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疫情,科技是“撒手鐗”

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之一。

曾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天花上世紀70年代在全球範圍內被徹底消滅,這其中,疫苗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家迅速將疫苗研發作為重點攻關項目之一,沿著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多條技術路線推進疫苗攻關工作。

目前,疫苗研發工作正依照相關法律規定,科學、規範、按技術要求穩步推進,大部分研發團隊4月份都能完成臨床前研究,並逐步啟動臨床試驗。

3月1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說,我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目前總體上處於國際先進行列,不會慢於國外。

這是一次值得點讚的“中國速度”,支撐它的正是中國科技的綜合實力。

縱觀人類發展史,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與病魔較量的阻擊戰,也是一場與病毒賽跑的科技戰。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

2020年第6期《求是》雜誌刊登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科技是這篇重要文章的關鍵詞。

為幫助大家讀懂總書記這篇重要文章,《求是》雜誌配發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的編輯部文章《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一起來看!

(一)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科技的作用,反覆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在這次疫情遷延的不同階段、不同場合,總書記一直強調科技對戰勝疫情的支撐作用,對加快科研攻關作出一系列部署,比如:

在地位作用上,總書記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把科學防治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

在任務要求上,總書記要求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產品;

在科研組織上,總書記重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可以搞揭榜掛帥,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要求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綜合多學科力量,合力攻關;

在治療手段上,總書記要求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醫並重,優化診療方案,提高臨床救治有效性;

在時間進度上,總書記要求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急事急辦,力爭早日取得突破,等等。

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指引下,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科技戰線迅速行動,科技、衛健等多個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確定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爭分奪秒、掛圖作戰,短時間內取得了積極進展。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從多個方面對這一“積極進展”予以概括總結:

一是不到一週時間就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及時向全球共享;

二是分階段推出多種檢測試劑產品,滿足了國內診斷檢測的需求;

三是迅速篩選了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推薦到臨床一線救治;

四是採取多條技術路線並行推進疫苗研發,取得積極成效;

五是通過對病毒生存環境、傳播途徑方面的研究,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

六是短時間內構建了多個動物模型,為藥物、疫苗研發提供了重要支撐;

七是專家學者及時發聲、答疑解惑,穩定人心、堅定信心。

成績值得充分肯定,但挑戰依然嚴峻而緊迫。

總書記提到:“我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源頭和宿主、傳播途徑、致病機理、危害性致命性、診療方案、救治藥物以及患者康復後是否存在後遺症等,都還沒有完全搞清楚。”

怎麼辦?“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二)

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著眼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對下一步科研攻關工作作出七個方面的重點部署。

一一學習:

一是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切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繫的第一位問題。

疫情發生以來,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以真摯厚重的人民情懷,強調“盡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就“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切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對科研攻關提出明確要求。

總書記強調,“科研攻關要把危重症患者救治當作頭等大事,強化科研攻關支撐和服務前方一線救治的部署,堅持臨床研究和臨床救治協同,讓科研成果更多向臨床一線傾斜”。

二是推進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鏈條有機銜接,為有可能出現的常態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準備;

我國高度重視疫苗研發生產和管理工作,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依靠自身能力解決全部計劃免疫疫苗的國家之一,2019年更是制定了全球首部綜合性疫苗管理法律。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疫苗作為用於健康人的特殊產品,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對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推進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鏈條有機銜接,為有可能出現的常態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準備”。

一是“要加快推進已有的多種技術路線疫苗研發,同時密切跟蹤國外研發進展,加強合作,爭取早日推動疫苗的臨床試驗和上市使用”。

二是要求“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疫苗研發和產業化體系,建立國家疫苗儲備制度”。

三是統籌病毒溯源及其傳播途徑研究,搞清楚病源從哪裡來、向哪裡去;

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病毒溯源和傳播途徑研究,對整個疫情防控至關重要,必須全力弄清楚。”

但是,“這次疫情病毒很狡猾”,對病毒的認知還需要一個過程,病毒溯源等工作依然面臨很大困難,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要求“統籌病毒溯源及其傳播途徑研究,搞清楚病源從哪裡來、向哪裡去”,強調“新技術發展為病毒溯源提供了新的手段”。

