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China」的江湖地位是否被“蝴蝶”煽動?

「Made in China」的江湖地位是否被“蝴蝶”煽動?


目前,新冠疫情已經波及到了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除了每日攀升的確診病例、疑似感染和死亡人數這些冰冷冷的直接數據,疫情對於全球經濟層面的而影響力也開始逐步展現。


它宛如亞馬遜雨林裡煽動翅膀的那隻蝴蝶,沿著全球供應鏈體系將物資匱乏的現狀傳播向每一個國家。


「Made in China」的江湖地位是否被“蝴蝶”煽動?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分析,2007年之後,中國對世界經濟依存度在相對下降,相對於發達經濟體中國經濟的開放度仍有提高的空間。截然相反的是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在2007年後持續上升,表明2008金融危機之後快速復甦的中國作為消費市場、供應方和資本提供方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所佔據的重要地位日益顯著,這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製造業,中國一個國家就貢獻了全球製造業總產出的35%。


作為全球第一大商品貿易國和第二大服務貿易國,我國已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而作為全球產業鏈的世界工廠,中國製造業已經成為嵌入全球製造的重要一環。


而近期由疫情引發的中國製造業“幾近停滯”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根據日經新聞分析的“國家間投入產出表”,中國的製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就被拉低67億美元。


01

電子產品,汽車供應鏈首先遭受影響


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顯示,目前,中國共有10萬餘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生產全球80%以上的汽車零部件。


汽車行業作為製造業中產業鏈最長的行業,整車製造進度的恢復需要上游各供應商協同進行,即使進入復工階段,但產能方面仍受制於上游供應商的供應情況, 即大部分汽車企業均受到疫情及零部件供應短缺問題的影響。


其次,由於精益化生產管理,所以對其庫存要求管理很嚴格,大多采取合同製造,全球主流汽車生產廠商大多隻儲備2-12周的零部件。


湖北是中國重要汽車生產基地之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 年該省生產汽車223.97 萬輛,佔全國總量約 8.8%,因武漢的完全隔離,以及中國其它地區還未完全恢復生產,因此自中國的零部件供貨受阻,多家跨國汽車工廠暫停生產。


中國在全球汽車供應鏈中發揮關鍵作用,如果各大車企在中國繼續延後生產,全球範圍內都會產生 " 多米諾骨牌效應 "。


韓國由於從中國採購的束線電裝零部件不足,現代汽車的韓國國內工廠部分停產,這使現代成為全球首個因疫情影響供應鏈而暫停在中國境外生產的大型汽車製造商。


日本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零部件佔到整體進口量的近4成,因無法從中國採購零部件,馬自達在日本國內工廠已暫停了部分車型的生產。


英國捷豹路虎工廠因供應鏈中斷,導致工廠多條生產線被迫停工,為了減少損失,捷豹路虎將零部件裝箱空運回英國工廠進行組裝,CEO施韋德表示“雖然空運價格昂貴,但至少目前可供繼續生產”。


而汽車的製造業活動放緩,會向下傳導到其下游產業鏈,削弱鋼鐵產品需求,隨著鋼鐵需求放慢,還可能影響目前已然承壓的鐵礦石價格。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國家,富士康集團、仁寶電子等大量的代工企業生產了全世界佔絕大多數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服務器、網絡設備、等電子產品。


世界智能手機產量的65%、世界一半的液晶面板產能集中於中國。


「Made in China」的江湖地位是否被“蝴蝶”煽動?


其中高度依賴供應鏈的蘋果公司在此次疫情中受影響較大,蘋果在全球總共有775家生產供應商,其中,中國就有381家,約佔50%。


而新冠病毒疫情對於電子供應鏈的影響已經波及到了下游的品牌廠商,據美國媒體報道,在紐約市多個運營商的營業廳,消費者很難購買到去年就開始大規模上市的iPhone 11手機,產品庫存吃緊,且蘋果已將原計劃在2020年9月舉行的5G iPhone將延期發佈。


與蘋果的合作公司富士康已於3月8日表示,其河南各廠區到崗總人數已達18萬,復工復產率超過 80%,預計在3月底將恢復疫情前的產能。而仁寶電子和緯創集團預計到三月底,筆記本電腦的生產能力將會恢復到通常的淡季時期水平。


