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信軍:未來十五年海外高成長市場的新機會


“有這麼一次危機,迫使你認真的考慮,把自己的業務往這個線上轉型,其實是沒壞處的。” “未來的15年的高成長市場,我推薦印度”。2月15日,復星集團聯合創始人,著名投資人梁信軍應長江商學院之邀,線上進行了標題為《疫情下的危與機,以及未來十五年海外高成長市場的新機遇》的主題演講。演講中,針對疫情對企業和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未來國際投資市場的選擇等熱點問題,梁信軍詳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2月15日,復星集團聯合創始人,著名投資人梁信軍應長江商學院之邀,線上進行了標題為《疫情下的危與機,以及未來十五年海外高成長市場的新機遇》的主題演講。

這場主題演講的內容共分為三大部分:

針對當下疫情給企業帶來的種種危機,梁信軍認為,危和機本身是並存在,既要看到危情,又看到其中機會。演講中,他對疫情之下我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總體走向以及國內資本市場和各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疫情之外,他給出了對未來海外高成長市場的判斷和具體投資建議與忠告。他認為印度是未來十五年最值得推薦的海外高成長投資市場。

同時,他對於在主流各國經濟管制標準都偏高的大背景下,如何選擇高增長資產品種給出了自己建議。

從當下到未來,從疫情之下企業的轉型建議到國家貨幣政策對2020國際投資環境的影響,對目前企業界關心的許多熱點問題,梁信軍一一解局。

01|疫情下的危與機

1、疫情帶來的危機與持續時間

我認為疫情它是一個過程性的,現在官方口徑認為4月份疫情能夠得到大幅度減緩,我個人預計可能會沒有這麼樂觀,我預計到5月份會大幅度的減緩。

不管是4月還是5月,我覺得總是一個短的階段,不是一個長期的事。但是從供需角度出發,(疫情可能造成的危機)我們看的已經很清楚了:

第一,春節的市場已經失去了。在中國 ,新年跟春節的市場是一個非常大規模的市場,對有些消費行業來說,甚至能佔到它1/5或1/4的規模,現在這個市場已經完全不存在了。

第二,接下來還會有一波,由於物流、交通,還有包括現在分成這些原因,可能會進一步導致中小企業的倒閉,失業人口的增加,家庭收入的下降等問題,還會帶來第二波的需求和供應方面的衝擊。這個衝擊,我相信不會在四、五月份就結束了。

2、疫情對財政、貨幣政策走向及對資產市場影響

財政政策走向-政府應重點考慮補貼家庭與企業

財政政策重點應該考慮的是兩個方向:

第一是怎麼樣補貼家庭,因為家庭由於就業收入的問題,包括這一次整個新增加的一些開支問題,家庭尤其是中低端的家庭,的確是面臨著生存壓力的,所以對這樣的家庭一些消費補貼我看勢在必行。

第二,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很多中小企業,它的現金流的確是非常緊張,所以政府在財政政策方面,怎麼樣去對這些企業和家庭進行救濟,我認為是迫在眉睫要做的。這個做了也會有效地減少第二輪的需求和供應的衝擊問題,否則 第二輪危機的可能還是比較大。

貨幣政策走向-政府面臨壓力大 直接加槓桿短期內無用且存在長期風險。

政府在貨幣政策方面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壓力。首先,1月份的通脹漲得非常快:CPI在1月份衝高到5.4,5.4在過去8年來是最高了。上一次基本上是在2012年和2011年,還有2008年、2007年,以及2004年到過5.4的規模,也就是從近20年當中,這是第5次CPI衝到5.4。

經濟不增長了,再加上通脹又很大的增加,形成了“滯脹”的局面。直接放貨幣下去,可能短期之內是沒有用的。所以現在在貨幣政策的選用上就有一個非常大的壓力。

同時:現在的環境下如果貿然加槓桿,將造成一系列長期風險:

從2017年開始,政府就一直在去槓桿。其實,也是因為現在的槓桿的確是非常高了,我們看到像家庭部門的債務佔GDP將近50%了。如果居民部門加上企業部門加在一起,大概有210%,也就是企業部門將近160%左右,如果再加政府部門現在官方公佈的有37%,基本上250-260%左右。

