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客觀地評價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

密探零零發


(一) 丁汝昌是一位英勇善戰的愛國將領,也是日本人眼中欽佩的名將,原因:

1.丁汝昌老家在安徽廬江,1851年,因為廬江發生了災荒,他失去了雙親,太平軍經過,他就加入了太平軍。後來他跟隨的太平軍的一個小將領,帶著300個人的隊伍叛變到了湘軍曾國荃旗下。曾國荃對這一支叛變過來的隊伍總是有懷疑之心,每每出戰的時候,就把這一支隊伍放在最前線衝鋒的位置,丁汝昌驍勇善戰,在攻打安慶的太平軍時,曾經把守城部隊1.6萬人,全部戰死,因此也立下戰功被提拔為千總,也充當哨官。

2. 1862年,配合劉銘傳作戰,在四江口戰役中挫敗太平軍,升任營官。

3. 1864年隨劉銘傳與捻軍作戰丁汝昌因戰功卓著被封為總兵獲得協勇巴圖魯勇號。

4. 1895年甲午海戰,丁汝昌登靖遠艦迎戰。艦被擊中後,他決定與船同沉,被士兵阻攔住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佑亨遞送勸降書,丁汝昌不為所動,決心死戰到底,對家人說:“吾身已許國”,並將勸降書上交李鴻章,以明心跡。在他被迫進入威海衛,腹背受敵,在絕望中服鴉片自殺以殉國。

(二) 丁汝昌是一位傑出的海軍軍事的將領,原因:

1.1880年赴英國接收揚威號,超勇號巡洋艦。 拜訪了英國的海軍高級將領和著名的軍艦設計人,同時受到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覲見。

2.1888年李鴻章的提議下,丁汝昌成為了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提議,在威海建立水師學堂,在大沽,旅順建立水雷學堂。培養各級專業軍事軍官。

3.1891年,丁汝昌率隊訪問日本,歸國後向清政府請求增加新購艦艇,增強實力,以防外患。未被採納。

4. 在威海的佈防上,他建議炸燬陸上的炮臺,不僅未被採納,反而被人誣陷是通敵叛國,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冷靜地組織將領們開會商討應戰策略。

5.甲午海戰中,英勇抗擊日本軍艦。

因此,丁汝昌是一位驍勇善戰的愛國將領,也是我國海軍的,優秀人才。





娜樣紀念歷史


我只記得在學習歷史課本時候,因為北洋水師怯戰,更多原因其實就是李鴻章想保存自己的實力,結果人算不如天算,日本登陸了並佔據了威海衛的炮臺,調轉炮臺直接攻擊海軍基地,這時候北洋水軍眾將逼著要丁汝昌投降,最後丁汝昌 被逼得服鴉片自殺,死得有些悲壯蒼涼!結果自殺後手下們還是以丁汝昌名義投降了。

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在明面上的實力雖然略強於日本海軍,還擁有2艘7000多噸的鐵甲艦,到現在我們的055級還沒有服役,我們海軍驅逐艦最大也就才這個噸位,但是即使北洋水師在多幾艘這樣的軍艦有什麼用呢?甲午戰爭我們失敗幾乎是必然的。

我們的軍艦再先進也沒有,一樣還是停放在港口內,而日本是用陸地上我們自己的炮殲滅了北洋水師,最後的結局恐怕要麼被我們自己的岸炮擊沉,要麼被日本俘虜。而在北洋水師的老巢威海衛被圍攻的時候,我們的海軍將領們不是想著浴血奮戰,而是集體逼著自己的主帥投降,最後逼死了自己的主帥,這樣的一群將領能打勝仗?

丁汝昌作為北洋水師的總司令,至少在威海衛被佔領後,一直浴血奮戰,軍人的氣節是值得讚賞的。至於指揮海軍的能力方面,這個真不好說,李鴻章都不讓出港,都不讓出去打仗,有能力和沒能力有什麼區別呢?


