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裡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前幾天,我貼了兩組拍攝於17年前的無錫市老北塘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舊景照片,引發很多60後、70後以及80後對過往歲月的美好回憶。很多人都是童年生活在這裡,雖然大多早就搬遷到別處的新居了,但從照片裡看到自己童年生活和學習過的地方,感到分外親切,記憶的閘門被瞬間打開,懷舊的情愫一發不可收拾,…… 在90後都已經覺得老了的今天,我們豈不是真的老了。因為聽說民主街一帶拆遷已進入最後階段,趁著週末天氣不錯,我時隔17年再一次踏上三里橋和民主街一帶,以期留下拆遷前最後的影像。本篇我將用同一地點新舊兩圖對照的形式展示給大家。上圖就是在吳橋東路拍攝的,上半圖攝於17年前,下半圖攝於2天前,我們發現吳橋東路(北塘大街)17年間又被拓寬了一次。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從普濟橋向東拍攝內塘河及兩岸民宅。發現河浜右手邊的小高層(禾嘉苑)17年前就有了,但左手邊民主街邊上的破舊民居已經被一個新建的高層小區(新歐風花園)所代替。原本破舊的民主街也已經被加高了的駁岸替代,綠化鬱鬱蔥蔥。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17年前破舊的霞美路民居與高層新歐風花園的對比。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內塘河上連接民主街與解放電影院的那座小橋已經被拆除,和解放電影院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民主街86號無錫三里橋天主堂,這座有著300多年曆史的天主堂,在世紀之交重新整修過,所以17年來變化不大。但是旁邊新建了一座62米高的鐘樓,很是壯觀。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原解放橋小學的一座教學樓,已被修繕一新,看樣子成了天主堂的一座辦公樓。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天主堂大門一側的小賣部已經被拆,改建了天主堂大院的有著中式風格的新大門。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17年前拍到兩個大媽生煤球爐的地方,原本煤渣磚砌的圍牆已被改建為更為考究的鏤空琉璃瓦圍牆,只是這裡的居民已經基本搬空,很多舊民宅上寫著大大的“拆”字,原本充滿的生活氣息早已蕩然無存。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我找到17年前拍攝的北塘大街這一段,原本拆成一片廢墟的地皮上早已矗立起一片新建的高層民居和商業用房。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17年前尚存的幾戶臨街老店鋪早已灰飛煙滅,但經過仔細比對照片,發現其中一家經營漁具繩網的店鋪居然向西北方向挪了數百米,搬到了三里橋另一端的吳橋東路,依然頑強地生存著。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有著悠久歷史的黃埠墩在短短的17年裡,島上的小樹長勢喜人,已經把島上兩層高的樓宇掩蓋得嚴嚴實實。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記憶中坡度很陡的三里橋,因為兩堍地基的加高以及橋面變寬的緣故,坡度看上去非常平緩了。

時隔17年前後照片對比,江蘇無錫三里橋民主街一帶的滄桑變化

從明清開始熱鬧了數百年的無錫米市,如今早已銷聲匿跡,惟留下這個新建的牌坊,孤零零地矗立在運河旁,上刻“無錫米市”四個大字,算是對消失了的無錫米市的一種紀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