GDP的槓桿250%,在全球比較來說肯定都是最高的一批國家之一。所以在這種情形下,如果繼續來升槓桿 ,我覺得顯而易見會帶來三個後果,現在就能預料得到的。

第一個,是海外的資本、海外的投資人對於中國政府的包括企業的償債能力會發生非常大的擔心。償債能力擔心之後,直接的後果是國家的評級、企業的評級可能會隨之調整。

第二個,國際融資的成本會進一步提高。海外的投資人可能會更加小心,內部,由於你加槓桿需要發行更多的人民幣的債務,融資成本反而是下降的,所以我想有比較大的概率,在未來一段時間可以看到內外融資成本的不斷變化,內部融資成本低,國內的外部融資成本可能會顯著地升高。

第三個,甚至會擔心債務的可持續性,以及導致進一步有一些外資的流出,從而對匯率的的穩定都產生非常大的困擾。我這句話也不是危言聳聽,現在我們的外儲是很高的,全世界第一大有3萬多億美元。但是,我們的外債從2008年的4000多億美元,現在也一下子就攀升到了2萬億美元。還有一個壓力的地方,就是說短期外債,也就是一年到期的外債,已經佔了整個外匯儲備的43%左右。

如果說外在的持有方信心在不足,這樣一種擠兌效應是非常可怕。

當然這裡面我其實也是想講一個觀點,我覺得從國家來說,還是應該堅持關於控制槓桿的這麼一個戰略。當然當前的情形由於疫情的這種緊迫性,可能被迫要做一些貨幣投放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說由此政策轉向,其實在醞釀一個非常大的、更大的將來不可收拾的危機。因此,如果大家想在疫情的這件事情上能夠有所動作 ,其實就是要猜測跟估計政府的貨幣政策的問題。

對國內資產市場影響—房地產將短期漲價 股市、金融行業將迎利好。

對於房市,有很多人很關心,關於房市的問題,其實我一貫的觀點是很清晰的。住房的漲和跌有幾個因素導致:

第一個是供和求的問題,我覺得答案是清晰的,在中國整體的範圍內就是供過於求了,特別是住宅。

第二個,房市也是一種貨幣現象,它跟貨幣的利率就是我們的銀行的存款或者貸款的利率以及貨幣供應是有關係的。第一,如果利率下降,房市有很大的概率是要漲價。如果加息 ,房市會跌價。第二,如果你多發貨幣,房市會漲價。如果你控制貨幣發行量,房市會跌或者是不動。現在從貨幣政策來看,可能都是對房市的漲價是有利的。

第三個,房市也是一種人均的財富跟GDP的發展階段的一種現象,從中國看,無論是人均的GDP,還是二手房的交易量等等的,都不支持房價還可以持續的大規模增長。

第四個,也是一種家庭資產配置,根據最近的一次也就是2017年年底的一次的家庭資產配置的大規模的抽樣調查顯示,中國的城市家庭、城鎮家庭90%左右的資產已經配在房地產上,所以我就很難理解,一個家庭它已經90%的資產都已經配在房地產上了,你怎麼能指望它、繼續指望它繼續增加對房市的資產配置。

所以,如果今年房價漲價也會是曇花一現,並不是整個健康的供需兩旺的現象,更多的是一種貨幣推動,而不是需求拉動的一個現象。

對股市,我覺得毫無疑問也是會有催長的效果跟作用的。

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貨幣的發行的問題,當然這只是我個人估計,最後還是要看國家的政策實際實施情況。中國的A股有很多會出季報,香港有些公司也會披露它國內的子公司或者主要公司季報,我相信跟非典情況一樣,有很多的A股公司一定會把很多的錢款抖落乾淨,把家底徹底的清倉,弄清楚。

弄清楚之後,你淨資產跌、利潤跌,當然股價也會跌。但整個大的形勢到今年下半年,到年底,由於貨幣的供應關係,大概率股票會漲,當然也會通過港股通傳遞到香港去。

所以,今年除了房、股市之外,對金融機構來說也是利好。前面對金融機構,大家都很擔心它的壞賬的問題,今年如果你整個M2要擴大,對金融機構來說相當於分母擴大。分母擴大,它的壞賬率又下降了,它的壞賬的清繳的緊迫、清理的緊迫性又下降。所以,對金融機構的業績來說可能也是一個利好。

