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如果蒙恬协助公子扶苏,在北方据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大马哈鱼12


历史上扶苏之死,死于迂腐。本身扶苏是秦始皇嬴政既定的秦朝二代继承人。但因为扶苏在给儒生说情的时候出不了秦始皇。所以秦始皇一怒之下就发配扶苏到上郡监督蒙恬军队修筑长城和抵御匈奴。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罢黜扶苏的行为。但实际上秦始皇只是生气扶苏的政治观幼稚。如果秦始皇把扶苏发配到岭南之地,那么扶苏就一定是被罢黜了。但从秦始皇把扶苏发配到北方就可以判断出秦始皇名为发配,实际上则是在锻炼扶苏。

要知道秦始皇发配扶苏到上郡,却也交给了扶苏两个任务。首先就是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要知道蒙恬兄弟是公子扶苏一派的,这一点秦始皇不可能不知道,而且秦始皇也极为信任蒙恬。所谓的让扶苏监督蒙恬军队,实际上就是让扶苏和蒙恬学习军事技能。其次就是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人。秦朝历史上秦始皇一共对南方百越和北方匈奴两方面进行拓张。但最让秦始皇关注的还是北方匈奴问题。所以说秦始皇把扶苏发配到上郡让他主持这两件大事,就足以看出秦始皇并不是罢黜扶苏,而是在培养他。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在巡游到沙丘时病倒了,所以他急命赵高写遗诏宣扶苏赶紧回来接掌皇位。但赵高和扶苏有仇,担心扶苏上位自己会不得好报。所以赵高私自扣下了遗诏并没有发出,反而勾结了公子胡亥和丞相李斯,篡改了遗诏立胡亥为帝。但赵高也清楚,扶苏和蒙恬始终是一个祸患,所以他又伪造遗诏名二人自杀。扶苏是个死脑筋,接到诏书就要自尽。但蒙恬很清楚秦始皇既然委以重任,就不会杀他。这封诏书或许有诈,他请扶苏探查消息后再做决定。但扶苏却一根筋的认为是秦始皇要他死,所以不顾蒙恬的劝阻就自杀身亡了。

如果扶苏没有死脑筋硬是想着听命自杀,而是选择听从蒙恬的建议,先调查清楚的话,那么扶苏就可以清楚的探查到秦始皇以死。即使秦始皇死讯被赵高等人隐瞒。但以扶苏的地位和影响力,是绝对可以探查到蛛丝马迹的。一旦赵高等人隐瞒秦始皇死讯的消息泄露后,赵高绝对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扶苏返回继位的可能性很大。毕竟扶苏名声很大,而且在朝野上下支持度也很高。

哪怕我们退一万步讲,赵高等人造反成功,他们成功的推举胡亥上位,并且诬陷扶苏造反。而扶苏也不会自杀反而和赵高等人对抗的话,那么扶苏获胜的概率也是很大的。首先蒙恬自身统军之能就不必多提了。能把匈奴打到害怕的人,中国历史上也没几个。而且秦朝北方军队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其数量也占据了秦朝军队的近三分之一。在民间扶苏也素有贤名,百姓也会支持扶苏。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不就是打着给扶苏复仇的名义嘛。可见扶苏在民间的民望之高。再加上朝中大臣的反应。一个是贤明的扶苏,一个纨绔子弟胡亥。现在投向谁还用多说吗?这样一来,只要扶苏没有自杀,那么他击败赵高等人推翻他们重新夺回皇位还是很有可能的。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如果,扶苏收到要他自尽的诏书以后,联合蒙恬,杀了使者,不会在北方据守,一定会挥师南下。并且发出讨逆檄文,征讨胡亥李斯和赵高。

以扶苏的威望,秦朝还真不一定会亡,扶苏这个人,史书记载他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大家应该还记得,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有个理由就是本来是扶苏当太子的,但是被杀了。扶苏是宽厚仁慈的,在当时还是很有名望的,并且,有点政治眼光的人都看出来,始皇帝是想扶持扶苏的,不然不会把他送到蒙恬军中。蒙恬是什么人?大秦军队的头号人物,手握30万秦军。扶苏在蒙恬军中,相当于有30万军队做后盾。始皇帝要是不想让他即位,就不会让扶苏去。

所以,真要是蒙恬协助扶苏,那很可能会打一个秦朝的靖难之役,而且,扶苏会多的皇位。


世界难题之起名字


秦始皇死后,如果蒙恬协助公子扶苏,在北方据守,那么秦朝不会灭亡,历史也会被改写。

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仁厚,有政治远见,受到很多人的拥戴,且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也是当时最合法的储君人选。

