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極了,暖哭了!疫情期間,朱涇鎮這樣與外籍人士溝通

“Can someone bring the delivery from the gates? It has 6L of water, so it is heavy.”“ok.”這是住在金山區朱涇鎮金來苑小區居家隔離的瑪麗亞和金來居委會條線幹部蔣俊俊的日常微信聊天對話,從一開始需要翻譯,到現在一看便懂,蔣俊俊的“送貨員”工作愈發得心應手。

瑪利亞女士是一名外教老師,從境外返滬後回到朱涇。在金來居委會,社區工作者、社區民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對她測溫後,請瑪利亞女士簽訂居家隔離承諾書、填寫健康狀況信息登記表,同時叮囑她注意事項,還為她組建了微信群,居民區幹部、家庭醫生、翻譯悉數在群,便於及時響應她的生活需求。

瑪利亞開啟了特殊的宅家模式,而蔣俊俊儼然成為了盡責的“服務員”,無微不至地做好境外返朱人員居家隔離期間的生活保障服務工作,一舉一動傳遞著溫情和責任。

隨著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朱涇鎮進一步壓實責任,加強管控,全力做好境外返朱人員疫情防控工作。朱涇鎮疫情防控指揮部、統戰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業園區、派出所等多部門迅速組建境外返朱人員工作專班,精準落實“三個一”,加強境外返朱人員管理服務,確保從機場到社區,從落地到隔離形成閉環,即“一網式排摸”,地毯式摸排境外人員底數,反覆校準,對境外人員姓名、年齡、聯繫方式等信息詳細做好登記備案、逐一建檔,確保排查到位、不漏一人;“一條鏈包乾”,實行村居幹部與境外人員網格化包乾責任,通過電話、微信等第一時間掌握境外即將返朱人員行程動態,並進行跟蹤管理,同時做好防疫宣傳工作;“一站式服務”,在境外返朱人員居家隔離及社區健康服務期間,村居委會為他們提供“志願代辦”服務及心理援助等,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朱涇“溫度”。

當好“疏導員”,貼心關懷暖人心

“今天好些了嗎?胸口還悶嗎?”這些天,每天一早,朱涇鎮浦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主任沈婉紅總會詢問家住湯泉美地城小蔣的身體狀況。

小蔣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生畢業,因找到一份國內的工作,從美國出發經俄羅斯轉機後於3月9日抵達上海。之後,小蔣有發燒、咳嗽現象,服藥後症狀減輕,測溫計顯示37.3℃,可他總覺得自己很不舒服,擔心家裡的測溫計壞了,沒有測出實際體溫。在聊天中,沈婉紅得知他使用的是電子溫度計,便為他送去了一支水銀溫度計。面對疫情,心裡難免緊張。為了幫助小蔣及時消除焦慮不安的情緒,沈婉紅幫他聯繫了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該院醫生通過電話建議小蔣先在家休息3天,自行做好健康觀察;同時又對接朱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上門為小蔣測量體溫,並教他正確的測溫方式,讓他好好休息。

“30多個小時的回程,比較疲勞,他還發燒了,難免會有心理壓力,我們要耐心幫助他疏導情緒,做好心理安撫、開導工作,鼓勵他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沈婉紅說道。目前,小蔣也已退燒恢復健康。

做好“聯絡員”,精準排摸底數清

“您太太已經安排入住,請放心吧。”3月8日23:40,在區集中隔離點門口,朱涇鎮民主村村幹部張紅花讓剛從日本回來的陳女士簽訂集中隔離承諾書、填寫健康狀況信息登記表,等陳女士入住後,立即給她家人報了一聲平安。

3月3日,張紅花在排摸村域內境外人員情況時,瞭解到民主村的陳女士在日本工作了3年,近期準備回國。張紅花告知家屬,從重點國家入境的人員一律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考慮到家裡還有孩子,在家屬與陳女士溝通後,陳女士選擇了集中隔離健康觀察。張紅花仔細詢問其返回時間、降落機場等情況後上報鎮指揮部。

3月8日當天,張紅花與陳女士取得聯繫並詳細告知她下飛機後的流程,“出安檢後,在機場大廳裡可以看到放有金山區牌子的集散點,屆時將有志願者引導登記身份信息等,隨後會有專車接送到區集中隔離點,我們也會在那裡等你。”從飛機降落到坐上專車這段時間裡,張紅花也一直與其保持聯繫,讓陳女士感到安心。

“精準的信息排摸非常重要。我們每天都會對境內外返滬人員進行動態排摸,只有手裡有了數據、知曉情況,心裡才會有底氣。”張紅花表示。

此外,為了更精確地開展外籍人士的防疫溝通工作,朱涇鎮還招募了8名掌握俄語、英語、西班牙語、日語、韓語等語種的翻譯志願者,在有需要時,他們將挺身而出,解釋說明社區防疫的舉措,幫助解決交流不暢等問題。(王文娟、姚丹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