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題材產生的內在邏輯分析

題材股的概念:

顧名思義,題材股是指有炒作題材的股票群體.價格走勢主要是依靠題材支撐的股票群體。這些題材可供炒作者(所謂莊家)借題發揮,可以引起市場大眾跟風.例如,貿易戰美國製裁華為從而引發的5G大戰,促使國產替代芯片題材,半導體題材,基站建設等題材成為了資金追逐炒作的對像這些都可稱為5G題材股。總之,一切可以引起市場興趣的話題,都是炒作題材,所涉及的股票,也就成了題材股.當下正在進行炒做的題材就是熱點題材。例如:因新冠病毒引起的口罩概念股目前就屬於熱點題材。

熱點題材的價值和意義:

由於我國屬於一個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我國資本投資市場屬於初期相對不成熟階段,資本的短期投機性質非常嚴重。所以更容易圍繞題材和熱點進行跟風炒做,熱點題材一旦達成共識資本必然形成明確的投資風向標而中進炒作、題材和熱點是推動股市一波行情的主要力量,行情的形成都是以熱點題材為核心構成的。能夠提前買入未來的熱點題材概念股票是二級市場操作最重要的功課。能夠把握目前前市場的熱點題材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未來一波行情的龍頭必然產生於熱點題材之中,同樣走勢的股票,同樣技術指標篩選出的股票最終走出完全不同的結果,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題材未來能否成為熱點這個核心要素。散戶在熱點題材中也極容易形成跟風行情,大量散戶的跟進也讓熱點題材成為非理性上漲的根源。自然證券市場的發展不能完全靠一些“興奮點”來支持,但也不可能只有“面”的推進而無“點”的突破。在某種意義上,一個又一個“興奮點”的形成過程,也就證券市場形成一浪接一浪的行情,從而顯示其活躍性,從而激活資本市場的投資熱情。

我們從熱點題材的時間結點上將之區分為未來預期的熱點題材和當下的熱點題材,未來預期的熱點自然是從自已經驗累積和當前信息收集的主觀判斷中來,其優點是相對建倉位比較低,籌碼相對容易收集,預期收益比較高,缺點是主觀判斷容易出錯有一定的風險性,其對於操盤策略團隊的理論水平要求比較高,適合大資金運作。當下的熱點題材直觀易見,失誤性小,但是一般可見的當下熱點題材都已經上漲了一個階段有了不小的漲幅,而且能夠持續的時間長度也是需要二次判斷,否則容易踏入一日遊的偽行情中,容易造成頻繁的止損。所以我們就要對熱點題材持續的時間和可以預期的上漲幅度做以研究,而這樣自然離不開熱點題材熱度的來源。

催生熱點題材因素

第一、因政策而催生的熱點題材。

我國股市向來有“政策市”之說,國家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最為直接。按國家政策主要類別劃分貨幣政策、利率政策、產業政策、針對股市的政策等,股市投資必須對國家政策動向保持關注,才能捕捉到未來市場的熱點題材。因此,只要我們瞭解國家主要政策的影響,同時關注國家政策變化,就能及捕捉到大的投資機會。


  A、直接針對股市的政策影響


  我國建立股票市場本身就是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探索的一個嘗試。股票市場的每一步發展都是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進行的,隨著國九條的頒佈以及十六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定位,股票市場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也得到了肯定,對待股票市場的態度由之前的試試看,到現在的堅定發展資本市場,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國家對待股市的態度是決定股市發展前景的根本。在政策發佈上,國務院、國資委、證監會、財政部、央行等主要國家機構頒佈的政策都直接或間接地對股市產生過重要影響。國務院 2001 年頒佈減持國有股的通知, 2004 年“國九條”明確指出了發展資本市場的幾個重要任務,都帶來股市的大幅度波動;國資委頒佈的關於國有股權轉讓的政策直接影響股市中股票供給總量,並涉及到股票市場最為活躍的資產重組、併購等概念;財政部實施的財政政策對國家經濟有重要指導作用;中國證監會作為股市的監管機構,一方面負責股市的監管,另外下設的發審委對新股發行進行審核,直接決定了新股發行速度,而且其對全國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也有監管責任,對兩者融資方面的規定也影響著股票市場;央行主要負責監管全國金融機構的運營,其制定的貨幣政策對股市影響很大,同時,其對金融機構進入股市資金的規定直接影響股市資金存量的大小;中國保監會負責全國保險機構的監管,由於我國股市制度化建設趨於完善,保監會也開始逐漸允許保險資金入市,為股市提供了新鮮血液;發改委關於國有股轉讓方面的規定,尤其是國有股減持、減持的比例等對股市影響重大。關注這些機構的政策變動,對投資有重要意義。