3、疫情的第二波影響:弱勢行業向龍頭集中、新在線行業獲得成長

市場情緒隨著疫情的5月份左右結束,慢慢也會恢復理性的。當然我剛才提到5月份結束之後,可能還有第二波。

由於中小企業破產,就業人口減少,收入不減少導致的後續問題,很多負債率比較高,規模比較小,自身資本墊資不夠厚的企業會被清掃出局,更多的市場份額會向頭部企業集中。

同時,這次疫情從戰略上這次疫情會帶來兩個非常重大的改變,第一個就是在線教育,第二就在線辦公。

在線教育的問題,在非常時期沒辦法,你被迫要去做,你做可能感覺也沒壞,學生也是的,過去他可能比較排斥這種在線的學習,現在看有一些非學歷教育的,他可能覺得這玩意挺好,也比較安全,有些學歷教育的某些課程他可能覺得也很舒服。所以,它會把在線教育的教和學,包括供應方都給他催熟了。

同樣,在線辦公也是類似的例子,原來市場其實是非常小的。現在這種情形 ,由於你要持續3個月5個月,人流的流動是受限制的,被迫的。可能慢慢會把在線辦公這個事情、這個行業吹大。

當然在這兩個小行業,就是在線教育跟在線辦公搞大之前的話,首先搞大行業的是手遊。

對企業的四條建議:

所以我覺得這裡面就提到有些中小企業說自己轉型怎麼辦的問題,我覺得有這麼一次危機,迫使你認真的考慮,把自己的業務往這個線上轉型,其實是沒壞處的。

你可以認真的想一想,我覺得包括像咱們長江商學院在內,都要思考這些問題。

第二個,我覺得對所有的企業來說,剛才我特別提到貨幣政策的問題,我覺得有非常大的概率,貨幣政策很快就會寬鬆,你今天就應該回家去準備怎麼發人民幣債或者獲得長期貸款、政策性貸款以及獲得財政補助的所有資料材料。

如果政府提出來,你第1天就可以上交,下一週你就可以報上材料去,這樣你就很可能3月份就可以融資了。

第三:整個市場低迷,中小企業遭遇危機情況,它也需要有人拯救,有人接盤。我覺得龍頭企業集中擴大自己的行業規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機。

第四是關於供應鏈的問題,通過這一次大家也能感覺到了,如果你的供應鏈全部擺在中國,或者說你的供應鏈沒有可靠的物流的保障,也是存在很大的風險。因此,今後再怎麼樣優化自己的供應鏈的佈局方面,可能很多企業家也會有一些新的思考。

02|未來高成長市場首選:印度

第二點我想講,未來的高成長的市場在哪裡?

1、高增長市場要找體量大的市場 高成長加大體量才有長期意義

其實,你的所有的資產配置都同時需要考慮穩定性、成長性、現金流要好。對於成長性,我想給大家再加一個座標是很重要的,就是要體量要大。

如果你未來要找高增長市場,一定要同樣考量要有大體量。大的經濟體跟小的經濟體碰到一點小風浪,它的抗波浪的波動能力是完全不一樣。

大體量有很多衡量標準,其中一個比較容易找的標準就是GDP。我找到了2018年的全球的GDP的排名,中國一如既往是排在老二僅次於美國,印度是排在第七名,印度的第七跟第六的法國跟第五的英國,基本上是在一個位置上、我相信很快印度有可能會到達第五名的位置。

再來說高成長:如果你現在要找到一個未來15年的大體量的經濟體裡面的高增長市場,取決於你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衡量高增長。比如說,我想大家可能會公認的是說,連續15年或者20年GDP的增長在6%以上,假如以這麼一個較低水準的高增長(這樣)目標來衡量 ,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未來15年20年,我想可能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就是印度。如果你要是按7以上,我想可能就是印度。

總體來說,高成長加大體量才有長期意義。這樣的標準衡量下,印度是一個很理想的選擇。

2、未來機會區域在東南亞、在印度

下面我想給大家講中印的一個對比,在講中印之前,其實我想講個觀點,我覺得其實未來的15年,南亞跟東南亞是極為重要的。

我先給大家先一道說說印度的事,我把印度的宏觀指標跟中國比較一下,人口中國有14億,印度13.5億,中國的人均年齡平均年齡37歲多,印度大概只有27歲多,所以年輕人非常多。

GDP增速兩個國家現在很接近,將近5~6%左右,印度今年預計大概在7.3%左右,中國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可能會進一步有所拖累。第三FDI,印度基本上是中國的1/3左右。外商的招商引資,如果跟它的GDP的體量比較,印度的GDP只有中國的1/5,但它的FDI大概相當於中國的1/3左右,其所以說它的招商引資應該講,做的是非常好的。另外印度是一個淨的進口國家,他一年要進口1800多億美元,中國是出口順差的國家,我們的順差有3500億美元,印度的逆差1870億美元,所以兩者對於國際市場的壓力的抗壓能力是不一樣的。

