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蹄馆之战

公元1593年,岁次癸巳,于去年腊月二十五日渡过鸭绿江的明朝大军,在正月初六至初八日发动了光复平壤的战役。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据《宣祖实录》记载"上曰:相持几时乎?德馨曰:辰时接战,巳初陷城矣。"早上八点开战,九点多就攻壳城池了。明朝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实证。大伤元气的小西行长撤出平壤,逃往南部。

自从去年四月倭酋丰臣秀吉命令15万8千7百人西征朝鲜以来,朝鲜陆军几乎一触即溃。短短两月,"三都守失,八方瓦解。"朝鲜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了,李如松率领的明朝大军收复平壤令朝鲜君臣对明廷感激涕零。李如松这位刚刚在宁夏平乱的大功臣更是春风得意,倭寇在他的心里已经是强弩之末。

  此时,朝鲜传来情报,王京汉城(今韩国首尔)空虚,李如松认为王京唾手可得。"癸巳朝鲜之役,平壤大捷,李如松以平殄在迩,不欲他兵分其功,潜率家丁二千人夜至碧蹄馆。

此时李如松的老毛病又犯了,自幼追随父亲李成梁的他,深得父亲"深入捣穴"的精华。加上刚刚大破倭奴"气益骄",又不想让南兵抢夺功劳,于是便率几千骑兵前往王京。在前锋查大受在砺石岭斩获几百日军后,发现该部被围攻,于是查大受率军撤到了碧蹄馆。

碧蹄馆之战

李如松得知后,便领军前往救援。李如松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王京已经空无一人,对方全部倾巢而出,围攻明军。面对数倍的倭寇,李如松并没有退缩,奋力杀敌。征韩伟略中记载了这场战斗:"奇兵宗茂、秀包等见机而下山,直冲如松中军,隆景亦纵横奋击。而如松兵有节制,进退自在。两雄相会,战甚苦,自巳至午。"

由于处于包围之中,李如松决定尽快脱离此处,他与骁将数十人亲自冲锋,在马上用弓箭射杀倭寇,但终还是"势不能支",无法对抗兵力众多的倭寇。李如松见状,便指挥明军撤退,他亲自殿后。幸亏这时驻守马山馆的副将杨元率一千余人来救援。奋力冲杀后,李提督在诸将的保护下总算安全撤退。

碧蹄馆之战

碧蹄馆之战是万历朝鲜战争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战对于日军来说遏制了明军的进一步军事行动,明军则是由攻到守的战略方针改变。后世分析碧蹄馆之战失利的原因时,大多学者都认为是如松轻敌冒进,这个缺点也是导致李如松最后死于蒙古部落埋伏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