  作為投資者,要對影響股市資金面、股票總供給量等政策格外關注,主要包括新股發行政策、銀行資金入市政策、保險資金入市政策、社保資金入市政策、國有股減持政策、融資融券等政策動向保持關注。新股發行政策相對複雜,受到證監會和發改委雙方博弈的影響,發改委對待發行新股的態度主要是股份改造、上市融資,這個過程越快越好;而對證監會來說,控制發行速度,對整個股票市場健康運行負有重要責任。如果注意到新股發行速度過快,就要注意風險控制,注意資金面是否有利好支撐,否則市場必然面臨失血的危險;銀行資金入市主要通過子公司控制的基金公司,對股市資金面是個大的利好;保險資金入市已經成為現實,其投資的公司一般要求業績穩定,企業基本面良好。投資者需多加留意保監會對保險資金介入股市的相關政策;社保基金由於規模龐大,為股市帶來了大量資金,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對社保基金的投資負監管責任,對社保基金的入市比例等有制定計劃的權力;國有股減持政策直接影響到股市可交易的股票總量,總共計量的擴大對股市造成實質性利空影響,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針對不同行業保持的控股比例對相關行業股票的流通量有重要影響;融資融券政策主要是證監會發布,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內部控制指引》,標誌著券商融資融券業務真正進入了實際操作階段。融資融券業務本身對股市的影響是中性的,由於涉及到保證金放大效應,可以以小搏大,又可以通過融券,下跌時也可以盈利,因此被市場認為是利好。但是對整個股市的走向,卻不一定能在中長期促進股市上漲。


  針對股市的政策變動一般都帶來股市的大幅度變動主要影響到大盤的走勢,如果有跡象顯示國家可能出臺利空的政策,就應該早早規避,空倉等待機會,絕不要抱僥倖心理;對國家出臺的利好,如果引起股市快速波動並且伴隨量能的放大,可以快進快出買進龍頭股,實現收益最大化。


  B、國家貨幣政策的影響


  貨幣政策是央行調控宏觀經濟的基本手段之一。由於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與貨幣供給總量及貨幣需求總量的平衡相輔相成,因而宏觀經濟調控之重點必然立足於貨幣供給量。貨幣政策主要針對貨幣供給量的調節和控制展開,進而實現諸如穩定貨幣、增加就業、平衡國際收支、發展經濟等宏觀經濟目標。


  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與股票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寬鬆的貨幣政策會擴大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對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交易有著積極影響。一方面企業融資成本相對降低,同時也為市場提供了相對充裕的資金,為市場行情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彈藥。但是貨幣供應太多又會引起通貨膨脹,使企業發展受到影響,使實際投資收益率下降;緊縮的貨幣政策則會減少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不利於經濟發展,不利於證券市場的活躍。與寬鬆貨幣政策相反,緊縮政策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負擔,並減少了市場中的活躍資金總量,對行情發展不利。另外,貨幣政策對人們的心理影響也非常大,這種影響對股市的漲跌又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2020年2月19日晚,央行公佈《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國人民銀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週期調節,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推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以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千方百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報告由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發佈,從貨幣信貸概括、貨幣政策操作、貨幣市場運行、宏觀經濟分析、貨幣政策趨勢等五個方面總結了人民銀行過去一年的重要舉措與政策動態,並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部署加以展望。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以及近期連續上演的“日光基”(新發基金一日就售罄,而且由於超額募集資金,只能按比例分配給申購的基民)現象都充分表明:國家希望股市上漲來對沖經濟的下行壓力,這樣可以讓居民有足夠的錢來拉動消費。所以在新冠疫情各大城市嚴管的環境下走出了一波反彈行情。


  貨幣政策也有長短之分,長期的貨幣政策主要和國家長期發展目標對應,短期貨幣政策主要盯住物價、利率等指標。央行通過央行票據、發行國債、調整存款準備金等方式對貨幣總量加以調整,以達到既定的經濟目標。總體上說,國家貨幣政策沒有國家產業政策的影響週期長,並且央行在實施過程中會根據市場反應加以一定的調整。


  C、國家外匯政策的影響


  外匯行情與股票價格有著密切的聯繫。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是實行升值的基本方針,股價就會上漲;一旦其貨幣貶值,股價就隨之下跌。因為雖然本幣貶值有利於促進出口,拉動整體經濟增長,但是如果一旦中長期貶值預期形成,本國投資的報酬率增長又不足以彌補本幣貶值帶來的損失,就會導致國內資金外逃,從而直接導致股市失血。