狼煙火燎


丁汝昌是個標準的軍人,早年家貧參加了太平軍,後歸降湘軍,憑戰功一路升至總兵,因深受李鴻章器重,出任水師提督。

出身陸軍而統帥海軍,丁汝昌受了許多冷嘲熱諷。甲午海戰失敗後,他遵照李鴻章指示“避戰保船”,一時為千夫所指,成了海戰失敗的替罪羊。

丁汝昌作戰勇猛,忠於職守。在甲午海戰中,他雖開始即受重傷,卻絲毫沒有退縮,始終堅持指揮。保衛旅順時,他由於援兵遲遲不到而陷入絕境,面對日軍的勸降,他沒有苟且偷生,而是選擇毅然殉國。

雖然丁汝昌的“降書”一事,史料紛紜,至今爭論不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身為一國海軍司令,丁汝昌用生命為失敗殉職,就算不是英雄,也無愧於軍人之稱。“兩軍雨泣鹹驚疑,已降復死死為誰?”這是清代外交家黃遵憲對丁汝昌之死發出的感慨。

對丁汝昌的尊重還來自於他的敵人。參加黃海大海戰的日本子爵小笠原長生,在戰後一次演講中如此評價丁汝昌:“他和其他中國將帥不同,我覺得他是一位具有古代豪傑風度的人物。”可見,丁汝昌是個勇敢的人,他做了一個軍人應該做的一切,戰爭失敗的責任不能歸咎於他。





燒死的火


我本家丁汝昌他是甲午海戰中的犧牲品,包括所有和他一樣的那些將領們。他也不是沒有戰略思想的,在甲午海戰之前,他不是一直不停上奏摺嗎,就憑這點足可以看出其具備有遠見卓識的。一個再好的統帥統管全軍,沒有國家的支持沒有民眾的擁護沒有戰略後勤保障,註定是孤注一擲,借用鄧世昌年少時一句話。洋人列強船堅炮利,大清不思進取渾渾噩噩,一盤散沙。將來海上海上炮響之時,就是大清滅亡之日。試問就連鄧世昌都看出海戰無勝算,難道丁汝昌會看不出來嗎,但是他依然面對強敵毫不畏懼。我本家好樣的,這是我的觀點,請恕我才疏學淺。


用戶55027690632


清末時期,北洋水師的提督丁汝昌,一直以來都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怎樣客觀地評價丁汝昌?我覺得最為妥當的方法還是就事論人!



一、丁汝昌首先被不少人詬病的地方,無疑是他曾經“變節”過!

19世紀中期,很多窮人家的孩子都在跟風做著一件事,那就是參加太平天國的起義。1854年,太平軍佔領丁汝昌的家鄉廬江之後,18歲的丁汝昌毫無例外地也參加了太平軍,在程學啟的麾下當了兵,駐紮在安慶。

1861年,曾國藩的湘軍把安慶團團圍住之後,程學啟帶著丁汝昌等300多人連夜翻越城牆,投降了清朝。後來在和太平軍的對抗中,因為丁汝昌十分熟悉太平軍的裡裡外外,打仗又還挺勇敢,所以屢立戰功,安慶被破後,丁汝昌當上了湘軍“開”字營裡的一個哨官,相當於連長級別的一個官。

後來曾國藩命李鴻章組建淮軍,並將自己湘軍的幾個營作為“嫁妝”送給李鴻章,而丁汝昌所在的“開”字營也是“嫁妝”中的一個。丁汝昌也是在這個時候和李鴻章有了聯繫!後來在剿滅捻軍過程中,又屢立戰功,官拜“總兵”。太平天國和捻軍被撲滅之後,曾國藩發動了一場裁軍風潮,丁汝昌擔心引來殺身之禍,便辭職回家了!

對於這段發跡史,一般教科書或者論著都是隻字不提的。


二、被提拔統帥北洋水師,陸軍出身去管海軍,丁汝昌自知業務能力不夠,只能用努力來湊!

我們都知道,丁汝昌之所以能當上北洋水師的提督,完全是李鴻章鼓搗著自己的“小算盤”的結果。在李鴻章看來,北洋艦隊將來一定是大清帝國最強大的一支武裝力量,而這個提督的位置,既不能放任給外人否則將來很有可能是給他人作嫁衣裳,但也也不能明目張膽地提拔自己地親信。丁汝昌地條件剛好符合李鴻章地口味,既有資歷,還懂點海軍,既是淮軍舊將出身,又不是李鴻章嫡系。

可以客觀地說,雖然丁汝昌曾經在湘軍做過水師工作,但是海軍的業務能力還是遠遠不足的。值得肯定的是,丁汝昌也是一個很努力的統帥。從他留下的大量親筆文件和電報就可以看出,丁汝昌一直都在認真地學習現代化海軍知識,而且還對艦隊的日常管理、士兵的操練以及輪船修理這些細節都非常熟悉。


三、丁汝昌提督職位做得合格與否,還得在戰場上見“真功夫”!

