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8”被老師打叉,家長理直氣壯去理論,結果反遭打臉

昨天,我一個當老師的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班上一個趣事。這件事發生在年前,孩子們還沒放假,當時她給孩子們出了一套試題摸底。但是,批改完試卷發下來的當天晚上,她班級一向紀律嚴明很少瞎聊天的家長群裡卻炸開了鍋,她一看未讀信息十幾條,趕緊往上翻看出了什麼問題。

原來,是有一位家長看了試卷,覺得她有一道題批錯了。就在家長群裡發話,說明天要找老師去理論,然後還理直氣壯先在群裡問老師:“13-5=8,不對嗎?你為什麼要給我孩子打叉?”她一看是這道題,趕緊給家長們解釋,她說:“這道題是說某會場有13盞燈,關了5盞燈,問還有幾盞燈。孩子們很多都寫的13-5=8,這個算式是不錯,但是卻沒弄懂題意,問的是還有幾盞燈,就算是關了5盞燈,那燈也還在會場,當然還是13盞燈啊。”

“13-5=8”被老師打叉,家長理直氣壯去理論,結果反遭打臉

經她這麼一解釋,家長們就明白了。其實,她出這道題也是仿了網上一道類似的題,目的就是要考察孩子的細心程度,以及告訴孩子要認真讀題,完全理解了題意再作答。結果,她還沒來得及講試卷,家長也一起“掉坑裡”了。而那個理直氣壯要找她理論的家長,結果也反遭打臉,趕緊給她賠不是。

家長關注成績的同時,更要培養孩子認真讀題的習慣

其實,現在很多小學生所做的數學題目,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計算題了,而是有很多需要孩子動腦筋的內容。因此,也就有一大批“耿直”判對錯的家長,紛紛感慨已經跟不上小學生的做題思路了。就像上面那道題,其實就不是簡單的加減題,頗有一點腦筋急轉彎的意味。如果家長認真讀題,並且有“深想一步”的想法,也不至於集體質問老師。

“13-5=8”被老師打叉,家長理直氣壯去理論,結果反遭打臉

所以,家長關注成績的同時,更要培養孩子認真讀題的習慣,並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很多家長都說,孩子明明會做的題,卻總是出錯,大多就是太毛毛躁躁,沒有認真讀題的習慣。

比如,讓找出錯誤的,他會按以往經驗找對的,讓他圈出小的,他會反其道去圈大的,還有就是弄不清題意,不知道題是讓幹什麼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囑咐孩子,成績重要,早做完作業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認真讀題,弄懂題意。

“13-5=8”被老師打叉,家長理直氣壯去理論,結果反遭打臉

如今教育不再單單“看分”,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

現代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也提倡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所以之前那些靠死記硬背、刷題出成績的“書呆子”已經過時了。現代教育不要孩子有固定思維,也不要孩子靠多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