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攝影與處理​

從一幅照片完成的過程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前期與後期兩部分。前期是指拍攝照片的階段,負責以適當的構圖、曝光等技法確定照片的內容;後期則是指對成片的修繕處理,如改善照片的曝光、色彩,修復瑕疵,修除多餘的雜物等。可以說,從攝影被髮明出來的那天開始,後期處理就已經隨之產生了,並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逐漸的成熟起來。

但在時下,我們經常可以看以關於“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的話題產生爭議,下面就來梳理一下攝影與後期之間的關係,並闡述筆者對於這一爭議的看法。

1、從攝影的角度看後期處理

如前所述,從攝影被髮明出來的那天開始,後期處理就已經隨之產生了,只不過在膠片相機時代,所有的後期處理都是在暗房中完成的,並且非常重視後期處理工作,為了按照自己的意圖全面控制照片的效果,許多攝影師都親自從事暗房工作,例如通過重新裁剪膠片以改變照片的構圖,使用不同的顯影液、曝光時間以呈現不同的色彩及曝光效果,或使用不同的相紙,以改變照片呈現出來的質感等。

世界公認的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就曾經在其著作《論底片》中介紹了大量暗房裝備、沖洗方法及沖洗過程的影調控制等,他甚至認為底片是樂譜,製作(後期處理)是演奏,生動地強調了後期製作的重要性,這充分說明了前期的拍攝僅僅是照片作品的一部分,暗房技術對攝影師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夠得到完美的攝影作品。

時至今日,隨著數碼攝影設備的興起,後期處理的對象從膠片變成了數碼照片,以Photoshop為代表的後期處理軟件,已經可以實現任何攝影師的各種後期處理需求,讓我們的照片更具美感,何樂而不為呢?作為攝影愛好者,大可不必過於糾結使用了後期處理技術,是否還是真正的攝影?事實是,後期處理本身就是攝影的一部分,出於對照片進行美化、修飾、糾正目的的處理,都是攝影範圍以內的工作。

例如下圖所示的照片,由於光比很大,導致只有天空是曝光正常的,而地面則嚴重不足。

3、攝影不能依靠後期處理

在現階段攝影后期固然是一種提升照片水平的有效手段,但如前所述,攝影是由前期與後期兩部分組成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其中前期的拍攝工作仍然是整個攝影過程的源頭,從情節的構思、畫面的構圖、曝光及色彩的控制等方面,捕捉到一個美的、有意義的畫面內容,後期處理才有用武之地。

攝影師切不可忽視前期拍攝,抱著“還有後期處理呢”的想法,否則不僅攝影水平很難有進步,在後期處理過程中,也會由於前期工作做的不夠,導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後期處理,甚至出現“廢片”的機率也大大增加。

以下圖所示的攝影作品為例,由於環境中霧氣非常濃重,難以通過曝光或白平衡等參數的控制實現好的拍攝結果,而且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現曝光過度的問題。因此在拍攝時,首先儘可能分辨環境中的元素,並進行構圖,同時大致勾畫出想要的照片的效果,並在這種思路的引導下,減少了一定的曝光,以避免曝光過度的問題,並以RAW格式進行拍攝,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後期處理的空間。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下圖所示是使用Adobe CameraRAW軟件,通過對白平衡、曝光、對比度、清晰、去霧霾等參數的調整,結合漸變濾鏡工具,讓畫面恢復應有的曝光、色彩及立體感。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前面強調了後期處理的重要性,可以說,筆者對於“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的話題是持肯定態度的,但也不是完全天馬行空的隨意調整,還是要注意“尺度”的把握。

以Photoshop軟件為例,其核心功能是圖像的處理與合成,因此用戶可以對圖像進行任意的處理,眾多的大師級創意合成作品,都是以Photoshop軟件為主完成的。

例如下圖是國外攝影師Brandon Kidwell的一組多重曝光作品,巧妙的構思和對於畫面細節的把握讓人為之嘆服。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從後期處理尺度方面來說,這組作品雖然是基於攝影中的多重曝光技術,但實際上已經嚴重脫離了攝影本身,更多的是帶有了創意表現的屬性。

當然,這不能否定這組作品的優秀之處,如果是從“希望得到一幅漂亮、具有創意的影像作品”的角度來說,這就是一組非常成功的作品,而從攝影的角度來說,我們仍然應該以“真實”為基本準則進行後期處理,並圍繞這個準則,執行各種美化、修飾甚至是合成處理。

下圖所示是幾張優秀的攝影作品,其共同特點就是都經過或多或少的後期處理,但基本是以“真實”為基本準則,讀者可以與上面的作品相比較,體會其中的真實與超現實。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因此,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希望實現的效果,明確後期處理的方向,切忌在二者之間搖擺不定,想處理出一幅好的攝影作品,卻使用了大量超現實的手法和效果,或者想處理出具有創意美感的作品,卻拘泥於現實的束縛,無法展開想象,那麼永遠不可能製作出優秀的作品。

