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經濟危機時現金為王,那怎麼抵抗貨幣超發導致的通貨膨脹?

Steven0128


經濟危機時說的“現金為王”,和抵抗通貨膨脹所採取的手段,是在不同的形勢下采取的不同策略,二者所對抗的風險是完全不一樣的。

首先,“現金為王”說的是對抗資產貶值的風險。大家都知道,在經濟平穩的時候,人們會把大多數財富放在資產而不是存款上,例如買入股票、債券、房產等,因為這些資產能帶來比現金多很多的收益。但是在經濟危機的時候,這些資產有大幅貶值的風險,相比現金也就是存款其貶值幅度會大很多,因此這個時候賣出資產,現金為王是正確的選擇。所以說,現金為王這個說法所對應的是危機時期資產的分配策略,與通貨膨脹無關。

其次,通貨膨脹時期下,持有資產比持有現金更有利,當然這個通脹我們指的是“溫和地通脹”。因為通脹時期,所有資產都是升值的,而且其漲幅會大於通脹率,因此持有資產是正確的選擇。換句話說,持有資產比持有貨幣更加能抵抗通脹帶來的貨幣貶值風險。

最後,我們來做個形象的比喻:就像一條資產價值曲線,Y軸左邊向上的斜率是很平緩的,這代表溫和地通脹時期;Y軸的右邊是斜率很陡峭的向下,這代表危機時期。那麼在Y軸左邊的時候,我們應當採取多資產少貨幣的財產分配策略;而在右邊的時候,則應當採取多貨幣少資產的分配策略。

我是空谷財譚,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金融危機時期,抵禦通貨膨脹率是不可能的!除非直接把錢花出去!

為什麼經濟危機時要“貨幣為王”?

其實,說經濟危機時“貨幣為王”也是不準確的,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經濟危機初期“貨幣為王”。

因為經濟危機初期,股市大跌導致各類資產貶值,包括樓市、股市、債市、黃金在初期的表現都是貶值的,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持幣觀望”。因為此時不管你購置何種資產都是貶值的,而我們不知道貶值的“底線”在哪裡。

隨著經濟危機的發展,接下來的避險工具或者說硬通貨開始變為黃金、生產資料和固定資產。因此“貨幣為王”不是讓你一直在經濟危機時期“持幣在手”,而是根據危機的發展程度,適時的“伺機抄底”。

為什麼貨幣超髮帶來的通貨膨脹無法避免?

經濟危機發生後,救市的首選手段不是貨幣超發,而是施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發行國債。如降息降準、量化寬鬆等。

只有寬鬆的貨幣政策無法救市時才採取貨幣超發的手段救市。

比如津巴布韋,津巴布韋經濟危機首先也是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但是不起作用。政府發行的國債也因為政府信譽喪失而無人問津,不得已才印發貨幣量,但是力度沒掌握好,最終導致貨幣超發、國家瀕臨破產。

上文我們說到經濟危機發生時各類資產都在貶值,這就是為什麼通貨膨脹率無法避免的原因。因為不管你購買哪種資產都是在貶值的,根本起不到“避險”的目的。

舉個例子,假如一國沒有發生金融危機,那麼我如何抵禦通貨膨脹率呢?假如通脹率是4%,銀行存款利率是6%,那麼我直接把錢存進銀行就可以了;假如通脹率是10%,銀行存款利率已經無法抵禦通脹率了,那我可以買房啊,房價增長率是15%,完全可以抵禦通脹率了!

小結:

所以說,“現金為王”並不是一直讓我們把錢放在手裡,而是要根據危機發展的進程“伺機而動”!

通脹率是無法在金融危機時避免的,因為各類資產都在貶值。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中年老劉聊財經


現金為王並不是一直拿著現金,如果真的是這樣簡單,那大部分人都可以在經濟危機中獲利了,而實際上是隻有少數人獲利,大部分人的財富會被掠奪。

為什麼現金為王。

經濟危機到來帶來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大量的資產開始貶值,比如房產會由人人爭搶的財富,變為一個人見人棄的垃圾。經濟危機中,代表財富的大部分資產會大幅貶值,此時如果繼續持有資產那你的實際財富就會隨著經濟危機而化為烏有。此時由於資產價格大幅下跌,非現金類資產變現困難,會出現雖然看著有錢,但實際上拿不出現金的結果,所以我們說現金為王。

正確做法應該是什麼。

如果我們真能夠把握住經濟危機到來,首先做的就是提前出售資產,變成現金。然後等待危機到來,篩選出優質資產,就是那些本來應該價格更高實際上由於經濟危機被誤傷的資產。在合適的時機大舉買入這些資產,然後靜待時機。經濟危機不會一直持續,等危機過後,優質資產自然會恢復本來價格,然後我們就完成逆襲