秦始皇死后,若蒙恬协助公子扶苏,在北方据守,那么,人心所向,天下的大义都在扶苏这边,扶苏的号召力影响也巨大。

当然,肯定也有不听话的,但蒙恬作为将军可不是吃素的,扶苏和蒙恬共同掌握着最精锐的30万秦军,且南越也还有几十万秦军,相信南越的秦军在扶苏号召下,肯定会听从命令。中原范围内,谁不听话就南北夹击,最终,扶苏肯定能坐上皇帝的位子。

所以,秦始皇死后,如果蒙恬协助公子扶苏,在北方为根据地,号召南越军队,最后两军协作,肯定能实现一统,扶苏上位,那么秦朝不会灭亡,历史也会被改写。

当然,历史不会重来。


大江侃历史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他第五次东巡至沙丘时,突然病重。感觉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的秦始皇,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通过车府令赵高给公子扶苏发出诏书,要求公子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提前赶回咸阳安排自己丧事并继承帝位。可就在诏书封好还没有来得及让使者送出去的时候,秦始皇已经去世。

秦始皇死后,赵高联合丞相李斯等人篡改遗诏,改立公子胡亥为皇帝,也就是秦二世。其实公子胡亥对自己能够继承帝位还是充满担心的,认为公子扶苏威望颇高,又在边关身为监军,拥有兵权。面对公子胡亥的担心,赵高、李斯也深以为然,又伪造一份遗诏给公子扶苏,指责扶苏和蒙恬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当扶苏接到这份伪造的遗诏后,也就信以为真,哭着准备自杀。蒙恬进行了阻止,认为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使臣带来的诏书就信以为真,必须进一步求证。可是公子扶苏面对使者的催促,还是选择了相信诏书,便自杀而死。

蒙恬从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在秦国三代为将,与其弟蒙毅深受秦始皇宠信,其中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蒙氏兄弟争宠。面对命令公子扶苏自杀的诏书,蒙恬表示怀疑,请求复诉,就被逮捕囚禁起来,军权被李斯派人取代;不久其弟蒙毅也被囚禁起来,最终兄弟二人都被杀害。

这件悲剧的症结就在公子扶苏身上,如果当初听取蒙恬建议而不选择自杀,那么事情就大有可为。毕竟公子扶苏当初的身份是监军,是边防部队的名义上最高领导,加之有蒙恬的支持,一定可以牢牢掌控住这支边防部队。可是扶苏的自杀,同时让蒙恬也失去了掌控军队的资格,被一使者就直接带走下狱了。


安定郡小书生


无论如何,扶苏都不可能据守北方的啊!

历史上,请始皇嬴政死后,赵高串通李斯,矫诏赐死了扶苏。

扶苏在接到诏书后,痛哭流涕,自尽而死。

蒙恬蒙括两兄弟也被赵高杀掉了。

蒙恬不是没有提醒过扶苏,可惜扶苏一直不懂自己的老爹,以为自己老爹嬴政不喜欢自己,悲痛之下,也无心分辨诏书真假,直接就自尽了。

按照题主的设想,如果扶苏肯接受蒙恬的帮助,也就是说明扶苏对赵高的这份诏书产生了怀疑。

只要扶苏怀疑这份诏书,扶苏肯定要去验真伪。

要么等秦始皇嬴政的死讯瞒不住了传到北地,要么扶苏亲自带兵南下确认。

我的意思就是只要扶苏对诏书产生了怀疑,扶苏就不可能好好的呆在北地,因为形势不允许。

扶苏是嬴政的长子,大秦帝国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北地有蒙恬统帅的秦军精锐30万,这是当时大秦帝国战斗能力最高的一支军队。

蒙恬又是扶苏系的大将,振臂一呼,帝都内许多豪族世家都会起来相应扶苏。

一旦这支30万的大军南下,攻克咸阳指日可待,当时秦帝国境内,可以抗衡蒙恬的几乎没有。

秦始皇嬴政派扶苏去北地,既是让扶苏可以得到锻炼,也因为那里有30万大军,扶苏会很安全,只是想不到扶苏最后居然这样结局,蒙恬更是一兵未动,就引颈就戮了。

扶苏既然抗旨不遵,就万万没有呆在北地的道理了。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你好,根据你的假设我觉得:1.如果扶苏和蒙恬没有被假诏欺骗自杀,秦朝是很有可能避免灭亡的,因为扶苏一直是作为重点培养的皇位继承者!

2.扶苏的宽厚仁和和胡亥有本质区别,大秦通过武力政府的六国,并没有本质让六国遗民臣服,相信如果扶苏守着北方起事,名号正统,也能感化他们,让秦朝能走的更远。

3.扶苏和蒙恬掌握的资源足够让他们一搏,他们手里掌握着最精锐的北方军团,而且驻扎的河套平原,也是重要的粮食供应地,是有一战之力的。




做你的历史老师


大秦帝国肯定不会那么快就灭亡的……


Yuhuashi666


历史没有如果!


散人闲语


会更好,延续基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