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藥物和酒同時服用,就成了“毒藥”

每年的 3 月 18 日是全國愛肝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 " 參與愛肝行動,共創美好前程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病研究所 / 感染性疾病科張濤副主任醫師介紹,隨著乙肝疫苗接種推廣、抗病毒藥物的應用,我國的病毒性肝炎發病率已大幅下降。與之相反的,卻是酒精性肝病患者比例逐年上升。

據統計,我國的酒精性肝病患者達 6000 萬以上,中國酒精性肝病患者人數正以驚人的速度上升,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

張濤介紹,酒精性肝病初期往往僅表現為脂肪肝,大多無症狀或症狀輕微。部分患者可能表現為消化道症狀,如食慾不振、右上腹不適、腹脹以及乏力等,若進展為酒精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則消化道症狀較重,除上述症狀外,還可出現噁心、嘔吐,以及黃疸、消瘦等。

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繼續飲酒可發展至肝硬化晚期或導致肝功能衰竭、原發性肝癌,出現大量腹水、下肢水腫、凝血功能障礙、重度黃疸、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等,從而危及生命。

哪些情況下飲酒易患酒精性肝病?張濤表示,飲酒後是否發生酒精性肝病存在個體差異,影響因素很多,包括飲酒量、飲酒年限、酒精飲料品種、飲酒方式、性別、種族、是否肥胖、營養狀況以及是否合併肝炎病毒感染等。大部分酒精性肝病患者有長期飲酒史,一般超過 5 年。

世界衛生組織將女性 20g/ 天,男性 40g/ 天的乙醇攝入量定義為有害的飲酒閾值。乙醇量 ( g ) 換算公式 = 飲酒量(ml)× 度數(%)× 0.8,或者是患者在 2 周內即存在大量飲酒史,摺合乙醇量為 >80 g/ 天。

單純飲用啤酒或葡萄酒者等有色酒者,較多種酒混合飲用或者單純飲用白酒,酒精性肝病發病率低。肥胖或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進展的風險;維生素 A、維生素 E 的缺乏人群飲酒更易患酒精性肝病;另外,肝炎病毒感染與酒精對肝臟損害起協同作用,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礎上飲酒,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礎上併發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都可加速肝臟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飲酒中的 " 紅臉 " 到底是怎麼回事?張濤解釋說,酒精進入消化道後,小腸吸收近 80% 的酒精,主要經肝臟代謝。如上圖所示,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是解酒的關鍵酶,若人體具備足夠的這兩種酶,能較快的代謝酒精,體內的酒精能夠迅速的被代謝成汗水和熱量排出,從而減少酒精及其產物對人體的損害。

他表示,但若過量、過快飲酒,同樣會發生醉酒。若體內缺乏乙醛脫氫酶,會導致乙醛蓄積體內,往往表現為 " 紅臉 " 即臉紅,心慌,呼吸急促等乙醛毒性反應,是目前促進肝病進展的主要損傷因素之一。但不幸的是,有 35%~45% 的亞洲人存在乙醛脫氫酶基因缺陷,也就是說中國人更容易出現乙醛中毒從而導致肝損害。

如何防治酒精性肝病?張濤提醒,酒精性肝病目前仍無有效治療藥物,目前市場面上解酒藥均不靠譜,戒酒是最有效的措施。通常戒酒 4~6 周後,臨床症狀、各檢查指標可好轉,但若已進展到肝硬化階段,戒酒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故無症狀的長期飲酒者建議定期到醫院進行常規體檢,以早期發現酒精引起的肝損害,及時診治以防止病情進展。

張濤提醒,酒精不能和頭孢同時服用,否則會產生 " 雙硫侖反應 ",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服用頭孢後,最好 7 天內不飲酒。此外還有以下幾類藥品與酒精合用,也是 " 毒藥 "!

这些药物和酒同时服用,就成了“毒药”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楊楠

新聞多一點:飲酒事項

1、不宜空腹飲酒

喝酒前先吃東西墊肚子,可以一定程度較少酒精的吸收。空腹飲酒相比於伴有進餐的飲酒方式更易對肝臟造成損傷,空腹飲酒者酒精性肝病患病率較只在進餐時才飲酒者高出 2 倍多。2、飲酒不宜過快

喝酒得慢慢來,給肝臟足夠時間代謝體內酒精,減少酒精及其中間代謝產物蓄積。

3、酒精度數宜低

儘量選擇低度酒,或是一邊喝酒一邊喝水或果汁,手動兌低度數。切忌喝碳酸飲料,會加快酒精吸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