因為它主要是進口國家,它有非常大的抗壓能力,中國出口國家會受到那些市場壓力跟影響。財政赤字兩個國家也差不多,基本上都在3%左右。

同時,我最近一段時間到印度的考查的頻度是非常高的。我特別想指出,有幾個類別的東西,印度是遠遠領先於中國的。

第一個,比如說印度的UPI。UPI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 是由印度的國家來主導來建設的,有點像中國的銀聯網聯,再加上金稅、金工商、金衛生、金海關什麼所有的各種金融工程加在一起,它的核心是什麼呢?為印度的每一個機構,每一個人都賦予一個唯一的金融身份證,使得你所有的金融行為最終都是跟這個賬號是鏈接的,有什麼價值?它其中的一個小應用就是移動支付。再中國,銀聯可能你每一筆刷卡到他要收取2%左右,然後分給整個生態系統所有的環節。但是在印度就不是這樣的,通過UPI的這套系統 ,使得最後只要消費者多,支付的成本只有千分之幾,得益於UPI,它的整個移動支付的成本變得很低。

第二個,UPI在信用徵信上也非常有價值,一個機構,一個公司你很難多頭貸款,因為你所有這個貸款不管你向個人借款、還是向企業借款、還是向銀行借款,全部在你的UPI賬號裡面有顯示。這是一個比中國先進的地方。

第三、印度有一個Aadhaar系統,即印度的公民的身份證的數據庫系統。現在有將近13.2億人的臉部的特徵、指紋以及虹膜都被採集了,所以它能證明就是你。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在移動互聯網、在金融行業,包括在後面的區塊鏈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莫迪上任之後,採取了一個叫GST系統,就國家統一的稅務系統。各個邦你只能收一個稅,這個稅是國家統一的,你不能再收了。所以這個使得全國就完全統一起來了。

另外大家可能眾所周知,印度採用採用的是一個海洋法體系,相對來說司法方面的還是有先進程度的。例如P2P貸款,在印度,只要涉及到錢的借或者貸,你一定要拿牌照,如果不拿牌照是重罪。第二如果你涉及到借款,關於催收的問題是要拿印度的央行特別頒發的一個上崗許可證的。這個規定你在催收的時候,你只能聯繫兩個跟債務人有關的關係人,並且晚上11點後早上7點前、週末你是不能騷擾別人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他的個人借貸發展也很快,沒有產生類似於中國的立法滯後的這種情況。

所以,我覺得印度是非常值得看的一個大體量的、高增長的、這麼一個未來的市場國家,我其實剛才提到在未來,大家是可以認真地考慮,無論是製造業、消費,還包括金融,還有基礎設施這些等等,都是可以認真地把我們在中國的這種能力跟知識複製到東南亞。

3、投資印度:潛力投資行業與投資合作方建議

所能投資的行業,除了你自己熟悉的製造業、消費、金融之外,假如作為投資,我推薦大家應該看三個東西。

第一個,是高成本的資本關聯的行業,這些國家跟中國的90年代初是非常像,它的融資成本,個人的融資成本平均在18~30,企業的融資成本平均在12~18,非常高。

第二個,就是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在印度包括還有東南亞是高速增長,還有25%以上的高增長。所以跟移動互聯網有關的所有行業都是好的。當然也推薦大家優先看移動互聯網裡面有現金流的、快到不要燒錢地步的這種行業,我覺得電商,還有移動互聯網關聯的物流,這些都是很值得看的。

第三個,跟新生兒有關的,印度近幾年 新生兒維持在2700萬以上。所以跟新生兒有關的所有行業都是可以做。

在印度、越南,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給大家,就是說儘量不要跟當地的大企業或者家族合作。

它的融資成本非常貴,所以有很多大的家族、大的企業,跟他合資一個公司,你放了1億美元在裡面,他有非常強烈的動機,希望你1億美元能夠被他家族裡面的其他兄弟公司,甚至被它的母公司所用,他會想盡一切辦法,把你的1億美金第一留在這口鍋裡。第二要讓別的鍋雨露均霑,最後導致你很難對付它的這種內部人控制,實際上你也是賺不到錢的。

所以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應該優先找當地的新經濟企業合作,就是像互聯網這些新經濟企業,它從創業開始拿的就是歐美的主流投資機構的錢,它遵守的是歐美機構的審計、法律、財務的指引,另外這些機構都非常有意思:他大多數的、大的這種新經濟的創始人的股比都降到13~35%左右,不像中國的情形一般都維持在60~70%了。所以他們自己也是一業為主,沒有別的什麼生意了,是比較容易監管。

我覺得這幾個忠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03|政府印鈔、貨幣信用與投資選擇

高增長投資跑贏CPI、還要跑贏印鈔速度

下面我想快速的講一下,就是政府和貨幣的信用問題,跟大家談談。

什麼地方是長期資產的避風港?

