靠司马家这么多年的威望和强大的影响力,司马家族当时就是天下谋士的代表,天下谋士都会以司马家为首是瞻,还有就是司马懿为官这么多年,在朝中肯定有不少心腹之交,司马懿就凭着这么一股多年累积下来的人缘和家族的威望,把各方的势力聚集起来,商讨怎么除掉曹爽,司马懿老谋深算曹爽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司马懿没费多大力气,就把曹爽杀了个片甲不留,最后曹爽还死在自己手里。

其实这么多年来司马懿在曹爽面前唯命是从只是卧薪尝胆罢了。,没有把握的事他是不会做的,所以他在等待时机,等待时机一成熟一举就干掉了比自己强大好多倍的曹爽。

结束语:不过据我分析司马懿的那3000兵士根本就不是他自己养的,而是来自天下的豪杰聚集在一起,他们是特别反感憎恨曹爽的人,就等着司马懿一登高一呼,然后聚集在一起一举歼灭曹爽,司马懿夺下政权之后,肯定会对这3000个人论功行赏加官进爵,要不是有他们,司马懿不会反败为胜。一举制敌,司马懿心里非常明白,光靠他自己的胆识和谋略,没有人拥护也是不会成功的。


我挥剑只用了一天,但我磨剑却用了20年。”司马懿最大的能耐就是能忍、能熬,他熬死了袁绍、袁术;他熬死了曹操、刘备、孙权;他熬死了诸葛亮、曹丕、曹叡。待天下英才散尽,司马懿挥一挥剑,便取得了天下。


佳宁姐姐说历史


这个在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死士是以死为生的人,司马懿能够取得高陵政变的胜利,依靠的就是身边这三千死士。

既然是政变,那肯定要流血牺牲,这些死士大多数都牺牲了,没有牺牲的也只会在暗处,不会摆在明面上,他们还是暗地里为司马懿做事的!



跟随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有两种结局,一是3000死士封妻荫子,成为人上人;第二种结局是司马懿对他们赶尽杀绝。



从司马懿的人物性格分析,司马懿并不是一个过河拆桥,冷血无情的人,在这场兵变中,3000死士的功劳很大,没有他们,司马懿是不可能夺权成功的,因此跟随他起义的三千死士很可能已经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而且死士的忠诚度无需怀疑,司马懿留在身边也是一大保障。



所以司马懿夺权成功后,当也不会放弃他的3000死士的,只不过后来没有让他们再派上用场,全部都隐姓埋名了而已


历史伶俜者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大将军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之时,利用私自圈养3000死士,发动政变控制洛阳城及皇宫,这场政变司马懿获得全胜,诛杀曹爽三族,架空曹芳,正式掌握曹魏实权。

这场政变中,司马懿圈养的3000死士立下不朽之功,没有3000死士,司马懿就很难掌握曹魏实权,击败曹爽,可以说离不开这3000死士功劳,不少人就对3000死士结局到底如何?

最好的结局:3000死士成为人上人,光宗耀祖,安享晚年

我们先了解是死士,什么是死士,他们没有思想、生活,只为主人的利益或生或死,他们随时都在等待主人召唤。

司马懿十分有心计,很早就蓄养死士,这个数量有3000人左右。这3000人早期隐藏于民间,从事各行各业,互不相识,就只有在主人召集之时,蜂拥而来,组成一支精兵,为司马家族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晋书》中有一段记载“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除掉曹爽,独揽曹魏大权,这3000死士在完成这项任务后,就可以光明正大活动,司马懿必然也会对这些死士加官进爵赏赐金银,安享晚年,这个是最有可能的局面。

最差的结局:司马懿斩尽杀绝

司马懿夺取大权后,逐步剪除3000死士,利益面前,只有死人才可以放心。司马懿虽夺取曹魏大权,朝局未稳,他只能逐步除掉死士,才能保证安全,司马炎夺取天下后,必然会这些死士逐步清理。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成功后,不会立刻除掉3000死士,司马懿善待这些死士可能性很大。


