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時代》之方臘造反


《宋徽宗時代》之方臘造反

徽宗及蔡京之流輕歌曼舞、宴安逸豫之時,老百姓卻食不果腹,家徒四壁,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尤其是受花石綱之擾最嚴重的東南地區,百姓更是傾家蕩產,十室九空,餓殍遍地。 為了生存,他們只得鋌而走險,揭竿而起。 最先發生民變之地,便是睦州人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等融 ,塑毒瞻記菜液遮睦州有個青溪縣,南宋詩人方逢辰的《田父吟》對青溪作了形象的描述:

青溪渺如斗大邑,萬山壁立土磽瘠。百分地無一分田,九十九分如劍脊。一畝之地高復低,節節級級如橫梯。畈心一畦可一畝,旁邊一畝分數畦。鐮方放兮有菜色。曹胥鄉首冬夏臨,年年上熟猶皺眉,一年不熟家家飢。


這首詩,說的是青溪山多田少,地瘠民貧。 其實,青溪雖然不是什麼富饒之鄉,由於其山深林密,盛產楮漆竹木,當地的百姓多以賣柴、燒炭、蒸茶、割漆為生,生活還是過得去。漆是青溪最主要的出產,也是兩浙的主要貢品。 從北宋初年到中葉,每年貢漆不過幾十萬斤,最高也不過百萬斤。到了崇寧年間,上貢數量逐漸增加,幫源漆是漆中上品,更是被捜颳得點滴不剩。

宣和二年(1120年)夏,青溪知縣陳光來到幫源峒,住在里正方有常的家裡,催收幫源漆。幫源峒是一個方圓幾十裡的大山谷,遍谷都是漆樹,家家都有漆園,漆民以割漆謀生。在幫源峒,有兩家的漆園最大,產漆最多,其中,一個叫方有常,ー個叫方臘。方有常是幫源峒的里正,方臘則是十畝漆林的園主。方臘是歙州(今安徽歙縣)人,後移居睦州青溪(浙江淳安)縣幫源峒。相傳他性情豪爽,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是摩尼教中人。方有常是幫源峒的里正,一方土皇帝。往年,別家的漆都如數上繳,他家的漆卻繳得很少,等到縣裡上交漆的任務完成之後,方有常家的漆就是奇貨,年年都能賣出好價錢。漆民明知道方有常搗鬼,卻也無可奈何。


《宋徽宗時代》之方臘造反

方臘畫像


知縣陳光之所以要住進幫源峒,是因為今年自府收時漆比歷年都多,上面催得急,任務完不成,他只好到幫源峒現場辦公了。歷年,漆民交足了官府的任務後,多餘部分可以賣給進山來收購的外地商賈,即使官府強行收購,並且價錢壓得很低,漆民多少也有些收人,今年卻不同漆民產出的漆,必須全額上繳,這樣,就斷了漆民的生計。據知縣陳光之說,今年交漆的數量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為朱動奉旨在蘇州建造宅第,東南各路,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漆民的物當然就是漆了,沒有漆的,官府催得急,百姓就遭殃。方臘憤怒了,幫源峒的百姓也憤怒了,兩浙一帶,成了一座隨時都可能爆發的火山。

方臘派他的兄弟方肥出山去打探消息,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怎麼樣。方有常是里正,對幫源峒的情況熟悉,在他的幫助下,幫源峒漆民產出的生漆,都被搜刮得一乾二淨,最後,仍然還有近萬斤的差額不能湊足。知縣陳光急了,將幫源峒的漆民召集在一起,限三日之內湊足萬斤之數。其實,除了一個人之外,所有漆民家裡都沒有存漆。這個唯一有漆的人,就是里正方有常。在知縣的催逼下,幫源峒的漆民忍無可忍了。方臘第一個站出來,向知縣陳光指證,幫源峒除了里正方有常,誰家沒有漆。方有常一口否認。方臘將知縣帶到方有常藏漆的山洞旁,撬開封洞的石頭,裡面果然藏有兩萬斤生漆。方有常傻眼了,知縣再也不能包庇了。從此,方臘和方有常算是結上了樑子。

方肥打探消息回來,告訴山民們看似是奇聞,又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因為不小心把要供奉出的玉佩摔斷了被打個半死,很多人因為花石綱,搞得家破人亡。在蘇州,他發現很多摩尼教的人相互串聯,傾傾欲動,商量著要殺了朱勔這個奸賊。方肥給大家介紹了一下朱勔的情況。朱勔家在蘇州市中心,是發送花石綱的指揮中心和轉運中心,他可以從皇帝內褲幾十萬,上百萬的支取銀錢,名義上採辦花石綱,很多都進了他個人腰包。皇上好將附近房屋都賜給他,命令附近百姓搬遷,過期不搬還要強拆,蘇州府很多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蘇州城百姓,恨不得吃朱勔血肉。方臘見民心已動,心中怒火也燃燒起來。他認為ie,要想過好日子,只有造反一條路可以走。宣和二年(1120年)秋,方臘提前舉事,自稱“聖公”建元年號,不到半個月,方臘的隊伍就發展到幾萬人。在之後方臘隊伍舉著“申天討,誅朱勔”的大旗,向宋王朝發起猛烈攻擊,起義隊伍發展到數十萬人,數月之間,攻破六州五十二縣。

方臘造反,東南大震,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向東京汴梁。


《宋徽宗時代》之方臘造反

方臘征戰形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