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扒掉底褲”的互聯網保險,正面臨銀保監會的“沉重打擊”

導讀:遲早會來的這一天,還是來了。

被“扒掉底褲”的互聯網保險,正面臨銀保監會的“沉重打擊”

1. 遲早要來的保險監管整治

最近,中國銀保監會開始了新一輪的“整治行業亂象”行動。

與以往不太一樣的是,這次銀保監會整治的重點,是與互聯網相關的保險產業。

6月份剛剛開始,銀保監會和銀保監會辦公廳就下發了兩份特急文件,分別是整治保險自媒體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加強自媒體網絡營銷宣傳行為管理的通知》,和整治網絡保險中介平臺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開展2018年保險中介機構現場檢查的通知》。

這兩份文件的出臺,將在接下來幾個月中對現有的互聯網保險經營模式造成較大的壓力,部分互聯網保險平臺將被迫對經營模式進行調整和轉型,還有若干以創新為名逾越紅線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前景堪憂。

吸引了市場巨大關注、野蠻生長了近兩年的互聯網保險,隨著各路資本不斷湧入、參與者不斷增多、玩法越來越豐富、套路越來越出格、競爭越來越混亂、誤導越來越嚴重,最後連“底褲”都一併被某些市場攪局者給扒下,終於迎來了監管部門的關注與整治。

遲早會來的這一天,終究要來,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被“扒掉底褲”的互聯網保險,正面臨銀保監會的“沉重打擊”

2. 流量紅利,從微商說起

說到這兩年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就不得不提一下“微商”的經營模式。

退回兩、三年前,我們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有好多朋友在做微商:刷屏的廣告詞、產品圖片、用戶好評聊天截圖等,都是熟悉的“套路”。

大家都知道,在朋友圈裡做微商非常容易,不用像淘寶那樣還需要有個實體店倉庫,也不用進貨、備貨、發貨,只要找個代理商,在朋友圈裡發發廣告,朋友付款購買以後,貨品會從代理商直接寄給買家,輕輕鬆鬆賺錢,幾乎是真正的“輕資產,零投入,高產出”行業。

很多貨品代理商也是打出了“人人都能做微商”的口號,網傳賣面膜的“微商小妹”也能月入十幾萬元,引得很多人躍躍欲試。

回頭看,這或許就是微商發展初期互聯網給微商帶來的“流量紅利”。


不過今天,很多人都感覺,微商沒有前幾年那麼火了。

究其原因,應該有好幾個。第一,曝光量減少。有些微商整天在朋友圈裡發沒營養的廣告,久而久之就會被大家屏蔽,微信也內置了自動過濾功能,導致微商廣告的曝光量大大減少。第二,行業中人龍混雜。由於入行門檻低,搞得什麼人都想進來試一試,最後不僅讓這個行業變得人員流動性很高,還給大家造成了一種“身邊什麼人都在做微商”的感覺,莫名降低了公眾對這個行業的好感。第三,質量和服務跟不上。有些代理商本身就是一家小作坊,貨品質量很差,服務不到位,讓大家對微商的貨品質量失去了信心。第四,“套路”被摸清。很多客戶知道了微商的玩法,為了能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貨品,會自己去網上搜索代理商買貨,有的客戶甚至被代理商直接轉化成了微商。

第五,巨頭不斷搶佔市場。電商巨頭的服務體驗變得越來越好,不僅購買方便,貨品質量有保證,送貨時效快,售後服務還好,讓人沒有理由拒絕電商巨頭而去選擇微商。

互聯網新興事物,大多會有一段快速的紅利上升期,然後在到達頂峰之後逐漸衰落。

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快。

被“扒掉底褲”的互聯網保險,正面臨銀保監會的“沉重打擊”


3. 互聯網保險,“如法炮製”

2016年的某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像往常一樣無聊地刷著朋友圈。

不經意間,我發覺有幾個做精算的朋友,一連幾天都在朋友圈裡推薦一個叫做「尊享e生」的醫療險產品,不僅配有“推薦詞”,還附有線上投保鏈接。

最開始,我並沒有發覺有什麼問題,還覺得這個產品不錯,就在線給自己和父母都投了保,並把鏈接推薦給了身邊幾位好友。

隨後,我就察覺到這是一個很“反常”的舉動:因為精算師很少會如此“積極主動”地在朋友圈中為大家推薦保險產品,即使這個產品再優秀。

除非是,這種“推薦”的背後,還有其他的驅動力量。


那個時候,在互聯網上賣保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多大型保險公司和經紀公司的網上商城,早就已經開始在線銷售一些形態簡單的保險產品。當年那些年回報率高達7~8%的短期萬能險,也絕大部分是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的。

只不過,當年的互聯網保險還很“單純”,完全看不到微商的影子。

覺得“反常”的我立馬就去研究了一下那個投保鏈接,果不其然,在投保鏈接後面,掛著一長串的id編碼。好奇的我去問了一個做保險產品開發的朋友,他悄悄告訴我,推廣這個保險是可以拿推廣費的,而且已經運作有一陣子了,只不過之前一直在內測。

這種保險的推廣營銷方法,簡直與微商如出一轍:互聯網上的任何一個人,不需要任何保險銷售資質,都可以到代理平臺上註冊一個賬號,將代理商已經準備好的營銷素材和銷售鏈接發到朋友圈中,成交後就可以拿到一定“推廣獎勵”。

“入行零門檻,營銷素材已備好,就等你把廣告po到朋友圈”。


雖然這種保險銷售模式在今天已經非常普遍,不過在兩年前,用經營微商的互聯網思維來賣保險,在整個全球保險行業中都是聞所未聞的。

保險顧問註冊平臺後,發個投保鏈接就能賺錢,還可以把客戶和朋友轉化成為“下線”,繼續賺“人頭費”。在中國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超級流量大國,互聯網好像可以“改造”一切行業的玩法,讓全世界歎為觀止。