需要強調的是,在一些特殊的攝影題材以及攝影比賽中,對後期處理是有較為嚴格的要求的。例如在新聞攝影中,對後期處理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即便在細節要求不盡相同,但總體方向是基本一致的,如《紐約時報》對新聞照片後期加工的規定中有這樣的話:“對色彩和反差的調整,必須在一定限度內進行,目的是為了更準確地還原現場信息。”

再如一些攝影比賽,也會明確要求除基本的構圖與加框等處理外,不得對照片做任何大幅的曝光及色彩修飾,否則一律取消參賽資格。即便是允許進行一定後期處理的比賽,也可能由於沒有把握好處理的“尺度”,影響參賽資格。

例如獲得第56屆“荷賽”(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PRESS PHOTO,簡稱“WPP”)年度照片獎的作品《加沙葬禮》,被指出進行了包括曝光、色調在內的過度後期處理,雖然最終“荷賽”的評委在對比了《加沙葬禮》的RAW格式文件後,認為漢森對照片的調整“並非是為了隱瞞什麼,也無任何遮蔽事實的行為。

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傳統暗房裡被允許的。”並因此保留了作品的獲獎資格,但作為普通參賽者而言,還是應該儘可能把握好後期處理的“尺度”,避免出現類似的情況。

瞭解後期處理的“能”與“不能”

1、能改構圖、畫幅

對於文件的尺寸,以目前主流的數碼相機來說,生成的JPEG格式的照片就高達幾M甚至幾十M,因此很不利於傳輸和網絡發佈,因此將其調整一個合適的大小就成為一個必然的操作。

同時,這也能夠增加Photoshop處理圖像的速度;而對於畫面的構圖,則是一個比較深奧的話題,簡單來說,就是對原本不太好看或不太合理的構圖,進行校正處理,例如通過裁剪照片來突出照片的主體、將橫幅照片裁剪為豎幅等,都屬於典型的二次構圖處理。

對於下面的照片來說,其中的元素較多,顯得主體不夠突出。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下圖所示是裁剪並進行一定的曝光調整,以突出人物主體後的效果。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從更廣義的角度來說,校正照片透視、拼合全景圖等,也屬於二次構圖的範疇。

2、能調曝光、明暗

簡單來說,照片後期調整中所說的曝光問題,大致可以分為“曝光不足”和“曝光過度”2大類,其中也可以細分為局部或全局曝光問題等,它們的後期調整方法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來說,仍屬於對亮度及對比度進行調整的範圍,我們可以先針對整體進行大範圍的校正,然後再針對局部的問題進行修飾。

在下圖中,通過校正曝光不足,並適當進行色彩校正,使照片顯得更加美觀、通透。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3、能調色彩、色調

對於色彩和色調方面的調整,主要包括色彩校正與色彩美化兩部分。色彩校正通常是指由於受到環境光或相機白平衡設置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照片整體偏向於某種色調,此時需要將其恢復為正常的色彩。

色彩美化與前者有較大的差別,主要是針對低飽和的色彩進行校正,或對現有的色彩進行改變等,在處理時要特別注意,調整後的色彩應該保持自然、符合照片的環境要求。值得的一提的是,若相機支持,或採用RAW格式拍攝照片,其保留的原始信息,可以讓後期處理時獲得更大的調整空間。

下圖所示是在曝光與色彩均處理的非常到位的照片。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4、能去雜物、噪點

曝光和色彩的調整,可能會影響到畫面中的細節,比如人物面部的色斑,有時候調整適當的曝光,就可能會將其隱去,而不需要專門進行修復,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即調整後顯示出了更多的無用細節。如果僅是修除一些斑點或眼袋,那麼只需要簡單的處理即可完成,但如果畫面中充斥著各種雜點、汙漬及雜物等問題元素,無疑工作量就大大增加了,同時,在修復時所涉及到的技術也可能會更加複雜。

下圖所示的風景照片中,底部存在較多的多餘的樹枝,很影響整體的美感。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下圖所示是將多餘的樹枝修除後的效果,使畫面變得更加乾淨、整潔。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5、能加元素、特效

通常來說,無論是嚴謹的攝影工作還是普遍的大眾化照片處理,都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夠利用一些後期處理技術,對照片進行富於創意的特效或合成處理,或用於處理照片存在的不可修復的問題。

例如對於下圖所示的照片,只是一幅普通的記錄比賽場面的照片。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下圖所示是通過後期處理,將其處理為模擬移軸鏡頭拍攝的縮微景觀效果,整體的視覺效果無疑更加突出、新奇。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6、不能“無中生有”

這裡的“無中生有”主要是指一些不可修復的問題,如上一小節中提到的嚴重曝光過度以及曝光不足的問題,或由於相機抖動,導致照片模糊的問題等,這些都是無法通過後期處理進行修復的,因此在前期拍攝時,就要特別注意這些問題。