02

原材料出口也遭受影響


全球百分之50以上的口罩都是中國生產的。


隨著新冠病毒開始在歐美蔓延,口罩等防護物資成為了最直接的稀缺之物。


一些國家開始禁止對外出口防護物資,一些國家的原材料渠道被因此切斷,各國之間矛盾頻發。


瑞士媒體指出,德國限制口罩出口的措施嚴重影響到瑞士,因為瑞士幾乎不生產醫療耗材,這些產品都是在以中國為主的國家生產,再由德國企業從當地大宗進貨後轉售給瑞士企業。而如今,德國的出口禁令無疑直接切斷了瑞士的供應鏈條。


目前美國的口罩庫存也只有3500萬個左右,這些庫存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1%。美國本土的口罩產能是非常低的,其90%以上的口罩都依賴於從中國進口。


不光是口罩,個人醫療防護設備,如手術衣、手套都在美國出現了嚴重短缺的情形。


所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美國及時推出了一系列有關的措施。


當地時間3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一項83億美元的緊急撥款法案,擁有部分資金將用於採購5億個口罩。而且為了能夠順利從中國進口口罩,美國也開始在一些關稅上做出了妥協,前幾天美國宣佈從中國進口的100多種醫療產品,包括口罩,進口絲巾,檢查手套等免收額外費用。


與此同時,疫情也同樣讓印度製藥企業感到緊張,擔心原料藥庫存不足,其70%的原材料依賴中國。在2018—2019年度,印度原料藥進口總額35.6億美元,中國佔到了24億美元。


作為全球最大的仿製藥出口國,印度去年一共出口了190億美元藥品,佔全球出口總量的近五分之一。


但印度的製藥企業相當依賴來自中國的原料藥(API)。這種原料藥無法直接服用,但對維他命片、降血壓藥到抗生素等製藥過程均不可或缺。


印度製藥聯盟(IPA)秘書長賈因表示,由於中國原料供應中斷,印度各製藥商可能面臨嚴重的生產停頓,目前大型藥企僅能維持2到3個月,小企業只能堅持30到40天。


上週二,印度官方命令禁止26種藥物出口,除非當局有明確的批准。此舉是為了優先保證藥品在印度的供應。目前,印度藥企已向中方請求,為其環境審批提供便利,便於在國內搭建生產線。印度最大製藥公司之一Cipla的首席財務官表示,此次終於意識到印度藥業對中國的依賴,接下來將印度將著力進行供應穩定性的打造。


而美國同樣也對中國的原料藥有很大的依賴性。美國97%的抗生素都產自中國,若中國原料藥生產受到影響,很難想象美國的醫院會因缺少抗生素而危及多少生命。


03

全球供應鏈會如何重組?


“牽一髮動全身”的局面,也讓各跨國企業開始警惕全球產業鏈的重組問題。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長陳振聲於2月5日表示,基於本次疫情所造成的影響,各國政府應重新審視對於中國供應鏈過度依賴的狀況。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的報道,在疫情影響下,谷歌和微軟正打算將其新手機、個人計算機和其他設備的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和泰國。在此之前,大多數谷歌智能手機和微軟製造的計算機都是中國製造。


谷歌將於4月開始與越南北部的合作伙伴生產其最新的低成本智能手機Pixel 4A,並計劃2020年下半年在東南亞國家生產其下一代旗艦智能手機Pixel 5。


微軟計劃最早於今年第二季度在越南北部開始生產Surface系列產品,包括筆記本和臺式計算機。


受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衝擊,會不會有大批企業在短期內離開中國、另尋他處?


其實不僅因為疫情,早在中美貿易戰之時,很多跨國企業就考慮將中國的製造工廠遷至東南亞和墨西哥,但由於配套工業體系原因,多數計劃尚待落實。


然而事實證明,供應鏈遷移並非如此簡單。即使是在外部環境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中國製造業的韌性與對外資的黏性都是有力的。


現代製造業供應鏈受諸多因素影響 — 勞動力成本和素質、營商環境、基礎設施配套、運營成本、配套體系、交通運輸條件、製造業文化等,其優勢一旦確立,在短時間內想要實現遷移並不容易。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 · 拉迪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企業轉移供應鏈成本是昂貴的。如果部分企業在未來投資中選擇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他們將承受更高昂的成本。這會讓其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大規模的供應鏈轉移不太可能發生。


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的供應鏈體系存在的諸多優勢。


「Made in China」的江湖地位是否被“蝴蝶”煽動?


