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新冠:传染病史带来的教训

从历史看新冠:传染病史带来的教训


撰文 | 何柱威

制版 | 赵利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刘慈欣《三体3:死神永生》


从SARS、埃博拉再到新冠肺炎,人类不断在为蔑视自然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并且屡教不改,甚至轻视病毒所带来的危害。日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的一篇最新文章,从传染病史的角度剖析“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疫情,从不同的案例分析中总结传染病带给我们的经验与教训。


传染疫情的三幕剧


在1972年出版的《传染病的自然史》一书中,微生物学家麦克法兰·伯内特和戴维·怀特曾预言“传染病未来将是一个索然无味的研究领域”,他们承认总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高危新型传染病出现”的风险,但过去50年并没有爆发这样的疾病。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大概只有历史学家才会对流行性传染病感兴趣。


可惜的是,这个预言是错误的。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疱疹、军团菌肺炎、艾滋病、SARS、埃博拉病毒,再到目前的新冠肺炎,有太多的传染病不断威胁和扰乱人类的正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历史学家总会发挥重要作用:在他们眼中,找出社会如何应对传染病的正确方法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例如,查尔斯•罗森伯格从《鼠疫》中获得灵感,对一场流行疫情的爆发、遏制、解决过程进行建构——把流行性传染病疫情比作一部三幕剧:


在最初时,疫情的迹象非常细微,无论是处于自我安慰抑或保护经济利益的需要,人们往往忽略这种异常迹象,直到疫情的爆发和死亡的加速才迫使他们承认疫情的存在。


在第二幕,人们通常会追溯疫情爆发的起因,希望从中得到理性的或感性的合理解释。反之,解释也会对公众的后续行为产生连锁反应。正如目前各种囤物资一般,这些行为和疫情本身一样,同样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到最终,出于人们的共同努力或人类抗体的出现,疫情总会结束。正如罗森伯格所说,“流行病始于某一时刻,在一定空间、时间内进行,遵循一条不断增加的情节线,发展成一场危及从个人到群体性的危机,然后,逐渐走向落幕。”


目前看来,关于新冠肺炎的这场三幕剧,先是在中国上演,随后波及世界各国,成为了“全球大流行”。


传染疫情的历史分析


罗森伯格提出,传染病疫情同时为社会分析提供了取样装置——为人们揭示了在一个群体中,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在应对流行性传染病中,“责任追究”这一环节引起了历史学家的重视。

从中世纪欧洲的犹太人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商贩,总有特定的群体会受到人们的指责。通常,人们利用宗教、种族、民族、阶级、性别等因素构建话语体系,对不同群体进行社会划分、指责和追究。随后,各国政府会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如强制接种、实施检疫等。一般说来,这个步骤总是发生在特权阶级对无权阶级的干预中,由此导致社会冲突的加剧。


另外,历史分析另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是,医疗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往往不能兑现承诺。比如,在1798年时便得出“疫苗接种能够根治天花”的结论,但却花了将近180年才取得成功。1900年时,美国旧金山的卫生官员封锁唐人街,只有白人能够出入,试图通过这种办法遏制黑死病。显然,这种干预不能奏效。


梅毒是20世纪早期的一大高危传染病毒,从理论上说,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禁欲准则或遵守一夫一妻制,这个病毒是可以被消灭的。但正如美国一位陆军医疗官员在1943年所言,“性行为不可能不受欢迎”。当青霉素被研制用于根除梅毒时,部分医生却因担心青霉素消除对滥交的惩罚而不推荐使用。


以史为鉴,新冠防治应严防这些问题


从目前来看,在新冠疫情防治方面,中国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延缓了疫情的全球性传播,中国经验正在传向世界各国,如方舱医院、封城管制等,帮助其他国家有效控制疫情。那么,在历史学家看来,新冠防治还需要严防以下问题。


首先,病毒传播伴随着对群体的污名化。无论是1900年的旧金山瘟疫,2003年的SARS还是如今的新冠肺炎,反华敌对都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其他国家的人们往往把病毒与华人画上等号,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正名。


其次,流行传染病严重威胁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曾经的鼠疫、黄热病、埃博拉和现在的新冠肺炎,夺走了许多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高死亡率反映了医护人员乐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但同时也在向各级政府提了个醒——必须高度保护一线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人力,物资,合理运转机制”,保障生命安全与战“役”成功的兼得。


此外,作者同时认为,在应对新冠疫情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在防治其他“大威胁”——截至3月12日,新冠肺炎导致约5000人死亡,这个数字在每年美国流感死亡人数中只占少部分,但仍有许多美国人拒绝接种流感疫苗;中国每天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达5000人,在戒烟控烟方面的工作却总是有心无力。由此,作者呼吁人们在防治新冠肺炎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这些“大威胁”疾病,并出台与之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政策。


1976年,一场“猪流感”恐慌袭击美国,时任总统福特支持大规模免疫接种,当美国人因接种疫苗引发生病甚至死亡时,“猪流感”并未如期而至,成为福特后续竞选失利的导火索;1981年艾滋病爆发之时,里根总统忽视艾滋病的蔓延,却以压倒性优势赢得连任。目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并没有效仿里根的不作为,而是积极应对新冠疫情。


总的来说,回顾人类传染病史,我们能够反思出不少经验与教训,能够把正确的经验用于此次新冠疫情的防治当中,把错误的教训及时舍弃,这才算是真正取得战“疫”胜利。



参考文献:

[1] David S. Jones, M.D., (2020). History in a Crisis — Lessons for Covid-19. NEJM. DOI: 10.1056/NEJMp20043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