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通武功再厉害,也成不了他师兄王重阳这样的大家,为什么呢?

手心我心bxl版


个人观点认为

最根本的原因是周伯通平生习武只是为了玩儿!然后,

一,周伯通其实是一直都生活在师兄王重阳的影子里的。按《射雕英雄传》小说的描述,王重阳是终南山全真教的掌门人。然后从表面上看周伯通和王重阳二人之间是师兄弟的关系。但是实际上王重阳之与周伯通是亦师亦父的关系的。当初王重阳去大理国把先天功作为交换传授给段皇爷的时候,王重阳都要把周伯通带在身边寸步不离的。周伯通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对师兄王重阳非常地尊敬和崇拜。因此可以说,其实周伯通是一直生活在王重阳的影子里的,而且周伯通本人对此也很享受以至于不能自拔……

二,周伯通对许多事情包括武功,都缺乏一份自信。当初的时候,因为《九阴真经》武功秘籍以及自己打不过黄药师的缘故,周伯通就被东邪黄药师囚禁桃花岛一十五年的时间了。后来周伯通在百无聊赖之余周伯通独创成了空明拳和左右互搏术武功。此时的周伯通明明可以凭借自身的武功打赢黄药师,之后光明正大地离开桃花岛了。但是一直在各方面都对自己缺乏自信心的周伯通,还是老老实实地在桃花岛上呆够15年时间!

三,周伯通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缺乏一份担当。

比如说按相关小说描述的内容来看,王重阳的本意应该是想培养周伯通来担任全真教的掌门人的。但是周伯通一切都只是为了玩乐和逃避而已。导致王重阳仙逝之后全真教迅速衰落了。再比如说周伯通和刘瑛姑二人都已经有孩子了(可惜的是被裘千仞打死了),可是周伯通躲避刘瑛姑从射雕时期一直躲到了神雕时期……

因此,周伯通武功再厉害也成不了像王重阳一样的大家。


骑蜗牛走高速


曾经也看过金大侠的《射雕英雄传》三部曲,算得上是个金粉吧?就简单说几句

窃以为:无论何时,在《射雕》系列的人物排名中,中神通王重阳都毫无争议的第一!

能够成为天下五绝之首,王重阳的武功当然是天下第一!至于问题中所说的成为大家,我觉得这个评价还不够份量,应该说王重阳称得上是宗师级的始祖人物!能创宗立派建成全真教,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武功,还有头脑,谋略,胸襟以为坚强的信念,毫无疑问,这些王重阳都是俱备且做到了,所以才有了全真教。另外在感情方面,王重阳也做到了无可挑剔。虽然和古墓派林朝英有过感情纠葛,但是王重阳把握的极有分寸。那就是虽爱而不及于乱!在全真教的后山之中,为林朝英提供了住所,也用自己的名气保护了林朝英不受外界骚扰。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林朝英对王重阳只有爱,而没有恨。这足以说明王重阳对于感情的处理是正确的。

作为天下五绝之首,王重阳还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在他活着的时候,西毒不敢涉足中原兴风作浪,东邪甘心静居世外桃源,南帝不理人间烟火,北丐得以为国为民锄强扶弱。可以说天下武林,当时是各司其位井然有序的。这一切靠的啥?靠的就是中神通王重阳的一正压百邪!

如果天下五绝是一个人内心的写照,那么东邪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个性,注重自我,不管其他。

南帝代表一个人心中的佛,处世以佛性至上。

北丐代表一个人内心的侠义,嫉恶如仇匡扶正义。

西毒则代表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恶,在名利之前,西毒会蠢蠢欲动不择手段。

而中神通,则是压制西毒,调和东邪,支持北丐,常念南帝,控制全局的主要领导者。有了他的存在,一个人说话做事才能合乎礼仪,不致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

再说周伯通,必须承认周伯通的武功,后来也和王重阳相差无几,但是他童心不泯玩心太盛,除了武学,对其他所有事,都是博而不专玩心至上,所以除了武学,周在其他方面未有成就。如此怎么可能成为王重阳那样的祖师级人物呢?





JSDD


看了大家的回答,林林总总。好像各有千秋。

总结就是一个字:错!

