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失敗只因低估了他,是誰呢?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漢失其朝,群雄共分之。

——題記

導語:曹操官渡之戰消滅袁紹後在北方一家獨大,雄心勃勃的他親率八十萬大軍南下想要平定孫權、劉備一統天下。在這種形勢下,孫劉抱團取暖聯合抗曹的同盟形成。終於曹操與孫劉兩家在赤壁大戰,曹操鎩羽而歸,劉備則趁機奪取荊州獲得了一塊夢寐以求的落腳點。但荊州乃是東吳西邊的門戶且在攻打荊州的過程中東吳出力最多,東吳豈肯將荊州拱手讓與劉備。此後荊州問題一直懸而未決,為孫劉兩家關係破裂埋下了隱患。

劉備失敗只因低估了他,是誰呢?


劉備一生成也孫權,敗也孫權。孫劉聯盟避免了劉備敗亡,夷陵之敗則搭上了自己姓名也斷送了蜀漢大好前程。對於劉備而言孫權是貴人、大舅哥也是索命鬼。他曾戲耍孫權娶其妹、佔其地,氣死周瑜哭退魯肅也曾一夜之間奪取東吳十七座城池。但終究還是敗給了孫權,賠上了自己的二弟、三弟還有蜀國的七十萬大軍。這一切全是因為他低估了孫權的實力,以為碧眼小兒不足為慮造成的。

一、劉備過於自負以為可以把玩孫權

劉備“借”荊州遲遲不還,用計哭退魯肅,還讓視孫權兒子為“犬子”的關羽鎮守荊州。擺明了是要賴賬,孫權下聘想讓兒子娶關羽女兒為妻卻被關羽拒婚蒙受奇恥大辱。關羽冒犯孫權的事其實他應當過問一下的,可他卻沒有。在這種情況下, 劉備還幻想著孫劉聯盟永固還不派兵增援關羽,一心想著北伐取漢中進軍中原,真是沒把孫權當回事兒。由此可見,劉備真是自負。

劉備失敗只因低估了他,是誰呢?


二、劉備天下梟雄怎奈何孫權也是個明白人

劉備自起兵以來,久經沙場、征戰無數,力扛董卓、袁紹、曹操、呂布、馬超等曠世英雄何其壯哉!反觀孫權只會成口舌之力無半點武略,輕率大軍十萬奪取合肥結果被張遼八百人打敗還折損了太史慈將軍,拼盡全力打贏赤壁卻又失去了荊州。孫權單挑不過曹操,聯合劉備又討不到半點便宜。設宴伏擊關羽但卻讓其單刀赴會全身而退,諸多敗績可謂狼狽。在這種情勢下,與其聯劉抗曹還不如聯曹抗劉。所以,司馬懿書信一封孫權也就奪荊州了。

劉備失敗只因低估了他,是誰呢?


三、江東子弟多才俊孫權其實不是好惹的

正如曹操所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自幼聰慧,坐鎮江東保一方平安可謂守成之君。有人說,曹操腹黑劉備臉厚,孫權則是黑厚參半。事實也卻是如此,孫權與曹魏徵戰多年。孫權的哥哥孫策就是曹操害死的但他卻恬的下臉來向曹丕稱臣還受封吳侯,可謂臉厚。孫權晚年為了鞏固帝位迫害陸遜一家,東吳幾任大都督都是壯年而夭可能與他也有關係,可謂心黑。

劉備失敗只因低估了他,是誰呢?


孫權把東吳治理的有條不紊,其理政能力是一流的,幾次打退曹操的進攻讓曹操有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其麾下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武將,文成有諸葛恪、張昭等大儒。文臣武將各盡其職,進言納諫、賞罰分明也算一方豪傑。

劉備失敗只因低估了他,是誰呢?


劉備一世英明,卻栽在了自己小自己幾十歲的的大舅哥手裡。歷史真是給他開了一個偌大的玩笑,舉全國之力伐吳卻敗在了小小的夷陵。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他太輕敵了,不帶諸葛亮這等謀臣,馬超、趙雲這等悍將在關羽、張飛相繼去世之後自己隻身一人前去伐吳真是太草率了。

作者簡介:晨曦水滴人生感悟,90後文學男,喜愛文學、藝術、自媒體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