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信軍:疫情損失已經是事實,請留意第二輪衝擊和窗口機會

梁信軍:疫情損失已經是事實,請留意第二輪衝擊和窗口機會

來源: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

“疫情下的市場情緒是有時間區間的。我提醒大家,不僅僅是有一波。很可能還有第二波的衝擊。”

“圍城之下,直播58天”,復星集團聯合創始人梁信軍老師從宏觀經濟角度,破解本次疫情與非典有何不同、貨幣政策有何難點、市場情緒區間與機會何在。

以下為演講精編:

大家好!開講之前,我要特別問候湖北武漢的同學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走出來,請再堅持一段時間。

我認為疫情的問題一共會持續3—5個月。而我今天重點要講的,核心就是一句話:我們不要“浪費”這場危機。

1 警惕第二輪衝擊

滯脹是貨幣政策的難點

這一次疫情帶來的危機,我們要承認的是,基本會使一季度的損失非常大,這已經是事實。

現在要關心的是第二個問題:如果一些現金流特別緊張的中小企業在可能發生的倒閉之前、一些員工在可能發生的失業導致家庭收入進一步下降之前,不能得到適當的幫助和支持的話,那麼第二輪衝擊將會到來,這對於整個社會經濟和各方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我基本的觀點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快速出臺一系列財政政策,對於中低收入家庭和中小企業進行救急。當然,現在看到了一些政策,但我覺得還不夠,哪怕短期內財政赤字稍微高一點都是必要的,應儘快把避免第二輪需求和供應衝擊作為當務之急。

除了財政政策,就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方面,政府的難點是如何對待滯脹的問題。

非常尷尬的是,經濟在下行,甚至一、二月份下行得厲害,但是通貨膨脹已經起來了。CPI在過去20年,第6次達到了5.4以上(之前5次,2004年中一次,2007、2008年各一次,2011年頭尾兩次)。

梁信军:疫情损失已经是事实,请留意第二轮冲击和窗口机会

在這一數字的情況下,政府要想在貨幣政策上有作為,是有顧慮和擔憂的。

第一,現在把錢放下去,短期很有可能是沒作用的,石沉大海。

中國現階段,債務和GDP的比例是全球比較高的,排第十七、十八位。

梁信军:疫情损失已经是事实,请留意第二轮冲击和窗口机会

2018年,家庭部門的這一比例已為53.2%,相比發達國家的70—80%、發展中國家的30-40%,雖有一定空間但也是不低的。

這一比例特別高的是企業部門,達143%左右,約是歐洲、美國的兩倍。所以企業的風險積累是非常大的。

政府部門過去一直是非常健康的,基本在37%,但2018年也到了72.3%。如果這次財政上還要繼續拿出錢,意味著槓桿還要進一步升高。

外儲的情況也不樂觀。我們是全世界外匯儲備第一高的國家,有3.1萬億的美元儲備;同時也有2萬億的外債,同期短期外債(一年到期)佔整個外儲規模的43%左右,也非常高。

梁信军:疫情损失已经是事实,请留意第二轮冲击和窗口机会

當然,大家說中國整體經濟比較健康,外債和能支付的利息來較,利息的比例是很低的,是很安全的。

但是,如果在這樣一個債務負擔和槓桿率的情況下,我們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大M2投放的話,很自然地就有可能引起海外投資人對中國下一步的通貨膨脹,以及海外債務的可持續性發生擔心。

因此,如果有大的概率這樣做,加槓桿的話,很有可能大概率影響國家的信用評級。企業在海外的信用評級也受影響,會提升企業在海外債券、融資的成本上升;同時,進一步威脅到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問題。

第二,假如加槓桿的事情發生,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中國M2同比的增速,在這些年已經從將近20%不斷地往下降,到了13%,特別是2017年的7月以後,一直控制在8%—9%之間。

梁信军:疫情损失已经是事实,请留意第二轮冲击和窗口机会

換句話來說,宏觀的管理部門對於控槓桿的問題,決心和行動是一致的,一直是在穩槓桿和控槓桿,逐步下降槓桿。這一次整個貨幣政策轉不轉向,其實是有非常大的風向標作用。

央行還有一個工具就是存款準備金,從過去的高達24%,降到現在的10%左右。這與美國的大銀行接近;而臺灣的話是7%左右。這樣一個工具已經很有限了,最多還有3%左右。

梁信军:疫情损失已经是事实,请留意第二轮冲击和窗口机会

中國的人民幣不是全流通的。在中國最大的資產是房地產,總市值規模超過歐、美、日加總的和。以我經常全世界旅遊來看,這是幻象,這是不真實、不科學的,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如果進一步放水的話,首先漂起來的資產就是房子,房市漲起來的概率非常高。

我特別想給炒房的同志提個醒,第一,現在完全供過於求,勉強有個別城市可能是特例;第二,增加貨幣供應和降息都會促進房價的增長;第三,我不相信老百姓有意願和能力不斷增加和配置房地產。這一輪如果房價增長,出貨是一個合理的決策,追漲則很大概率是接盤俠。