  在當代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的潮流中,匯率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任何一國的經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世界貿易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股市受匯率的影響也會越來越顯著。


  中國人民銀行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自我國實行浮動匯率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走勢一直走強,從 1 美元最高兌換 8.11 元人民幣到目前的 7無以下,大家普遍預期人民幣將不斷升值。隨之而來的是,國外熱錢大量湧入中國,給市場帶來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一方面進入了房地產、樓市等基礎投資項目,2019年下半年以來大最資金進入國內股市,推動了行情的發展。


  同時,匯率變動將帶來相關行業成本的變化。以人民幣持續走強為例:貿易以及國外產品銷售比例大的行業受到負面影響較大,比如服裝板塊;大量需要進口和外幣負債的公司將由此受益,比如航空股。不得不提的是,由於全球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我國政府一方面在提高外匯彈性,促進人民幣定價機制的形成上進行努力,另外又不得不應對海外熱錢快速流入的挑戰。外匯佔款的快速增加成為央行貨幣投放的重要渠道,同時直接導致流動性過剩,央行不得不依靠發行央行票據、提高準備金率等手段回籠過多的貨幣供應,直接影響了央行利用貨幣政策引導國內經濟的有效性,利率政策也就失去了獨立性。利率政策本應該以國內經濟發展為目標,而現在利率強調的目標是應對匯率問題而非國內投資增長過快的問題。央行不得不通過提高準備金率來對貨幣供應總量進行調節以限制信貸增長速度,達到限制投資過快增長的目的。


  由於我國處於經濟轉型時期,“投資飢渴症”非常普遍,對利率的敏感度比較低。央行選擇對貨幣供應總量直接調整而不利用利率對投資進行引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時,由於美國曆經數次升息,國內與美國利息差已經逼近 3% ,按照利息平價理論,人民幣理論上也應該每年升值 3% 才能達到無風險套利下的均衡狀態。如果人民幣升值小於 3% ,投資者買進美元到美國投資就可以獲得額外的無風險收益;大於 3% ,投資者便會將美元換成人民幣,因為人民幣升值幅度大於利息差,也存在額外的無風險收益。在普遍預期人民幣升值的狀況下,央行需要對人民幣升值幅度和速度進行控制,按照利息平價理論的計算,每年升值 3% 是經濟可以接受的,同時又使得海外資金賭人民幣升值無利可圖,從而對海外資金的流入起到了限制作用。但是這些限制也只是相對的,是建立在套利的基礎上的,貨幣價值最終取決於兩國貨幣購買力水平的對比。雖然央行可以通過在外匯市場上不斷買進國外貨幣來維持匯率穩定,但是卻面臨造成國內流動性過剩,由此引發通貨膨脹的問題。


  D、國家利率政策的影響


  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普遍存在投資飢渴症問題。雖然理論上投資水平與利率直接相關,但是實際上,由於我國國有企業佔據主導地位,投資反而與利率相關度並不大,所以就限制了央行通過利率調整控制投資增長的能力。但是利率的變動對股市的影響還是巨大的,利率的變動對股市行情的影響也最為直接和迅速。一般來說,利率下降時,股票(除銀行股)的價格就上漲;利率上升時,股票的價格就會下跌。中國銀行在國內上市後,由於其龐大的股本,已經取代了中國石化成為影響股指最大的權重股,整個銀行板塊在總體指數編制中的權重也被放大了幾倍。利率調整對銀行股與對其他行業股的影響是截然相反的,比如貸款利率的上調,將刺激銀行股走強,其他行業股走弱。由於銀行股在指數中的權重比較大,可能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的幻覺和干擾,這是投資者必須注意的。


  一般情況下,貸款利率的上升對資產負債率較高、資金需求較大的非金融類行業造成的衝擊要更大一些,比如航空股、房地產股等。同時央行調整利率一般是緊縮政策的信號,對鋼鐵、水泥等基礎行業也會造成負面影響;相反,貸款利率的上升對資產負債率較低的非金融類行業通常影響偏小,比如高速公路、商業、零售行業等。存款利率的上調對銀行股不利,因為加大了其運營成本。同時,存款利率的上調也將直接帶來股票整體估值水平的下跌,並會引起股市資金的外流(失血),對股市的打擊也很大。


  按政策制定的機關不同我們把政策劃分為國家級政策和地方性政策。一般國家級政策是我們資本市場熱點題材最主要的來源,每一年的兩會幾乎就構成了一整年的題材熱點,中國股市就是一個政策市這幾乎是我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公理。我們來看一下2019年的兩會概念股,大家可以查一下這些兩會概念的股票在2019年全年的表現。


