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淑新:情傾紅土地的扶貧人


廖淑新:情傾紅土地的扶貧人

廖淑新在廣東省汕尾市陸豐金廂鎮下埔村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廖淑新:情傾紅土地的扶貧人

圖為廖淑新(左)在關愛貧困戶村民

窮在他鄉有遠親。已是耄耋之年的黃安日老人壓根沒有想到,雖然膝下無子,但活到90多歲時,200多公里之外有一位素不相識的人將自己的晚年生活關愛到無微不至。

這個於黃安日老人來說勝似親人的大愛者,便是深圳市羅湖區委黨校派駐汕尾市陸豐金廂鎮下埔村的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廖淑新。

2016年5月,進駐下埔村那晚,廖淑新推開組織安排在村委會二樓的工作室兼臥室的窗戶,望著村委會對面大片的灘塗和茅草地,還有空寂的村莊,不禁想起了八旬老父支持他駐村扶貧時說的話:“你這是拿著政府的錢去做善事,有什麼理由不幹好呢?”眼下這塊將要紮根幾年的土地,一遍荒蕪,如何才能儘快打開工作局面,如何才能幹好呢?

只有幹才是硬道理。思忖一夜,廖淑新若有所悟。第二天,他便會同村幹部開始走村入戶精準識別貧困家庭。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仰或是雙休日,他都在各個農家進行摸排,整整20天的日夜走訪,下埔村每一個農戶家庭都留下了廖淑新的足跡。白天訪農家,晚上則登錄廣東省扶貧系統錄入信息,終於趕在2016年端午節這個村民相聚的日子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完成了下埔村114戶、444人的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

在摸排走訪中,廖淑新發現村民黃安日年老多病,兩眼雙盲的獨生女兒已經40多歲,一直隨他生活,家裡還有一名未成年的外孫女。女婿因為難以承受家庭負累獨自離開後,黃家便完全沒有了勞動力,全家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生活難以為繼不說,三口人居住的屬於極度危房,時刻都有倒塌傷人的危險。儘管廖淑新幫助其申請到危房改造指標,但是,四萬元的幫扶資金要建一座房,無論怎樣都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事。在發動全村黨員幹部捐款資助的同時,廖淑新將黃家的貧困情況向深圳市羅湖區委黨校領導進行了專題彙報,黨校領導倡導幹部職工也積極捐款援助。兩方面的捐款達到十多萬元,加上幫扶資金,終於在2017年底幫助黃家建起三間新房。

因為家庭貧困,黃安日未成年的外孫女不想繼續讀書了。2019年暑假前,小姑娘找到廖淑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並懇請幫她找一份工作賺錢養家。面對懂事的孩子,早已為人父的廖淑新心疼且欣慰,“你不讀書就很難改變命運,沒有豐富的知識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廖淑新父親般的耐心勸說並鼓勵她堅持讀書完成學業,同時承諾幫她找暑期工和寒假工賺錢補貼家用。廖淑新的關愛,給了小姑娘繼續讀書的堅定信心。在當年暑假,廖淑新幫助她在洲渚村的服裝店找到一份暑假工,並且,在深圳聯繫到一位愛心人士,將小姑娘讀書的費用全部承擔下來,解除了她的後顧之憂。鑑於黃安日老人需長期服用心腦血管藥物,而按照有關政策規定,這種藥品費用不住院便沒有報銷,加之黃家距離陸豐市區的醫院來回足有五十多公里路程,要住院很是不便,廖淑新又出面協調幫助其在鄉村衛生院解決了服藥問題。