可能大家比较喜欢看电视剧电影吧。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书里已经给了答案。具体在哪一章节我忘了。两师兄弟的区别就在于思想境界的不同。

《射雕》有一段文字专门描述这种区别,一个人的见识,思想,会影响一个人的武学成就。在《碧血剑》中也提到过,好像是借华山派两位老道长论围棋时提此。《倚天》中,在光明顶上,也写过张无忌与其他武林人士的武学见识的高低之别。笔者也不愿搜索复制了。有心者可以去读读原著。

金大侠在小说中也提到过武林人士的道德高下。王重阳诈死与欧阳锋抢经。以及后来欧阳锋疯癫后的下场。欧阳克的死。这也是金大侠对做人的含蓄表态。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表达了金大侠的高度。

张无忌得到《乾坤大挪移》,是恪守礼仪,在阳顶天坐前磕头磕出来的。虚竹酒色杀戒都破了,可是善良纯质的佛道仍然在心中。白道的岳不群左冷禅,黑道的东方不败任我行,权欲炽盛,一个好下场也没有。

境界与道德,金大侠的书中千姿百态。假如把练武比作是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武林中人。你的思想,见识,胸怀,格局,道德,每一处都可以影响你的成就。相信有阅历的朋友已经有切身体会了。



红蛋皮


其实金庸武侠小说的武功体系是跟着人物性格走的。什么样的人练什么样的武功。杨过再怎么聪明也学不会,学不精降龙十八掌。这也是洪七公能看下郭靖,乐于传授郭靖武功的原因。周伯通也是这样,虽然聪明,却童心未泯,心无旁骛,所以就能左右互搏。

王重阳虽然在书中没有直接露面,但华山论剑,王重阳能赢得中神通的称谓,折服另外四个人,侧面论证此人除了武功之外,性格也是豪放,狂热。这同样在与林朝英的暧昧关系,以及描述的抗金起义(不符合历史,历史上的王重阳没有干过这个事),都是能看王重阳的重情重义。所以王重阳因为性格原因决定的高度,是周伯通达不到的。这里不单单是武功。

求赞!


酷的世界


重阳祖师不掺假

金大师的小说人物设定历来都是有参照的 ,王重阳和周伯通就是根据历史背景设定的人物,从历史背景上看,王重阳此人是当之无愧的道教全真派始祖。当代流传的道教大部分都跟全真道有关,大名鼎鼎的武当派也是全真道的一支。

从这个角度看,王重阳甚至比张三丰更具影响力。金大师的作品整体上是尊重历史的,历史上的王重阳本来就是道教宗师级人物,开宗立派的大家,因此这个设定本来就是正常的。

钢铁炼成,历经磨难

大师级的人物没有一帆风顺的,没有苦难的淬炼难成大器。这是金大师关于大侠的设定,郭靖的侠义大者为国为民是金大师杜撰的,王重阳的磨砺则是真实的。

王重阳出身富贵之家,他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他曾寄希望于朝廷,得过朝廷的文举人,武状元,后来领导抗金义军,以图拯救民族危难,可惜朝廷不给力,不被重用,抗金也遭遇失败。

王业偏安让他心灰意冷,后来遇到道家高人点化,转而向道。(道家传闻是吕洞宾和钟离权 ),不管真假,王重阳走的内丹派一道和钟吕二人是一脉相承的。

此后,王重阳掘地穴居,称之为“活死人墓”,悟道七年,东出传道,期间收下七位弟子,即道家的全真七子。

区别体现

从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来看,王重阳和周伯通二人是有明显的区别的,王重阳走的是“信仰”的道路,周伯通走的是 “兴趣”的道路。

兴趣固然是良师益友 ,但信仰可以让人为之献出生命 。

王重阳做事有明确的目的 ,既然做了这件事就要使出全力,从军报国能达到武状元的程度 ,转而修道就能开宗立派,自成一体。没有大毅力,大追求是做不到这些的。

反观周伯通,兴趣是他做事的原则 ,做事追求的是“有意思,好玩儿”。这一点上,可谓高下立判,不是说兴趣不好,意思是兴趣产生的动力,没有信仰来的蓬勃有力。这是一个挺直接的原因。

信仰主导一个人时,他的行为就显得有人格魅力,全真七子对王重阳的崇拜不言而喻,周伯通本人也对王重阳崇拜的厉害 。他简直就是一个小迷弟,凡是自己打不过的人,张口就来,“若是我师兄王重阳来了,你就如何如何”,对于王重阳的遗言也是极尽所能的遵守,哪怕被黄老邪打的吐血,也不用九阴真经的功夫。

