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傳聲】戰鬥到武漢整體出艙那一刻

劉夢華 山西省第十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太原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醫護傳聲】戰鬥到武漢整體出艙那一刻

丈夫在山醫大二院發熱門診值守,我在湖北抗擊疫情一線奮戰,兩個兒子,大的9歲,小的6歲。年邁的母親說:“你是爸媽的女兒,也是黨的女兒,國家有困難需要你,你理應衝在前面,什麼也別說,孩子你放心。我們在家等你完成任務歸來。”

這個春天,永生難忘。

2月20日,滿懷共產黨員的使命感,肩扛呼吸專業醫生的責任感和同新冠病毒做殊死搏鬥的激昂鬥志,深埋下對孩子和家庭的不捨,我隨山西省第十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武漢。

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隔離病區的戰鬥歲月,深深地感受到了醫生這個職業的崇高,被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醫護、患者各個群體“愛”的力量震撼著、感動著,我們以愛為名,與時間賽跑、和病魔鬥爭,竭盡全力守護著武漢同胞。

還記得第一次到隔離病房值班,心裡忐忑不安,清晨早早起床,腦海裡重複回憶著穿脫隔離衣和防護服的各種流程,早飯要吃飽飽的,但不能多喝水,避免出現“三急”。

到了醫院,和夜班同事交接好病人病情後,我和戰友太鋼總院的王躍敏、太原市中心醫院的林世欽穿戴好防護用品,穿過一道道門進入病區,看到患者的那一瞬間心靜了下來。原來這裡和自己原先工作的病房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心情立刻放鬆了許多。

我們仨的分工是這樣的:兩人查房,一人處理醫囑、安排開藥、開核酸檢測、胸部CT檢查,還要處理隨時出現的各種問題。

病房裡有一位姓姚的65歲男性聾啞患者,用手比劃幾遍,看上去很焦急。我們想要幫助他,可溝通不暢成為最大的難題。正在我們著急萬分、手足無措的時候,上級醫師郝軼群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用值班手機和患者家屬互加微信,連接視頻,家屬把患者的手語“翻譯”給我們,原來患者是上腹部不適。患者焦慮的情緒隨之緩解,家屬放心了,我們仨也鬆了一口氣。接下來經常讓他和家屬視頻,瞭解他的感受、滿足他的需求、向家屬報平安,醫護人員成了他在隔離病區的家人。這樣溫暖的醫患故事還有很多,每天都在不同的醫院、不同的病區上演著。

隨著病區最後一名患者轉入雷神山醫院,我們圓滿結束了在中南醫院的工作任務。在20多天的時間裡,我幾乎經歷了人世間所有的情緒:為患者日漸康復激動、開心,因為聽到患者家中有親人離世陪他們一起落淚、傷心,像親人一樣關心和鼓勵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這20多天的戰鬥,讓我體會到醫患之間沒有血緣的愛,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醫患之情,比窗外的春天更溫暖人心!

經過簡短整休,大家摩拳擦掌、信心滿滿奔赴新的戰場!作為白衣戰士,我們不停頓、不大意、不放鬆,堅持到底,我們將以愛為名,竭“晉”全力,英勇戰鬥到武漢整體出艙那一刻。

(山西日報)

審核:李惠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