1894年9月17日,爆發了令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黃海海戰”!

對於黃海海戰的失利,大多數人都籠統地歸結於清朝統治者的腐朽,一談到北洋艦隊的覆滅就歸結於李鴻章的避戰保艦。這種說法雖然省事,但很膚淺!

黃海海戰,是北洋艦隊和日本艦隊的一場遭遇戰,所以很本不存在丁汝昌受李鴻章約束的說法。黃海海戰的失利,歸根到底還是丁汝昌指揮失當導致!

在兩支艦隊遭遇時,丁汝昌下令北洋艦隊排成“雁行陣”衝向日本聯合艦隊,而聯合艦隊則採取縱隊回應。由於北洋艦隊的陣型只能發揮艦首炮的威力,而日本艦隊則可以發揮側舷炮數量多的優勢,所以最終北洋艦隊落敗。

丁汝昌的臨陣指揮失誤,具體是如何體現的?

首先就是沒有排列出有利的陣法,慌忙中以夾縫雁行陣法去迎擊日艦的單縱陣,致使各艦處於獨自作戰狀態;其次就是太過於依賴平時模擬演練方式,使得巡洋艦不能發揮出機動靈活的攻擊作用!

黃海海戰,北洋水師損失了5艘戰艦,已不能獨立成軍。但被日軍畏怕甚過虎豹的定遠、鎮遠兩鐵甲艦尚存。可是丁汝昌再不敢出洋巡邏作戰,只把艦隻龜伏在港內,痛失戰機,他個人也落下了個畏敵避戰的不好名聲!

四、丁汝昌的投降究竟是“先降後服毒自殺”還是“如泰萊所說‘假了提督之名作降書’”?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之際,對於丁汝昌的投降之說,也備受爭議。

一種說法是當北洋艦隊處於危急時,艦上的英美軍官策動部下“脅迫丁汝昌投降”,遭丁汝昌“嚴詞拒絕”;後來丁汝昌見大勢已去後,“為保存民族氣節”,便只好“自殺殉國”,在這種情況下,其部下與英美軍官“假了提督之名作降書”,把北洋水師拱手交給了日本。

另一種說法則是丁汝昌死於北洋水師投降之後。在收到伊東同意投降的回書後,丁汝昌再次作書,要求寬限投降日期,在派“廣丙”管駕程譬光送降書啟程後,才服藥自盡。

如果這兩種說法難以辨別,我們可以從大清的角度來看看,也就是光緒帝在位期間,丁汝昌雖死,卻一直“戴罪在身”,直到光緒帝死後,袁世凱才將其罪責巧為開釋。從這一點來看,丁汝昌的個別光環是被後來的人給加上去的。


總而言之,如何客觀評價丁汝昌,以上差不多可以看出來了!往小了的方面說,丁汝昌本人沒有辜負作為一個軍人該有的品質,但從國家大義來看,他並不算是個“英雄”,只能算是“愛國將領”!丁汝昌一生當中雖然恪盡職守,但也缺乏克敵制勝的膽略和勇氣!甲午戰爭,丁汝昌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話說回來,晚清政府並不是沒有實力對抗列強的入侵,同是清朝官員,馮子材、劉銘傳就打敗了比中國武裝先進數倍的法國侵略者,左宗棠更是取得了收復新疆的輝煌勝利!


三顧歷史


清朝末年,朝庭腐敗,閉關鎖國,國內連年內戰,國力衰退,日本經維新改革,促使工業發展迅速,軍士裝備,艦船,炮火先進,而我們採購的艦船,隨著時間退移而落後於日本,滿清朝庭苟且偷安,戰和

兩派,相互:爭鬥,丁汝昌及全體將士,英勇奮戰,終因日寇船堅,炮遠,我們裝備落後,全船將士在炮彈打完,開船直碰日艦,為國捐軀

,丁汝昌水師之敗,只能怪罪朝庭腐敗無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