对于一个老顽童而言,这应该也是受了王重阳对于承诺的影响,否则一个孩子脾气的人,有一百种方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小孩子的定力向来不高。

武学来源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许多武功都是源于道家思想,如北冥神功,九阴九阳 , 先天功,纯阳功等等。

王重阳是正经的道士,对于全真道家武功有着成体系有根源的理解,周伯通不是正经的道士,王重阳代师收徒,周伯通才成了他师弟,周伯通主要学得是武功,对于道家思想理解不多。

周伯通有很高的武学天赋,学武很有成效,这样的人能成为绝代高手,却不容易成为宗师大师。宗师一般有着成体系的武学理论,能够深入浅出的理解武学。

对于武侠小说中武功秘籍的设定可以做这样一个类比,武功秘籍就像数学公式,掌握了这个公式就可以做一些题,但能推导出公式的人,需要更全面扎实的基础,无疑具有更高的水平。

这样看来,周伯通没有王重阳的境界也是理所当然的。


书僮聊历史


作为在金书射雕三部曲中两部书中都出现的人物之一,周伯通成为很多故事高潮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而他最被为人记住的其实并不主要是他的武功,而正是他的天性如孩童的性格。

在我认为,周伯通的另一个江湖绰号老顽童,反而更胜于他的本名的知名度。

而他之所以成不了如他的师兄王重阳一样,成为被世人敬仰以及江湖门派尊重的一代奇人,也基本上就是他的这个性格代表的他的本人内涵。

即便周伯通天生聪慧,也改变不他生活如儿戏的经历认知,这正是成不了一代大家的最基本问题


周伯通的武学智慧在于在武学之道上几乎仅次于其师兄,而且对于武学一路的钻研极为刻苦,堪称武痴,而不论金庸先生描述的武功一路真假,中国传统武术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而周伯通显然是尊重这文化标准的人。

这其实也是他在《射雕英雄传》中被困桃花岛十来年也能生存下来的基本要素之一。试想,如果不是一个对于武学一路钻研极为刻苦的,又对于胜负结果的确定的尊重,以他之能,虽然不一定能胜过黄药师,但逃出桃花岛,并非难事。不过,以书中描述他不逃出桃花岛的理由到是更让人可笑。

郭靖听他述说这番恩怨,心头思潮起伏,问道:“大哥,今后你待怎样?”周伯通笑道:“我跟他耗下去啊,瞧黄老邪长寿呢还是我多活几年。刚才我跟你说过黄裳的故事,他寿命长过所有的敌人,那便赢了。 ---《射雕英雄传 》第十七回 双手互博

这段描写虽然是凸显了老顽童天性如孩童般儿戏的性格,但一方面正是说明他从内心里对于武学胜负的标准的尊重,武学之上赢不了黄药师,只能用比寿命的方式,虽然儿戏,但绝不卑劣。但可想而知,在大多数的认知上,却只能成为笑谈。

但实际,在另一个角度上,也说明了他对于武学的最深领悟确是超乎常人。即是任你武功纵横天下,但人力终究难胜天数寿命这一自然规律。武学之道,并非要求极致。

周伯通天性纯良,情感犹如白纸,虽然当年失足瑛姑,两人各有其罪。但终归不如其师兄之决断性格,而其师兄的爱国情怀也非他所及,这也是阻碍了他成为一代大家的原因。

王重阳之所以能成一代大家被众人敬仰,其依靠的可不仅仅是武功一路,书中说王重阳也是一位心系天下民族之事的热血之人,也曾专心起义抗金大事 ,而这件事情就不是一般江湖武林之人做到的。

王重阳更重要的一点对于也曾各自心怀爱恋的林朝英,确能强行压抑住内心的情思,或许是因为本人好胜之心太强,也或者是彼时王重阳的功利之心太重,不想因为情缘之事耽误了他的大事。这才误了一段姻缘,一个做了道人,一个郁郁而终。但王重阳的知进退,懂取舍,统率力,大局观,决断力显然是他成为一代大家重要能力。

