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极了,暖哭了!疫情期间,朱泾镇这样与外籍人士沟通

“Can someone bring the delivery from the gates? It has 6L of water, so it is heavy.”“ok.”这是住在金山区朱泾镇金来苑小区居家隔离的玛丽亚和金来居委会条线干部蒋俊俊的日常微信聊天对话,从一开始需要翻译,到现在一看便懂,蒋俊俊的“送货员”工作愈发得心应手。

玛利亚女士是一名外教老师,从境外返沪后回到朱泾。在金来居委会,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对她测温后,请玛利亚女士签订居家隔离承诺书、填写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同时叮嘱她注意事项,还为她组建了微信群,居民区干部、家庭医生、翻译悉数在群,便于及时响应她的生活需求。

玛利亚开启了特殊的宅家模式,而蒋俊俊俨然成为了尽责的“服务员”,无微不至地做好境外返朱人员居家隔离期间的生活保障服务工作,一举一动传递着温情和责任。

随着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朱泾镇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强管控,全力做好境外返朱人员疫情防控工作。朱泾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统战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业园区、派出所等多部门迅速组建境外返朱人员工作专班,精准落实“三个一”,加强境外返朱人员管理服务,确保从机场到社区,从落地到隔离形成闭环,即“一网式排摸”,地毯式摸排境外人员底数,反复校准,对境外人员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信息详细做好登记备案、逐一建档,确保排查到位、不漏一人;“一条链包干”,实行村居干部与境外人员网格化包干责任,通过电话、微信等第一时间掌握境外即将返朱人员行程动态,并进行跟踪管理,同时做好防疫宣传工作;“一站式服务”,在境外返朱人员居家隔离及社区健康服务期间,村居委会为他们提供“志愿代办”服务及心理援助等,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朱泾“温度”。

当好“疏导员”,贴心关怀暖人心

“今天好些了吗?胸口还闷吗?”这些天,每天一早,朱泾镇浦银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沈婉红总会询问家住汤泉美地城小蒋的身体状况。

小蒋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毕业,因找到一份国内的工作,从美国出发经俄罗斯转机后于3月9日抵达上海。之后,小蒋有发烧、咳嗽现象,服药后症状减轻,测温计显示37.3℃,可他总觉得自己很不舒服,担心家里的测温计坏了,没有测出实际体温。在聊天中,沈婉红得知他使用的是电子温度计,便为他送去了一支水银温度计。面对疫情,心里难免紧张。为了帮助小蒋及时消除焦虑不安的情绪,沈婉红帮他联系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该院医生通过电话建议小蒋先在家休息3天,自行做好健康观察;同时又对接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上门为小蒋测量体温,并教他正确的测温方式,让他好好休息。

“30多个小时的回程,比较疲劳,他还发烧了,难免会有心理压力,我们要耐心帮助他疏导情绪,做好心理安抚、开导工作,鼓励他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沈婉红说道。目前,小蒋也已退烧恢复健康。

做好“联络员”,精准排摸底数清

“您太太已经安排入住,请放心吧。”3月8日23:40,在区集中隔离点门口,朱泾镇民主村村干部张红花让刚从日本回来的陈女士签订集中隔离承诺书、填写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等陈女士入住后,立即给她家人报了一声平安。

3月3日,张红花在排摸村域内境外人员情况时,了解到民主村的陈女士在日本工作了3年,近期准备回国。张红花告知家属,从重点国家入境的人员一律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考虑到家里还有孩子,在家属与陈女士沟通后,陈女士选择了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张红花仔细询问其返回时间、降落机场等情况后上报镇指挥部。

3月8日当天,张红花与陈女士取得联系并详细告知她下飞机后的流程,“出安检后,在机场大厅里可以看到放有金山区牌子的集散点,届时将有志愿者引导登记身份信息等,随后会有专车接送到区集中隔离点,我们也会在那里等你。”从飞机降落到坐上专车这段时间里,张红花也一直与其保持联系,让陈女士感到安心。

“精准的信息排摸非常重要。我们每天都会对境内外返沪人员进行动态排摸,只有手里有了数据、知晓情况,心里才会有底气。”张红花表示。

此外,为了更精确地开展外籍人士的防疫沟通工作,朱泾镇还招募了8名掌握俄语、英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等语种的翻译志愿者,在有需要时,他们将挺身而出,解释说明社区防疫的举措,帮助解决交流不畅等问题。(王文娟、姚丹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