糧食安全:荃銀高科、神農大豐、隆平高科、大禹節水、芭田股份。

養老:桑樂金、信隆實業、交大昂立、魚躍醫療、迪安診斷、東軟集團。

民營醫院:開元投資、復星醫藥、金陵藥業、模塑科技。

大氣治理:先河環保、雪迪龍、天瑞儀器、三維絲、科林環保。

高科技應用:華天科技、歌爾聲學、水晶光電、長盈精密、北京君正。

第二、因重大事件催生的熱點題材。

通常指由於一些突發事件、重大事件或特有現象而使部分具有一些共同的題材特徵股票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這些題材可供炒作者借題發揮,可以引起市場廣大散戶跟風,從而形成一波行情。例如:新冠疫情下的口罩概念股。沒有事件推動是很難催生大牛股的,中國股市是一個喜歡講故事的地方,你故事講得越好聽越是有人跟風,這也是主力資金和管理層看中的一點,也是因為重大事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而催生一批大牛股的內在邏輯。比如2018.11.5在上海公佈科創板創立催生市北高新,比如江蘇響水 "3.21" 爆炸事故,化工廠大爆炸事件催生了浙江龍盛,這些股票都是由事件推動大漲的。

第三、因創新而催生的熱點題材。

20 世紀初,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阿羅斯·熊彼特(J . A. Schumpeter) 在《經濟發展理論》 (1912 年) 一書中,首次提出創新的概念,並認為,不是資本和勞動力,而是創新才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根本原因。他認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供應函數,即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 在熊彼特看來, “創新”是一個經濟範疇而非技術範疇,它不僅是指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創造,而更是指把已發明的科學技術引入企業之中,形成一種新的生產能力。具體來說,創新包括五方面的內容:一是引入新產品或提高產品質量(產品創新) ;二是採用新的生產方法(工藝創新) ;三是開闢新市場或打破一種壟斷(市場創新) ;四是獲取新的供給來源(資源開發利用創新) ; 五是實行新組織形式(體制和管理的創新)。在1999 年全國技術創新大會上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中,將技術創新定義為:企業應用創新的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質量,開發生產新的產品,提供新的服務,佔據市場並實現市場價值。綜合各種對創新的解釋,其涵義包括以下幾點: (1)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 (2) 技術創新是以新的發明或引進新的技術為基礎; (3) 技術創新包含“硬件”創新,也包括“軟件” 創新; (4) 技術創新的效果是增加效益或提高市場份額。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創新最終都是導致企業的基本面趨向更具行業競爭力變化,成本減小贏利能力增加的方向發展,自然企業和相關企業成為資本追逐的對像。例如:京東方公司進入顯示領域時間很早,經過多年的自主創新和產業積累,京東方(BOE)的技術能力從非晶硅TFT-LCD,發展到了高性能a-Si TFT-LCD、LTPS TFT-LCD, Oxide TFT-LCD和AMOLED等新型半導體顯示等新型領域,在超高清、高透過率、低功耗、超窄邊框、多功能集成、3D顯示、觸控、柔性顯示、透明顯示、氧化物TFT背板、低溫多晶硅背板、AMOLED顯示技術等諸多前沿領域取得顯著成績。目前,京東方京東方(BOE)獨有的ADSDS超硬屏技術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技術標準。

第四、因產品價格上漲催生的熱點題材。

產品的價各主要是因為供需關係的改變而產生的,市場供需關係是指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它同時也是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關係在市場上的反映。主要呈現以下幾種狀態:1、供不應求。2、供大於求。3、供求均衡。

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供需的變化及帶來的市場產品價格變化。

A、市場供求總量研究。用以判斷市場供應總量與市場需求總量之間的平衡狀態,是否存在總量失衡,總量失衡是屬於供不應求,還是屬於供大於求。

B、市場供求結構研究。即研究市場供應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之間的適應狀態,是否存在結構性失衡,哪些商品供大於求(買方市場),哪些商品供小於求(賣方市場)。

C、市場供求變動因素研究。即從供應與需求兩個方面分析研究影響市場供求總量失衡或者結構失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們作用的程度、方向如何。

D、市場供求失衡對策研究。即研究治理供求總量失衡或者結構失衡的經濟政策、貨幣政策、投資政策、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等,為宏觀經濟調控提供決策參與依據。工商企業則應研究怎樣調整生產經營結構和投資方向,如何加強市場營銷,怎樣開發新的市場和新的產品,如何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等等,以應對市場供大於求或者結構失衡帶來的不理影響。