總之,經濟危機是普通人的一個機會,抓住機會就讓你少奮鬥N年。


談財論道


所謂的危機中現金為王,指的是可以有能力和時機買入低估資產,並不是針對通脹而言。而事實上,每次的金融危機中持有現金而買入低估資產的,遠遠跑贏所謂的貨幣超髮帶來的通脹水平。

從08年金融危機來看,國內的房產,國際上的美股,都是出現嚴重低估的典型時期。而如果在08年-09年買入房產,或者類似巴菲特在09年買入美銀,都是幾倍的盈利。

我國08年時,因為次貸危機影響國內經濟增速,導致了國內出現大量斷供,主要是炒房團集體資金斷鏈而大量拋售房產。我記得那時在深圳,大量的報紙廣告出售房產,常見不要首付,只要替業主接受月供即可獲得房產。而事實上,當時國內風聲鶴唳,沒有多少人敢於買入房產。而我一個朋友在深圳,買了金地的房產,當時價格7800左右,天天被老婆罵,後來很快在09-10年漲到1.5萬元。

而以15年之後來看,一個朋友的別墅和炒房的手頭多套房,已經無法支付月供,只能拼命賣出,還很難賣出。最後有的賠本,有的賺一點就賣出,結果在16-17年房價出現暴漲,直接漲幅超過30-50%。

而以巴菲特為例,09年因為美國次貸危機,美銀從40多美元跌到2-4美元,美聯儲緊急蘇困,進行國有化操作,而美銀繼續暴跌,期間巴菲特買入。而如今,美銀已經40美元。

而類似李嘉誠,總是在金融危機中買入土地和房產,或者收購上市公司。其成名戰就是80年代末,收購英資資本成為現在的和記黃埔。而在87年中英談判後港資大量出逃香港,引發房產拋售高峰,李嘉誠再度巨資買入土地和房產,最終成就了李嘉誠“超人神話”。

因此,從歷史經驗來看,危機中現金為王,指的是逆市買入低估資產,藉助危機的恐慌,可以折價和買到別人恐慌拋售的資產。相對於貨幣超髮帶來的通脹,往往是存款受到通脹稀釋貨幣購買力,但是對於低估的資產而言,往往能夠獲得數倍的盈利,自然不用考慮通脹的貶值影響了。


屠龍刀fei0598


先說一下,為什麼經濟危機十號現金為王?

經濟危機發生時。一方面,各類資產的價格都要下降,資產價格下降的意思就是錢更值錢了,你持有資產實際上是要虧的。另一方面經濟危機發生時人們最關心的可能是能不能吃飽。

19世紀30年代發生大蕭條的時候,三分之一的人失業,很多家庭想的就是怎麼樣才能吃飽飯。這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不可想象的,但其實離大家並不遠,如果真的發生大蕭條,全世界可能還會回到這種情況。

所以留著現金也有一部分意思,是保證你的生活。保障你和你的家人在經濟危機時來臨時。還能有有錢買飯吃。雖然大蕭條發生的概率比較小,但是我們不得不防。

怎麼抵抗通貨膨脹?

幾十年來我們的經濟一直飛速發展,大家沒有經歷過大蕭條,一直經歷的都是通脹,經歷的都是資產價格不斷上漲。

但是真正可怕的其實是經濟蕭條和通縮。所以發生經濟危機後並不是通貨膨脹,而是通貨緊縮。那我們為什麼經常看到通貨膨脹呢?

是因為我們所經歷的危機中,並沒有經濟危機。近幾十年來我們經歷的都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來臨時,股市會暴跌,然後大放水後通脹。而經濟危機到來後股市會陰跌,放水資產價格也不會上漲,只能物價上漲,央行不會這麼做。

為了防止通貨膨脹,我們確實要購入一些資產,但並不是現在,而是等資產價格便宜之後。

所以,現在要先保持現金為王,等資產便宜了,再把錢換成部分資產,防止通貨膨脹。


莫水宏觀經濟


首先要看前提,經濟危機時刻,這時候其他金融資產風險更大,股市、黃金和大宗商品這些風險資產都是走下跌趨勢,現在投進去十之八九虧損,因此,手上保留現金更為穩妥,現金其實是大概年,你購買貨幣基金或者銀行定期理財等都可以算。帶經濟復甦時,再拿這些現金資產去投資。


財經彪兵


經濟危機中現金為王,指的是那些金融大鱷們,手裡有資金,在各種物質變成垃圾價時,大比購進,度過危機後,物價回覆,也就是垃圾變黃金,危機非但沒有損失反而大賺一筆。對稍微富裕點的小市民而言,危機中一定要保有固定有形的資產和物質,危機過後,靜待反彈,從而恢復原有價值。對於那些危機前就是緊緊巴巴的人,你也不要擔心自己那點微乎其微的金錢,如果你又把自己那點可憐的資產換成了現金,損失最大的就是你這種人。比方說危機前你有30萬現金,危機中也就買點生活必需品保命,根本沒有能力抄底等待過後逆襲,度過危機後你雖然活下來,可你的資產消耗一空,你會更窮,所以說經濟危機受損害最大的就是原本的窮人,富人懂得操作後,危機後反而更富。有點資產的中產就保留好資產,以不變應萬變,會反彈回來的,窮人們就什麼也別想了,等著被大戶收割吧!