第一,中國有比他國更為完整的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如生產一部手機,中國可以提供所有零部件而無需進口,且在當地有可支持四十萬工人運行和居住的場所、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以及中國政府的高度支持,這樣的產業鏈融合深度和綜合競爭優勢在世界其他國家很難實現。再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僅用76小時就自主生產出全自動化口罩機;美的集團“騰出”淨水器生產車間,啟動多套自購口罩生產線;中國石化12天建起一座用以製造口罩原料熔噴布的生產廠,無論是穩產保供還是轉產防疫物資,無不體現著中國製造完善的工業體系、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配套能力。


第二,中國所能提供的加工生產技術和有效勞動力數量不是目前東南亞低工資國家能輕易取代的。根據國際勞動組織(ILO)估計,截至2018年末,中國有1.7億個製造業崗位,佔全國總就業人口的22.2%。假設中國製造業就業比例下降到14.4%的全球平均水平,這將有6000萬個崗位以各種方式流失;如果東盟國家希望吸納所有這些崗位,則需要其六成農業就業人口流入製造業。通過學習蘇聯已經基本擁有了現代工業基礎且受教育率不低的中國尚且需要在改革開放後花費40年時間走到今日,我們很難相信工業基礎和知識儲備略差的東盟國家能夠迅速接班。


第三,相對於近期湧現的一些競爭對手,中國的製造業依舊具備巨大的規模優勢。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00年起中國製造業出口年複合增長率達14.3%。假設東南亞所有國家的製造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能夠保持相同的增長速度(考慮到當前這些國家的內外部環境幾乎可以被認為不可能)且中國製造業僅僅能夠保持5%的增長速度,東南亞製造業出口也需要10年才能與中國的規模持平。但是,無論是全球各地的工業品消費者還是產業鏈從業人員,顯然沒有那麼多的10年時間可以消耗。


所以現階段來看,東南亞等國家的代工廠相對於我國來說,只能算產業溢出,並不是轉移。


什麼是溢出?


一瓶水在一個杯子裡面裝不下了,才會溢出到另一個杯子裡。


而轉移,是直接把一杯水倒入別的杯子,原先的那杯就空了。


在生產全球化的趨勢下,跨國企業為了降低風險,他們在設立代工廠往外轉移產能的時候,不再是把整個代工廠搬走了,而是會把整個生產過程細分,不同的生產環節放在不同的國家,從而避免由於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而造成的集中化風險。


而由於一些東南亞市場製造業整體水平較低,供應鏈配套不完善,比如越南嚴重依賴中國機械設備進口,所以只能承接一些相對於低端的勞動力產業,這也就是中國產能的外溢。


04

“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a”


一國所具有的製造業核心能力,是一國參與全球製造業競爭的獨特資源和能力,回顧歷史,在近一百年的工業發展歷程中,美國製造業貢獻了科學和前沿技術,日本貢獻了精益生產方式,德國貢獻了工程化的技術。


如今,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供應鏈技術革命已經到來。此次技術變革對於全球化的經濟體系所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工業門類齊全但是仍存在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劣勢,高精尖產業與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相比仍有很大技術差距。


在短期看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會被其它新興市場的崛起而動搖,但是中國不能一直停留在低附加值低端製造產業鏈上,而是要進行產業升級,走上全球產業鏈的頂端,只有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才能達到收益最大化。


發達國家儘管將生產組裝的工廠設置在中國,但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公司總部,事實證明中國代工工廠少有突破代工限制尋求建立自主品牌的。


這迫使中國要迅速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如果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成功,從低端製造成功轉型成為高端智造,那麼中國會像發達國家一樣,將資源傾斜到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集群的發展上。


我國目前採取更優惠措施吸引全球頂級公司來華設廠,形成及培養高端產業鏈。


在這方面,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子。


「Made in China」的江湖地位是否被“蝴蝶”煽動?


特斯拉在中國投資設廠,直接帶動及升級了有關電動汽車行業的加速發展以及加強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優勢地位。截至去年12月底,特斯拉在中國生產的汽車使用了約 70% 的進口零部件。該公司此前曾表示,希望在今年年底前使其上海工廠的整個供應鏈實現本土化。


其實從供應鏈的角度來說,新冠病毒並不是“黑天鵝”,而是“指日可待”的灰犀牛。此次疫情的衝擊不僅是對全球供應鏈體系的一次巨大考驗,也是我國對製造業產業升級的一次更加清晰的認識。




「Made in China」的江湖地位是否被“蝴蝶”煽動?

為了探索及滿足新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新需要,深入研究城市化背景下的新市民群體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新市民產業與創新研究院(I-nci²)以“守護幸福”為使命,聚集社會力量,聚焦新市民生態,打造具有社會價值的新市民研究智庫。


「Made in China」的江湖地位是否被“蝴蝶”煽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