我覺得現在在全球進行投資跟資產管理,最新的挑戰不是怎麼跑贏CPI的問題,而是你怎麼跑贏政府的貨幣發行速度的問題。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政府它缺乏自律,也缺乏強有力的外部約束。

我給大家看兩張圖表,這張圖表比較複雜,我簡單說一下,主流的經濟體現在他的對自我經濟的約束的管制標準都已經大大的超出了像盟當時設立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其實是非常有邏輯的,也是當時認為比較公認的標準,其中提到第一你國家的債務要小於GDP的60%,迄今為止符合標準的主要經濟體只有幾個,處了德國、中國、瑞士,其他的國家都遠遠高於這個程度。

第二個是什麼?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當時說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不能超過3%。現在在這個數字上,目前合乎標準的只有誰呢?低於3%的只有新加坡一家。略高於3%是瑞士跟德國,。中國將近6%左右。

這些不及格背後後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所謂的現代貨幣理論,這對當代主流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現代貨幣理論的一些核心的觀點,第一個,它認為貨幣主權國家的本地債務是不會違約的。第二,他認為現代貨幣就是一種政府的債務憑證,只和未來的稅收和債權對應,不需要跟別的資產掛鉤。第三,他認為主權貨幣具有無限的法償,所以不用去考慮別的約束,只要考慮通脹一個問題就行了。

他最核心的一個觀點,他認為高能貨幣本身就等於國債,而且是不用付息的國債。因為你發國債,你得跟大家講什麼時候還,然後每年還得付利息,印鈔 ,他認為也是一種國家的債務憑證,但是我還也不用付利息。所以對政府印鈔比發國債划算。我給大家舉一個非常現實的例子,來說明我這麼一個觀點。

大家來看看日本的長期量化寬鬆,這個張圖表是顯示了日本從2010年開始,央行印鈔直接買股指的情況。平均一年半央行印出來鈔票去買,股指就翻了一番,你想一想,你在日本的股市裡面的投資人有兩種,一個選手就是日本政府,它是靠印鈔票買的,還有一個是你我這樣的可憐的投資人,我們是拿自己的鈔票去買,我們跑到日本來買股票,結果有一個選手他每一年半印出來鈔票就翻一翻,總有一天你的東西會被他洗劫完的。

當然日本後來發現一個從2010年開始發現更好玩的東西,不要發債,直接印鈔票就完了,印鈔票連還也不用還了。所以日本變得聰明。當然日本由於它一直追求零利率,導致日元就穩定的成為全世界做低成本槓桿資金的來源。只要你想借槓桿,大家都想借日元,因為便宜。倒過來,當經濟危機出現的時候,你要收縮槓桿的時候,你就要買日元去還債。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歷次危機當中,日元都是避險資產的原因。但大家千萬不要認為日元是安全的,他成為避險資產的唯一原因,因為它是槓桿資金來源,並不是他本身是安全的。

我來看看美元,我們看一下過去一個世紀,美元的購買力下降了多少?這是美國勞工部的一個數據。1913年100美元的價值的購買力,到2019年,將近106年後購買力剩下多少呢?只有3.87美元,大家聽了是不是很震撼?但是其實 ,美元的年貶值率只有3.4%而已。經過100年100塊就變成3塊8毛7。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在過去30年的情況,中國30年間,M2的增速也是非常強勁的。

大家猜一猜中國跟美國的貨幣貶值率哪個高呢?其實中國算起來大概每年5%左右,美國剛才講的大概3.4%左右。

所以在現代貨幣理論已經被主流的經濟體廣泛採用的情況下,我們這樣的投資人何保護自己的投資品種呢?

我有幾個建議。

第一個,你要找到一種資產,要以擁有自己的資產的價值跟全球的經濟總量的比例來衡量。

第二,最起碼要找到跑平CPI的資產。

第三,你只跑平CPI是遠遠不夠的,你一定要跑贏主流貨幣的發行速度。

第四,我覺得要找一些自身通縮型的資產,他就是稀缺的,越來越少的,每次供應量反而削減的。這種東西,總的來說它是能夠跑贏通脹跟M2的增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