莫地方


司马懿是曹魏的元老重臣,自曹操时代,就在仕宦曹魏。司马懿历仕四朝,是曹魏帝国的元老勋臣。司马懿作为曹魏重臣,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丕征讨东吴时,司马懿坐镇许都,帮曹丕稳定后方;东吴乘曹丕新丧之际伐魏时,司马懿领兵御敌,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张霸,斩首千余级;从蜀汉叛逃过来的将领孟达,投魏后还和蜀汉勾勾搭搭,企图再次回到蜀汉,司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斩杀了孟达;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坐镇关中,坚守不出,阻挡住了诸葛亮的步伐;辽东太守公孙渊袭扰曹魏边境时,司马懿率军北上平定了辽东;东吴出动四路大军攻打曹魏,司马懿主动请缨击溃了吴军,斩首万计…

魏明帝死后,7岁的皇太子曹芳即位。重臣司马懿和宗室曹爽受命共同辅佐曹芳,一开始曹爽对司马懿这个四朝元老非常敬重,“以父事之”,什么事也都找司马懿商量。司马懿在曹爽这个资历和威望都远不如自己的后辈面前,也没有倚老卖老,而是以自己丰富的军政经验指点曹爽。但是没过多久,曹爽就不耐烦了,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改任司马懿为毫无实权的太傅,把司马懿排挤出权力中心,曹爽自己大权独揽。

挤走司马懿之后,曹魏进入曹爽执政时代。曹爽执政时,胡作非为、倒行逆施、专横跋扈,把朝政弄得一团糟。曹爽乱政的行为,不仅使得曹魏朝政日非,而且侵犯了曹魏元老勋臣们的利益,元老勋臣对曹爽倒行逆施的行为极为不满,迫切希望有人拨乱反正,制止曹爽乱政。

而在当时能出手制止曹爽的,只有司马懿。司马懿作为魏明帝的托孤重臣,其资历、功勋和威望都是无出其右的。只有司马懿才有能力干预朝政,司马懿具有足够的权威和号召力,终结曹爽乱政的行为。于是元老勋臣都把拨乱反正的重任,寄托在司马懿身上。

于是司马懿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暗中联络曹魏重臣,一起对付曹爽。后来,蛰伏许久的司马懿乘着曹爽陪同曹芳到洛阳郊外的高平陵祭祀魏明帝之际,在曹魏元老重臣的支持下,突然发动政变,一举拿下曹爽,灭其三族,彻底翻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之前,他的儿子司马师曾“阴养死士三千”。在高平陵之变中,这三千死士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取得了曹魏的执政权,开始了谋朝篡位之路。那么政变成功后,这三千死士到底去哪儿了?总结起来无非就是3个结局:

1.在高平陵之变中,死于武装冲突。尽管高平陵之变时,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但还是仍然有零星冲突。所以不排除有些死士死于这些零星冲突。

2.一些非常有能力的死士,进入司马家族谋朝篡位的队伍中,继续为司马家族效力,为司马家族篡魏立晋贡献自己的力量。

3.功成身退,和司马家族相忘于江湖。高平陵之变后,肯定会有很多死士选择离开司马家族,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或者浪迹江湖,或者归隐田园。


袁卫宇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死士,顾名思义,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自由,一切的行动都以主人为准,生为主生,死为主死。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作为杀伤力如此大的利器,死士并不是谁养都可以的,在古代,大臣养死士是大罪,要被处死的。当时的司马懿就培养了这么一批死士,足足有三千人,当然,为了隐藏他们也是废了不少的功夫,毕竟不是和小数目。

他让他们隐居在民间各地,农民,商人,杂技者,各行各业的都有,到需要打仗时再出来。他的这三千死士,被培养了30年,可想而知,他们究竟有多厉害。在司马懿夺权的这场兵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没有这三千死士,司马懿可能不会击败曹爽,取得胜利。那么,这些功勋卓著的三千死士在夺权胜利后去了哪里呢?他们的下场是什么?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打败了曹爽,夺取了政权,在这其中卖命的死士可谓是一大功臣。在夺取大权后死士可能不会再被雪藏,可以暴露在人前,过正常的生活,想要官职的便封官,想要钱财的便给钱。

因为这三千死士中的文化程度各不相同,大多让他们吃好喝好玩好就很满足了,只有少部分人被封了官。总之,就是达成他们的心愿。


还有一种不太现实的可能就是在自己的权势面前,司马懿怕那些立了功的死士反过来把他推翻,从而在司马懿掌握大权后便将那些死士挨个的秘密解决了。但这种情况确实不太可能发生。

以上就是司马懿夺权后他的三千死士可能出现的结果,如有需要补充的,欢迎前来评论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