廖淑新:情傾紅土地的扶貧人

圖為廖淑新(左)到貧困戶蔡光裕家中走訪瞭解其生活情況

不僅僅黃安日一家,全村的貧困群眾都是廖淑新的牽掛。下埔村是廣東省定貧困村,這裡的每一個貧困村民都需要幫助。

幾年來,在廖淑新的協調努力下,深圳市羅湖區委黨校聯合汕尾職業技術學院,先後多次組織大學師生前往下埔村開展陪伴、關愛留守兒童、整理村容村貌、宣傳各種助學政策等幫扶活動。他到汕尾市殘聯為殘疾貧困戶申請輔助器具輪椅;聯繫羅湖區委黨校組織學校教職工為下埔村為白血病患者募捐;協調相關部門,為下埔村貧困戶中無戶口的村民辦理戶口登記工作;為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村民提請社會救助;督促落實教育扶貧政策,為下埔村100名享受義務教育和高中、大專、本科在讀學生申請生活補貼和學費減免;跟蹤落實基本醫療保障扶貧政策,全額資助貧困家庭成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為下埔村461名貧困人口100%購買醫療保險;他全程協助28位殘疾村民申報評殘......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都是愛。在下埔村的日子裡,廖淑新用心丈量著扶貧路,給貧困戶帶去了實實在在的溫暖。

廖淑新:情傾紅土地的扶貧人

通過發展紅色旅遊,帶動貧困村的經濟發展。圖為座落在下埔村的金廂紅色文化館

廖淑新:情傾紅土地的扶貧人

圖為下埔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廖淑新(右)和下埔村黨總支書記黃宗輝(左)在村民廣場介紹下埔村的紅色文化

在下埔村黨總支書記黃宗輝的眼裡,廖淑新簡直就是一個工作狂。“廖書記已經和村民融為一體,老百姓家裡有什麼事都會找他”,黃宗輝說,在下埔村的四年多時間裡,廖淑新經歷了四次颱風。“每次颱風來臨,廖書記總是將貧困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帶領村裡的黨員幹部將有可能遭遇危險的群眾轉移到村小學和村委會或中心幼兒園,以及安全有保障的鄰居家,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安置妥當,他還要給群眾送水和方便麵,有的還要送棉被等生活用品,保障其生活需要。

下埔村沒有主導產業,廖淑新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提出“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理念,開發紅色旅遊項目,同時,引進優秀企業,開發田園綜合體,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充分整合資源,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幫助貧困戶進一步增強“造血”功能,打造長期穩定的脫貧致富基礎。

這是一塊紅色的土地。1927年南昌起義後,周恩來由葉挺、聶榮臻、楊石魂陪同,在下埔村的黃厝寮自然村村民黃秀文家養病近旬,後從金廂鎮洲渚村渡海安全抵達香港。正是這段紅色記憶,為下埔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埋下了希望的種子。講好紅色故事,發展紅色旅遊,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幅紅色發展藍圖在他心裡構成。說幹就幹,在各級黨政和有萬科集團的援助下,金廂紅色文化館、村民廣場、周恩來居址廣場等設施相繼建成,至今已吸引了超過80萬人次的參觀者前來追憶紅色革命歲月,為村民帶來了過百萬的紅色旅遊收入。

2019年,下埔村接待各地遊客50萬人次。廣東省黨史辦頒發的“廣東省革命遺址——周恩來同志養病居址舊址”、“廣東省中共黨員教育基地”相繼在下埔村掛牌,該村整個紅色旅遊項目完全建成後,每年可吸引培訓和參觀遊客30萬人次,給村集體帶來300萬元收入,並帶動農戶就業、農產品銷售,實現全村農戶人均年增收4000元。

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2019年下埔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00元;村集體收入達到52萬元。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新農村示範村均通過省級驗收,實現貧困戶100%退出、省定貧困村出列工作目標。

照常理,扶貧幹部駐村三年大都將進行輪換。在下埔村扶貧的日子裡,當地黨員幹部群眾和廖淑新已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要輪換了,大家紛紛請求他繼續幫扶下埔村,金廂鎮黨委直接發公函到深圳市羅湖區委黨校,希望廖淑新能夠留下繼續下一輪幫扶。“其實我心裡明白,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民宿、農家樂、田園綜合體……這些打算做的事,如果沒做成就走了,會愧對下埔村的人民”,廖淑新說,自己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有責任堅守使命,所以選擇留下,“繼續用心丈量我的扶貧路”。 (易建成 楊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