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肇周路是一条被大家一直遗忘的一条上海小马路,在两三年前可谓是风生水起,如今的肇周路虽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却还是保留着老上海原生的魅力。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上海的人,也是第一次往这边走,附近几条街道倒是走过几遭。相比较小南门、城隍庙,这里更多的是生活感,尤其是晒在竹竿上的衣服和被褥。

街道上的人慢慢地多起来了,骑车的人们和路人们都戴着口罩在街道上活动着。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肇周路在上海市市区西南部,南市、卢湾两区界路。北起万生桥路,南至徐家汇路。长917米,宽11.2~24.5米,车行道宽7.0~17.4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筑,因填肇嘉浜、周泾筑路,故名肇周路。

以前的肇周路是上海美食一条街,如今还在营业的只有少数几家。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民警也都戴着口罩视察着每家商铺的运作情况。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肇周路66号,有时候路牌都是令人发现的小惊喜。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在肇周路的拐弯处,是吉安路,也很小巧的一条上海老马路。卖着打折的杂货,优惠的价格非常便民,甚至在路边的沿街商铺看到了10元5袋的芝麻汤圆,应该当即买下,现在再回去找,可能又要兜兜转转。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位于隔壁街的大肠面,是上海人儿时的回忆,能够坚持开下去一定是有原因的。平常的这家面店,一排就要一小时起,有幸在夜晚的九点前往,只排了一刻钟就吃到这碗面。大肠拌面,还有些甜滋滋的感觉,也很有嚼劲。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路边一家已挂上“营业中“的店家,不锈钢的铁门很大,红色的挂牌给人舒适的感觉。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从街角看过去,一排楼宇都是上海的老平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公房”,还有一床花被单挂在竹竿上。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贴“福”字以及春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了,现如今的上海本地人家还是延续着这一传统,既能辟邪,又十分喜庆。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街角的老阿姨悠然自得地看着手机,仿佛外面的世界与她无关,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遨游。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在拍摄街角的时候,偶尔会有行人或者骑车的人看向镜头,也是一次不错的捕捉。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只用文字去描述的广告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见,应该是一家音乐世家,或许是一位爱好音乐的老爷叔在经营着,年轻人都出去闯了,长笛400元的价格已很少见。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如今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店里也少了很多活力,仅有的店员也因为没有生意而玩着手机。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开在老街道上的一家咖啡店,上面还有用竹竿晾着的衣物。或许坐在咖啡店内,往门外一看,老城厢的风景让人会特别怀念吧。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上海人的“小机智”就体现在改造上了,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BMW牌残疾车,想必他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儿啊。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衣架上晾着冬日的羽绒外套,老奶奶慈祥的靠着栏杆笑着,正晒着阳光的狗狗也十分舒适地感受着这世界的美好。

上海味道 | 肇周路的大隐隐于市,晒在竹竿上的衣服被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