同樣,它對股市有很大影響。過去幾年,當貨幣增發時,股市有很大概率增長。我也提個醒,由於一二季度業績受到衝擊,中國上市公司的慣常手法是借疫情把過去的壞賬和利空出清。雖然貨幣政策利好,但股價短期可能會有回調和下降。

中國的供應鏈在全球的佔比也非常高,可能全球很多供應鏈的績效會受到衝擊,它們一二季度的效率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大家已經看到了股價的變化。

2 注意第二波衝擊

頭部企業上升,在線行業被催熟

市場情緒是有時間區間的。我提醒大家,不僅僅是有一波。

從1月到4月份復工以後恢復正常,這是第一波。官方的口徑認為4月份一切都基本上恢復正常,我覺得從企業和投資人的考慮來說,稍微打點餘量,要到5月份。

很可能還有第二波的衝擊,我覺得到6、7月份。

所以,把疫情界定為3—5個月,可行性是非常大的。

有同學問,疫情後是否會出現報復性消費,我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損失終歸是很大。

但是,你要記住:現在很多的行業受到衝擊,比如交通運輸、餐飲、旅遊、文化行業,可是這個行業是不會消失的,等疫情過去它還是存在的。

當一些中小企業現金流比較緊張、負債率比較高、資產鏈不夠好,受到影響要放棄這個行業時,將導致頭部的前幾名的企業上升。

所以,這個過程中大家千萬不要跟風,覺得不好就一窩蜂地扔股票。這時候你應該看看頭部企業,它們在市場的規模很容易擴大。因為小的企業離開了,空間都騰出來了。

這次疫情還會催熟、催大兩個戰略性行業:在線教育和在線辦公。

像疫情這樣的情況,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完全恢復正常辦公、開學,什麼時候恢復購物和餐飲,我認為在線教育和在線辦公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這個過程有利於:

第一,對很多做內容的,如教授、講演者、老師,他原來可能很排斥種網上的模式,但是現在他不得不去習慣,然後習慣習慣著,他就會發現,有些內容、有些方法、有些課程、有些教育是可以On line的,而且效果很好。

第二,對內容的提供商、消費商,以及對系統提供支持的服務商,各方都會支撐起來,使大家更熟悉、更擅長,去把這個行業做得極致一點。

3 和非典不可同日而語

應申請優惠債貸

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該怎樣行動?

要積極等待國家和各級政府的財政政策。現在應該積極準備好資料以備隨時申報,比如申請優惠的疫情貸款、債券。

另外我想說,這場疫情對於全球和中國經濟的影響,都遠大於非典。

經濟階段不同:2003年中國剛加入WTO,經濟快速衝高,基本上是11-12%的GDP的增長。而現在正好是經濟下行,而且是下行的加速期。

中國的出口量、供應量的規模不同:過去中國發生一點事,對全球的受影響是非常小的;而現在我們影響全球的比例是很高的。如果看GDP也是,那時我們佔全球GDP的8%不到,現在佔17-18%。

槓桿率不同:2003、2004年的時候,中國政府的債務佔GDP只有47.3%,整個國家的總債務佔GDP只有158%。而2019年,政府的債務佔GDP將近81%,總債務是278%。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來抗這個危機,壓力比2003年大得多。

服務業的比重不同:這次遭受第一大沖擊的是服務業。當然製造業也有一定影響,主要是受開工、復工的影響,還不是消費的影響。而現在的服務業比重達到55%左右,所以疫情對中國的衝擊影響更大。

影響人口範圍不同:最近朱民教授做了一個測算非常棒,疫情影響的人口,非典時只有18%的人,這次是36%的人。對應GDP,非典隻影響26%的GDP地區,這次要影響74%。

零售業的GDP佔比,2003年時只有25%,現在達到71%。財政收入方面,非典時影響的地區只有24%,這次影響到的地區達61%左右。

非典時的封閉式管理也很少,而這次的“封閉”基本覆蓋了2/3的中國。此外,全球對中國人的旅行限制,2003年時也遠沒有今年這麼大。

中美貿易情況不同:一個2003年不曾有的東西,就是這次疊加了美國強制中國從美國加大進口。

表面上來看,這次影響的是中國的進口和中國本地的生產,但是它間接影響到第三方國家對中國的出口,潛在也會增加第三方國家對中國的進出口摩擦,進一步影響到中國的出口商對這些第三方的出口。

希望大家一定要早做準備。

本文來源:公眾號 @混沌大學。混沌大學是一所面向商業創新群體的在線商學院,以哲科思維為根基,遍邀200位全球頂級師資,打造創新教育體系,幫助中國職場精英培養創新能力。

梁信军:疫情损失已经是事实,请留意第二轮冲击和窗口机会梁信军:疫情损失已经是事实,请留意第二轮冲击和窗口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