王重阳先前尚因专心起义抗金大事,无暇顾及儿女私情,但义师毁败、枯居石墓,林朝英前来相慰,柔情高义,感人实深,其时已无好事不谐之理,却仍落得情天长恨,一个出家做了黄冠,一个在石墓中郁郁以终。

至于周伯通,而他虽然武功在其师兄之后,堪可称江湖第一。但以上两点,可都做不到,其内心里实际只醉心武学,对于国家民族并无什么概念。周伯通其实不傻,对瑛姑也并非全无爱意,但他对于瑛姑的情事,显然只是如犯错的小孩子一样一味躲藏。

结语


周伯通成不了大家,并不是坏事,对于这样生性纯良的人,而他的最大快乐也就是少了世俗的牵绊,没有名利之累,可以无忧无虑。

实际上,周伯通智商的能力并不差,他极为尊重规则,虽然说有时候仅仅是游戏规则而已。他选择了最简单最轻松,选择了没有尔虞我诈的生活方式,成为家喻户晓的老顽童。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多有情路坎坷之人,而周伯通,既没有郭襄误了终身的郁闷遗憾,也没有杨龙二人生死绝恋的苦难,唯他似乎是两书中最快乐的人,经历了几十年,受的苦难或许最少,但也是有了善果。

这或许也是人生一幸呢。


流光手记


周伯通很厉害,但是好像还没有达到他师兄王重阳的级别。当年华山论剑,王重阳以一挑四,最后还占据了上风,实力之强无法比拟。而周伯通没有参加华山论剑,与四绝的武动也差不多,如果四绝联手,周伯通使用九阴真经也不一定能赢。

王重阳不仅自己武功高强,而且还开立门派——全真教。虽然王重阳的徒弟水平不行,但是这一个教却将王重阳的名气传播了出去。周伯通,懂得武动,武动也很强,但是没有开创学派,也没有啥徒弟。这就好比,我很厉害,很牛逼,但是就没是没有粉丝,也没法出名一样。

除此之外,王重阳性格沉稳,不像周伯通那么疯疯癫癫,这主要由于周伯通性格洒脱,整天嘻嘻哈哈,也就导致人们对此人的行为表示难以接受。在武学上的影响力也大打折扣。

最后,周伯通武动高强,并没有争第一,什么第二,第三他也不争,既然与世无争,即使武功高强,又有谁认同呢?这就好比,你说你自己是天才,但是人家让你比试一下,你说我不想赢,这样即使你很强,别人也不信,影响力自然也就低了。




戏说明史




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射雕英雄传》确实非常好看!

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武林幸事,让当时的五绝天下皆知。

第一次华山论剑天下第一的封号让王重阳囊入怀中,也是实至名归!

作为师弟周伯通武功也高,之所以没有像师兄王重阳那样成就斐然,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I

没有师兄王重阳远大的志向。

其实,在《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是一个特设人物的存在。

武功虽高,但是没有什么建树,几乎是自娱自乐而已。

这样的心态,跟读书一样。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或者是目标,怎么会有追求呢?

周伯通就是如此。

不可否认,周伯通非常的崇拜师兄王重阳,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或许是他认为,师兄去实现远大的目标了,自己何苦那么辛苦去奔波?!



2

缺乏成大事者的担当。

既然是人称老顽童,自然是小孩子心性。

周伯通如果面对强敌,第一时间就会想溜!

这一招屡试不爽!

包括面对瑛姑的情感。

其实,在《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一直充当一个逃兵的角色,也就是没有担当。

如果想成就大事,没有担当能成吗?

像王重阳,力创全真教,既是人生的目标,更多的是担当。

就是本质的区别!



总结:由于缺乏这两点,周伯通人生的格局大打折扣!就是武功再高,又如何?


阿邦行走在文化长廊


感谢提问,大家可能都看过射雕英雄三部曲,包括倚天屠龙记,很少有人知道射雕英雄传之前还有一部小说叫(神剑金雕),其中主要描写的就是王重阳,王重阳之所以能成为天下第一,刻苦的修炼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天赋。周伯通依仗王重阳成名,生性活泼好动,不能专一修炼,在文治武功上所以无法超越王重阳,所以也成不了王重阳那样的人。





大王龙8855


一个为了自己,一个为了天下

一个小爱,一个大爱

人人都可以是周伯通,却不是人人都是王重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