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疫情之下,企業數據向善三部曲

IT時報記者 孫妍

疫情爆發以來,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到各個媒體平臺看疫情數據,每個人都成為了深度的數據消費者。當下疫情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企業何時復工更為安全妥當?

全球知名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提出了數據向善(Data for good)的理念,在這個特殊環境下,企業的CIO(首席信息官)們最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哪些科技可以幫助企業做更好的決定。

Gartner研究總監孫鑫解釋道,數據向善是指企業跨越自己的邊界,利用數據分析形式影響社會。其表現形式是將數據分析技術及服務限定條件的免費釋放出去,讓更多人針對某一個社會問題的數據源進行數據分析。

Gartner:疫情之下,企業數據向善三部曲

Gartner研究總監孫鑫

去年的達沃斯論壇上,所有大佬都很焦慮,有人擔心科技革命、有人擔心丟掉工作、有人擔心數據安全。當馬化騰將“科技向善”上升為騰訊的願景和使命之時,馬雲提出,要用科技來對抗疾病、環境汙染和貧窮。“科技公司要用向善的心態,商業的手法做好事,為世界帶來好的改變。”李彥宏也提出,只有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處理好機器與人的新關係,我們才能更多的獲得人工智紅利。

短期:借開放數據解決自身業務問題

孫鑫介紹,疫情期間,人們居家隔離時更為信任連鎖餐飲的安全措施,這也讓麥當勞、KFC、星巴克等傳統連鎖餐飲企業App下載量增長了43%。但前提是,這些連鎖餐飲在前幾年就做好了數字化的變革。在過去幾年中,Gartner調查發現,38%的CIO都會選擇數據分析作為企業變革的基礎科技。

經過疫情的考驗,更多企業意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對傳統企業來說,短期內最重要的是,利用政府或有關機構發佈的公開數據,給員工一個統一的信息源,從而指導企業在合適的時間復工復產。

Gartner:疫情之下,企業數據向善三部曲

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平臺

例如,丁香園就將確診、疑似、死亡等數據,通過API開放給了企業使用。

大家對於拐點何時到來相當關注,但是如果數據質量沒有把控到位,不準確的預測對企業來說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長期:員工的數據素質教育

無論是數據質量還是員工教育都是一個長期過程,企業應該拿已有的開放數據去做更有意義的疫情數據分析。

什麼才是有意義的數據分析?孫鑫列舉了幾個案例。

百度地圖等工具都推出了疫情地圖,只要只要輸入自家地址,就能檢索附近有多少確診案例,對民眾出行進行指導。

那麼,企業是否可以在地理緯度分析的基礎上做更多的互動呢?比如,加入在反欺詐風控模型、遊戲玩家匹配等場景中應用的圖譜分析技術,根據確診病例過去幾日的活動軌跡、接觸過的人,迅速找到可能被感染的人群,或者直接將其活動範圍畫出來以便隔離,防止進一步傳染。

在疫情期間,很多企業將自己的數據分析軟件、技術開放出來,這些項目被稱為數據向善(Data for Good)項目。例如,TigerGraph在疫情爆發後將自己的圖數據庫開放給中國政府公共事業單位和科研機構,以便更好地甄別、切斷傳染源。

數據向善項目對員工的數據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孫鑫認為,企業應該在平時鼓勵員工更多地參與數據向善這類公益項目,以提高自身數據素養。

阿里巴巴的天池大數據競賽平臺,便是利用公開數據源做公益項目,並給予獎金來激勵數據科學家、數據分析人員來共同解決疫情緊迫的狀況。

Gartner:疫情之下,企業數據向善三部曲

阿里天池大數據競賽

知名開源平臺GitHub上出現了一個自發的公益組織——“武漢2020”,數據分析人才彙集到這裡,通過數據分析工具解決疫情中的問題。

Gartner:疫情之下,企業數據向善三部曲

GitHub公益組織“武漢2020”社區

增強分析:結合內外部數據投入戰“疫”

一個300張CT片的病例,企業如何藉助數據分析幫一線醫生減負?春節期間,中國人口流動頻繁,如何利用數據分析幫基層防疫工作減負?

Gartner給出的答案是增強分析,這是其在2019年提出的十大創新技術之一,主要是幫助企業以非常低的數據分析門檻去做更深層次的分析,讓用戶能夠以無感知、不用寫代碼,甚至不用拖拉拽的形式就可以去把數據分析做出來。比如可以通過一個搜索引擎直接進入關鍵字,然後這個系統就可以自動出現一些圖形圖表來解答你想問的問題。

CT掃描是檢測新冠病毒肺炎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但是一個病例就有至少300張片子,一線醫生無法負擔繁重的閱片壓力,阿里巴巴達摩院開發出了一套AI系統,可以輔助影像醫生提高閱片效率,降低醫生的壓力,這就是一種增強分析用例。利用AI,機器學習能力將繁複的工作量有效降低。企業的CIO及政府領導應該瞭解到,增強是通往自動化的途徑,並不會完全取代勞動力,而是讓人去做更有戰略意義的事情。

Gartner:疫情之下,企業數據向善三部曲

還有一種方式是,結合公開數據和企業私有數據來進行數據向善項目。

在復工復產的節骨眼上,量體溫、信息登記都給防疫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三大運營商都推出了類似健康碼的工具。以聯通大數據為例,電信運營商可以定位手機與哪些基站進行過通信,從而確定該用戶是否去過疫情重災區。當然這個查詢的動作,需要用戶自己輸入手機號碼進行授權,從而給到個人是否復工的明確指導。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其實背後蘊含著豐富的數據分析技術,從底層的大數據接入,通過基站數據的地理緯度分析,嵌入微信的嵌入式分析,用戶每次需要刷新的實時分析,都給企業建立自己的數據分析平臺提供了思路。

Gartner:疫情之下,企業數據向善三部曲

這些增強分析的應用,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使用者的門檻,也更好地發揮了企業內部數據在公益領域、社會治理方面的應用,中國企業也給全球數字戰“疫”提供了更好的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