一般情況下,物價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價也下跌。商品價格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商品價格出現緩慢上漲,且幅度不是很大,但物價上漲率大於借貸利率的上漲率時,公司庫存商品的價值上升,由於產品價格上漲的幅度高於借貸成本的上漲幅度。於是公司利潤上升,股票價格也會因此而上升。


2、商品價格上漲幅度過大,股價沒有相應上升,反而會下降。這時因為,物價上漲引起公司生產成本上升,而上升的成本又無法通過商品銷售而完全轉嫁出去,從而使公司的利潤降低,股價也隨之降低。


3、物價上漲,商品市場的交易呈現繁榮興旺時,有時是股票正陷於低沉的時候,人們熱衷於及時消費,使股價下跌;當商品市場上漲回跌時,反而成了投資股票的最好時機,從而引起股價上漲。


4、物價持續上漲,引起股票投資者的保障意識的作用增加,因此使投資者從股市中抽出來,轉投向動產或不動產,如房地產、貴重金屬等保值性強的物品上,帶來股票需求量降低,因而使股價下跌.


第五、因行業週期而催生的熱點題材(週期性行業)

中國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包括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等基礎大宗原材料行業、水泥等建築材料行業、工程機械、機床、重型卡車、裝備製造等資本集約性行業。週期性股票是指會隨著經濟週期的盛衰而漲落的股票。週期性股票當整體行業景氣度上升時,市場對這些行業的產品需求也高漲,這些行業所在公司的業績改善就會非常明顯,其股票就會受到投資者的追捧,股票的價格也迅速上升;當整體行業經濟走下坡路時,業績也會大幅下滑,這些股票的價格也隨之下跌。

與之相對應的是非週期性股票,非週期性股票是那些生產必需品的公司,不論經濟走勢如何,人們對這些產品的需求都不會有太大變動,例如食品、醫療和藥物等。

週期性股票是價值分析中比較特殊的品種,其特殊性在於:對於大多數股票而言,低市盈率是好事,但週期性股票並非如此。當週期性股票業績極佳市盈率銳減時,這可能暗示著公司業績已進入景氣度高潮,此時糊塗的投資者可能還在選擇買入並持有,但聰明的投資者卻選擇賣出;反之,對於大多數股票而言,高市盈率股票是壞事,但對週期性股票而言卻是好事,當週期性股票業績連續數年極差時,將是極佳的買入良機。

不同市場環境應選擇不同的週期性。如果市場進入牛市環境,說明實體經濟也非常好,因此週期性行業業績也會突飛猛進地提升。並且由於市場資金比較充沛,資金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動機也比較明顯,因此處於行業景氣上升期的行業和公司就進入這些資金的視野。而在熊市環境下,資金處於缺乏狀態,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出現下跌,說明實體經濟也不樂觀,因此週期性行業業績必然受到影響,而非週期性行業由於是生活必需品,所以業績不會受到很大沖擊,成為弱市中的防禦品種。


熱點題材價值的判斷

大多數人想知道如何判斷一個題材是否有持續性,其實是想知道我買的股票是不是還能接著漲,判斷一個題材的持續性,本質上就是判斷一個題材的影響力和想像空間,一個題材發展成為一個熱點題材的驅動力是什麼?答案就是:“合力”。成為熱點的題材就是無數個機構,遊資,散戶,在博弈中不斷形成合力推高股價的行為,而不是一個控制一切的莊家或者主力獨自推動的短期走勢有行為。

1、題材的影響力。

一般來說,當一個題材概念的拉昇,能夠帶動指數明顯異動,從而激活市場做多熱情,至少激活相近板塊的拉昇,我們可以認為它有號召力,這種號召力的內在體現為資金對這個板塊的認可,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判斷題材板塊的延續性。一個板塊如果不受國家支持,甚至受國家打壓,那麼它就很難有延續性,動不動就特停你的龍頭,動不動就出來批評問詢函,還會有誰跟進炒做呢。所以如果這個題材板塊受到國家扶持,那麼它的延續性就會比較好。

一個對股市能夠產生大級別影響的題材必然是能夠在國家和民眾生活中起到廣範而深遠影響的做用。例如新能源車,一帶一路,上海自貿區,共給側改革,醫藥改革,二胎政策等等。

2、題材的想像空間。

凡具備想像力的題材都是沒有上限的它的魅力超越傳統的定價估值系統,可以讓股票價格在任何高位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而沒有想像力的題材再大也是有上限的,這樣資金追逐的動力和出貨的風險就回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