hb1234567890hbhb


前段時間橋水基金大佬達里奧曾經說過“現金是垃圾(Cash is trash)”,於是乎他大力度的持有美國債券,然後以債券為抵押,不停地買進股票,結果倒了大黴了。

看來還是老話兒說得對呀,“現金為王”。在經濟蕭時期,各種商品和服務價格都比較低,顯而易見這個時候,你有現金需要購買的東西,現在可以廉價消費了,如果你願意,還可以花些小錢兒到五星級酒店體驗一下總統套房的愉悅啦。

但如果你有上億的資金,考慮到現金趴在窩裡不能做到“以錢生錢”,擔心跑不贏通貨膨脹,那怎麼辦呢?

既然是現金,就要靠把流動性放在首位,因此建議多投資一些流動資產,比如大宗商品,如果你一個月以前投資鐵礦石,目前就增長了8%,如果投資玉米現在就上漲了3.2%,如果投資豆粕你就盈了4.6%。

為什麼投資農產品能盈利呢?其中的邏輯也是比較清晰的,貨幣超發、通貨膨脹,首當其衝受到衝擊的是“豬🐷”,豬要吃更多的飼料呀。

房地產屬於固定資產,本質上它不適合投資,如果要投資也要選擇在一個恰當的投資時間段,顯然例在“只住不炒”大環境下,房地產市場只會以穩定或者是弱勢運行為主。

股市的隨機性太強,一般散戶很難掌控,如果不信,你算一下一個月以前投資,目前你就虧了6~7%了,黃金可以據說是避險的較好工具,但由於它的流動性太差,也不太適合投資,況且目前價格比一個月前也降低了7%。

總之,經濟生活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都是有條件的,都是有一定的應用場景的,不要教條地生搬硬套,應該根據市場的變化,靈活地調整你的投資策略。

投資面臨不確定的未來,因此投資務必要小心。關於大宗商品投資及風險管理,請諮詢上海雅延。


宋天祥


經濟危機時代現金為王的目的是什麼?一是有流動性,有一定的現金儲備會應付各種天災人禍,經濟危機必然帶來物價漲,企業裁員等,如果沒有一定現金儲備可能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再就是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你可以在危機時代,用現金購買便宜的資產,房產,股票,甚至比特幣。那怎麼對抗通貨膨脹?一是可以放在銀行做一些低風險的存儲,理財,二可以視情況購入固定資產,證券等,並不是一直持有大量現金。只能說經濟危機時代,必要的現金為王。



虛擬人大空


其實我認為,“現金為王”並不是針對經濟危機來說的,如果真正發生了經濟危機,現金也不能實現保值增值,反而要想辦法抵抗貨幣超發導致的貨幣貶值。

1、關於“現金為王”的理解

所謂的現金為王,其實主要是從流動性的角度來說的,並不是從保值增值的角度,意思就是當一些資產出現價值被低估的時候,變現往往很困難,持有資產不如持有現金,因為現金具有較好的流動性。

比如現在全球股市大跌,持有股票顯然不如持有現金好,所以,對現在的股市來說,就是現金為王,同樣的情況,如果樓市價格下跌,房產想變現也非常困難,不如手裡持有現金靈活性好,這也是現金為王的表現。

2、關於發生危機要不要持有大量現金

有人認為經濟危機時期要遵循現金為王的原則,這本身就有失偏頗,縱觀歷史上各個國家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往往會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有時候扛著一袋子錢都買不到一袋子麵包,持有現金有什麼意義呢?所以發生危機的時候不應該把全部資產都變成現金。

危機發生之後,整個社會經濟變得蕭條,這時候需要尋求能夠避險的資產,而不是隻有現金,常規的避險資產有黃金,另外就是一些生活必需品,因為人要生存就離不開衣食住行,所以水電暖煤等公共事業類的資產往往具有避險的功能。

3、關於如何在危機的時候抵禦通貨膨脹

這個問題比較值得探討,經濟危機發生之後,物價會上漲,貨幣會貶值,資產價格會發生價值波動,在這個過程中,要想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是很難的,能夠保證資產減值相對較少,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比如最近,美國股市下跌了30%,原油下跌了40%,黃金下跌了15%,貨幣貶值5%,從這裡可以看出,不同的資產貶值幅度是不一樣的。

但是這是一種動態的變化過程,即便在股市下跌30%的情況下,有的股票可能下跌了50%,但是醫藥、消毒類的股票可能上漲了百分之30%。

隨著經濟衰退的進行,各種資產的貶值幅度可能還會發生較大變化,所以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保證投資某種資產可以在危機的時候抵禦通貨膨脹,我們只能跟隨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或者利用組合投資分散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