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鄉野傳說


寶雞鄉野傳說

翻閱《金臺區志》,關於古道驛站記載:自古以來,渭河、硤石河構成天然通道。秦時開闢多條道路,西通隴西,南逾秦嶺,東連豐鎬,其中馱道有:寶雞-硤石-車轍鎮-香泉-赤沙-通洞-黃家十字-天水縣;還有一條:寶雞-縣功-新街-八渡-隴縣(馱道)。

這兩條路今天依然可行,只不過都是柏油路。我們選擇從縣功鎮進入香泉鎮,再過赤沙鎮,最終到陝甘交接的孟家塬,這條公路叫縣孟路,全長約為70公里。基本都是盤山繞水而行。

山裡的雨說下就下,因此而增加了我們行車的難度,但緩慢行駛而又使我們有更多時間來欣賞雨霧中的西山。縣功鎮一帶公路兩側的村莊較多,使我們感到驚訝。好在新農村建設和扶貧工作搞得熱火朝天,使山裡的村莊與外界沒有多大區別,全部是粉刷一新的磚房,較為集中的地方都有超市、加油站、學校。翻越旋瓦山、西武當山,這條路也是許多戶外驢友較為關注的地方,常有人結伴進山,探險獵奇。我們自然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看的。

香泉鎮的孫家村就在鎮口的路旁,傳說是唐代長孫皇后的孃家。這裡現在還有長孫皇后的墓冢,但大多數人認為,應該是家鄉人為了紀念長孫皇后而建的衣冠冢。當我們想去看看時,有村民卻告訴我們,沒啥看的,就一土堆。

在西山一帶,有長孫皇后小時候放羊、遊玩的傳說,也有後來回鄉看病治瘡的傳說,而在車轍村的故事更為完整。村史館中記錄,長孫皇后回鄉省親時,因路旁過廟會燃放爆竹,致使馬受驚而將路旁一棵柏樹撞傷的故事。而那棵柏樹被村民保護了起來,今天依然挺立在風中。

在赤沙鎮馮家河村路旁,有兩棵枝葉茂盛的小葉樸,需要四五個人才能圍抱。樹上邊的牌子顯示這種樹屬於榆科,樹齡1008年,立牌時間是2018年12月。由此推斷,這兩棵朴樹應該是公元1010年左右栽植,而此時正是歷史上的北宋年間。這兩棵樹幾乎成了當地人地標,如果說走到哪了,當地人會說,到花苞樹下(音)。至於為什麼把朴樹叫花苞樹,沒人能說的清。

與朴樹合影後,繼續向西約3公里即到赤沙鎮,這也是寶雞最西邊的古鎮了。赤沙最有名的就屬血社火,當然是在每年的春節才上演。過了赤沙行20餘公里,就到陝甘交界,我們就此返回。

由赤沙鎮向南約5公里,有一座山叫方山塬。村裡的老人講,唐朝時這裡曾修建多座廟宇,時至今日,附近還有個村子叫三寺村。村幹部說這裡曾經有三個寺廟,但叫什麼名字已經說不清楚了。而三寺村旁邊就是寧裡巴村。關於寧裡巴的來歷,村裡老人倒是能講的上來。他們說這裡曾是南宋時期名將吳玠、吳璘部下楊政將軍帶兵把手的地方,原來叫“營裡邊”,後來被叫了諧音。傳說在公元1187年,楊政帶兵曾與金兵在此塬有過三次大的會戰,而當時的三座寺廟就毀於戰火中。現如今,塬上還保留有宋金戰後的石界碑一塊。

由此可見,作為交通要塞的西山,在歷史長河中的並未能躲避連綿的戰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