四是做好患者康復和隔離群眾的心理疏導工作;

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既要重視生理健康,也要注重心理健康。

抗擊疫情,“心理防疫”也是重要戰場。如果不及時疏導和調適,就有可能演變成為這樣那樣的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社會穩定隱患”。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強心理疏導工作”。心理干預和疏導要遵循規律,發揮各專業優勢,動員精神衛生、心理健康、社會工作等各方面力量,因人因時、分類施策。

五是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把生物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深化了國家總體安全內涵。

從這一政治高度出發,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平時和戰時結合、預防和應急結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結合”,對“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部署了一系列重點工作,具體涉及五個方面:

“要統籌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體系化對抗能力和水平”;“要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佈局,完善疫情防控預警預測機制”;“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進入緊急狀態後的科研攻關等方面指揮、行動、保障體系”;“要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要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

六是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愛國衛生運動,是我們黨把群眾路線運用於衛生防病工作的偉大創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繼承和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並對“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指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取得顯著成效。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再次鮮明提出要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這一運動的內涵非常豐富,主要目標就是把廣大人民群眾發動起來,全民動員、全民參與,解決影響健康的突出衛生問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

總書記強調指出,“這不是簡單的清掃衛生,更多應該從人居環境改善、飲食習慣、社會心理健康、公共衛生設施等多個方面開展工作”。

七是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的國際合作。

病毒沒有國界,疫情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

疫情發生後,我國在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的同時,積極開展疫情防控的國際科技合作。這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國多點發生,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更加凸顯。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重要文章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同世衛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

這些要求,充分體現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的決心和擔當,為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國際合作指明瞭路徑。

(三)

為進一步幫助大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的重要論述,小編在此重點推薦2020年第6期《求是》雜誌配發的兩篇重頭文章。

第一篇:

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在戰勝疫情中發揮科學技術的關鍵利器作用 》。

文章信息量非常豐富,其中提到:

按照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部署,在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統一安排下,科技部會同衛健、藥監、教育等多個部門組建科研攻關組和14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成立9個重點工作專班,集中全國優勢科研力量,充分發揮多部門協同、跨部門聯合作戰的優勢,強化央地協同、軍民協同、產學研用協同,聚焦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5個主攻方向的重點任務,緊扣湖北武漢等抗疫一線救治的迫切需求,部署47個應急攻關項目,全力開展疫情防控科研攻關。

小編標註了相關數字,不難看出黨和政府推進科研攻關的信心和實力。這背後,就離不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拼搏奉獻。

正如文章所引用的馬克思金句:

“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於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拿自己的知識為人類服務”。

下一步,關鍵是要“把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重大部署轉化為科技界的自覺行動”。

提供強大科技支撐,作為國務院主管部委,本文非常權威,值得細細揣摩。

第二篇:

軍事醫學研究院院長張士濤同志和軍事醫學研究院政治委員江勇同志文章:《用科學戰勝病毒疫情》。

軍事醫學研究院,正是總書記3月2日考察時首先來到的單位。

新華社當時是這樣報道的:

2日下午,習近平首先來到軍事醫學研究院,聽取研究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的總體情況彙報,結合展板和實物瞭解疫苗和抗體研製、藥物篩選、病毒致病機理研究、快速檢測試劑研究和應用等進展情況。

在儀器測試樓,習近平察看了重大疫情應急防控藥物研究室,向堅守崗位、奮力攻關的一線專家和科研人員表示親切慰問。

他強調,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習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軍事醫學研究院堅決貫徹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指示,聞令即動、爭分奪秒,集中力量展開應急科研攻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充分展現了人民軍隊忠於黨、忠於人民的政治本色和敢打硬仗、善打勝仗的優良作風。

習近平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充分發揮突擊隊和主力軍作用,儘快研製出安全有效的疫苗、藥物、檢測試劑,全力滿足抗擊疫情需要。要堅持在疫情可溯、可診、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關,通過打這場硬仗,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產品,為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國家戰略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突擊隊和主力軍!文章分量,自不必說!

回望新中國歷史,黨領導人民一次次戰勝各類疫病,離不開科技利器。

今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科技利器必將更加有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再立新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