例如在曝光方面,即使是以RAW格式拍攝,曝光的誤差也不要超過+2~-3的範圍;如果是以JPG格式拍攝,一旦出現曝光過度的問題,幾乎就是不可修復的,因此建議儘量以高光區域為準進行拍攝。這也是前面所說的,後期處理與前期拍攝相輔相承、後期處理應該作為美化照片的“工具”的另一層含義。

避開照片後期的誤區

1、以原圖做處理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直接在原始照片文件上做後期處理,因為原始照片文件只有一份,一旦做過修改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因此一定要複製一個文件再執行後期處理。

在處理照片的過程中,也建議不要直接在“背景”圖層上操作,一方面是為了保留原照片,另外,在想觀察原照片與處理結果之間的差異時,只需要按住Alt鍵單擊“背景”圖層左側的眼睛圖標,就可以快速進行預覽了,在需要使用原照片進行其他處理時,也可以通過複製“背景”圖層的方式快速得到,而不用重新打開原始照片文件。

還可以通過將圖層轉換為智能對象、使用調整圖層(而不是“圖像-調整”菜單中的命令),都可以實現保護原圖、無損處理的目的。

2、銳度越高越好

理論上來說,銳度越高顯現出來的細節也就越多,畫質也就顯得越高,但也不是可以無限度提高的,在銳化到一定程度後,繼續銳化只會起到反作用。因為過度銳化時,會在圖像的邊緣生成白色印記,反而會使照片質量下降。

當然,在銳化過程中,有些區域較為模糊,需要做較強的銳化處理,有些則需要較弱的銳化處理,通常情況下,較快捷的方法是,以較模糊的區域為準進行銳化,然後結合圖層蒙版功能,將銳化過度的隱藏掉即可。以下圖所示的照片為例。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下圖所示是銳化後的局部效果,可以看出,為了實現最佳的銳化效果,導致人物的邊緣出現了較多由於銳化過度而產生的白色印記。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下圖是利用圖層蒙版,將白色印記修除後的效果。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3、反差越大越好

照片的反差可以包括色彩反差和明暗反差兩大方面,如冷與暖、黑與白就存在巨大的反差,具體可以表現在畫面整體,也可以表現在細節圖像上,恰當的反差,可以讓畫面呈現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但和銳化處理一樣,要注意把握好尺度,過強的反差可能會讓照片失真。另外,增加反差並不是唯一的表現手法,有些照片並不適合以反差手法表現,反之,以柔和、自然的色彩和影調作為過渡,雖然在第一眼的視覺衝擊力上不如高反差的作品,但會讓人看起來更舒服,更能夠長時間的觀察照片,體會其中所表現的意境。而高反差的作品,會引起視覺疲勞,反而難以長時間的深入觀察,所謂的“剛不可久”就是這個意思。

從作品風格上說,如果一味的強調反差,久而久之,也會讓自己的作品風格受到限制,容易被定格化,甚至出現為了增加反差而增加反差的問題。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攝影是否應該進行後期處理?在後期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4、噪點越少越好

在使用高ISO感光度、長時間曝光或環境較昏暗導致曝光不足時,畫面都可能或多或少的產生大小不一的噪點,為了提高畫質、保持畫面的純淨,通常都會進行一定的降噪處理,但這個過程並不是單純以消除所有噪點為目的。因為照片中存在的一些細節,往往和噪點差不多大小,甚至要更小,消除噪點就意味著這些細節也可能隨之消失,因此處理時要在保留細節與降噪之間做好平衡,不能盲目的做降噪,由此導致損失大量細節,就顯得得不償失了。

現在主流的數碼相機動轍擁有2000以上的像素,相比以前1000萬左右的像素,增加了近一倍,但感光元件並沒有相應的增大,因此像素密度提高了,進而可能導致照片更容易產生噪點。

如此高像素尺寸的照片,在100%的顯示比例下,即使稍有一些噪點,都可能看起來很明顯,但實際情況是,我們極少有機會將一幅2000萬像素的照片分享給朋友或進行大畫幅尺寸的印刷,更多時候,我們只需要將照片縮小1/10,即200萬像素(約為1600*1200像素)左右,就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的分享和6~9寸照片的洗印了,因此在降噪甚至在後期處理前,可以先將照片縮小,此時可能大部分細小的噪點都消失了,剩餘的少量噪點只需要做適當降噪處理即可。

【如在本頭條號購買下列相機操作攝影理論後期課,D850(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675239345932206350

)、5D4(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674864056878235911)、6D2、(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686654526365106440)D810(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675558228408942852)、D750(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675558296327291144)、A7M3(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675558252127715591)、A7R3、(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686636278911336718)A7R4(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750127903884722444)、90D(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758645772801016076)A6400(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740047944021442820),則可獲贈好機友攝影學習U盤。內容為5380分鐘原創攝影課程,涵蓋相機操作、攝影理論,PS與LR、ACR後期軟件使用及實戰案例講解。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快速玩轉相機出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