這個腦洞開得有點大,以至於很多人一時間有點接受不過來。知道了事情原委的我在第一時間寫下了文章《「尊享e生」背後讓人細思恐極的真相》,發表後幾個小時閱讀量就飆漲到2萬多,後臺留言板被刷爆,讓我這個當年只有不到一千個粉絲的公眾號第一次在保險業裡點了一把火。

不久之後,這種互聯網保險銷售模式就開始了在中國保險業中的全面鋪開,大家沒有絲毫的“細思恐極”,也沒有察覺到這種模式所承載的巨大風險與弊端。

為了保費規模,為了市場份額,為了“拔得頭籌”,大家再一次蜂擁而上了。


4. 兩年中,互聯網保險經歷了什麼

在隨後的兩年中,近百家大大小小的互聯網保險銷售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地瘋狂生長,無論是傳統的老牌網銷平臺,還是順應互聯網大潮而成立的新創平臺,都在向這個模式“轉型”和“靠攏”。

各路資本也都很看好中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前景,在大數據、區塊鏈、AI等“高科技”描繪的刺激下紛紛開始往保險業裡“砸錢”,彷彿對於“互聯網保險就是中國保險業的明天”這一點深信不疑。

中小型保險公司也把這種經營模式看做在中國這個“寡頭壟斷”的保險市場中彎道超車、突出重圍的一線曙光,與各大平臺展開了親密的合作,“平臺專屬”、“獨家爆款”層出不窮。

保險顧問們也嚐到了這個模式給大家帶來的甜頭,不僅展業更加容易,產品更加豐富,收入更加多元化,“跨公司”的產品銷售更讓大家可以標榜自己是“獨立代理人”,彰顯專業。

保險業從上到下似乎都沉浸在“微商”模式給行業帶來的巨大喜悅中。

被“扒掉底褲”的互聯網保險,正面臨銀保監會的“沉重打擊”

實話還是要講,互聯網保險瘋狂發展的這兩年,給行業帶來的巨大貢獻與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互聯網保險大大帶動了中國保障類保險產品的銷售。從幾乎各家公司都有涉足的百萬醫療,到價格低廉的消費型重疾,再到在線投保額越來越高的定期壽險,都是“保險姓保”所提倡的保險產品,利國利民。

第二,由於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銷售限制,互聯網保險更加容易滲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百十元保費撬動百萬元醫療保額”、“一個月一杯咖啡的錢換父母一生的保障”這類的宣傳標語,無論是不是存在一些水分和誤導,確實讓一些曾經非常排斥保險的人們開始慢慢接受保險,為這些人未來成為真正的保民打開了一扇窗。

第三,“返點”的存在,使保險從業者甚至是非保險業人員也更加積極地向身邊的朋友推廣保險產品。畢竟沒有人賣保險或推薦保險純粹是為了做公益,“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才是一個行業快速發展的前提。

第四,互聯網保險的繁榮還帶動了一大批保險自媒體的出現。保險自媒體人們偶爾做個產品對比,出個產品評測,寫個產品推薦,文章裡再掛一個投保二維碼,平時賺點零用錢肯定是夠用了。據我所知,有不少做得很不錯的保險自媒體,光靠在文章裡掛投保鏈接月收入也能達到十幾萬的水平,這還不算額外接廣告的費用,高高地站在保險業食物鏈接近頂端的地方。


不過,除了這番“欣欣向榮”的景象,互聯網保險瘋狂發展的這兩年,也給行業帶來了不少問題。

第一,中國互聯網保險的“前端銷售”與“後端服務”發展存在明顯失衡。目前中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仍舊停留在“用互聯網賣保險”的階段。在“微商”營銷模式的刺激下,互聯網保險的銷量正進入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但是互聯網保險該有的配套服務系統卻沒有什麼重大的突破。

雖然大多數的保險科技公司都不斷地在各種公開場合表示自己公司在與大數據、區塊鏈、AI等高新技術深度結合,然而這些“保險黑科技”卻一直“在路上”,或者“在PPT上”,互聯網保險服務不到位的問題一直存在,消費者投訴的數量也不斷攀升。

被“扒掉底褲”的互聯網保險,正面臨銀保監會的“沉重打擊”

第二,互聯網營銷手法的加入,會讓消費者在購買保險產品時更加“不理性”,也催生了大量的銷售誤導。

和傳統銷售行業相比,互聯網銷售一向是以營銷手法致勝的,而當互聯網和保險業發生關聯的時候,就連保險的營銷都是一股“互聯網”的味道:精美的廣告長圖,配上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特性,再加上幾句“完爆XX”、“價格低到極致”等極具誤導和誘導性的話語,很容易讓本身對於保險責任就不是很理解的消費者在購買時變得更加不理性。同時,互聯網保險近年來當之無愧的代表產品“百萬醫療險”,更是成了保險誤導銷售的“重災區”,一眾產品紛紛在“保證續保”上與消費者玩“文字遊戲”,近期也被銀保監會直接點名要求整改。

被“扒掉底褲”的互聯網保險,正面臨銀保監會的“沉重打擊”

第三,互聯網保險銷售資格“零門檻”、直接給消費者“返傭”等行為將進一步引發行業亂象。如今,幾乎所有的互聯網銷售平臺都是採取公開註冊的方式,用戶註冊之後就可以通過該平臺銷售保險產品,不用任何保險從業資格認證,不用任何售前培訓,用粗俗一點的話語來形容,就是“阿貓阿狗都能來賣保險”,必然會給保險銷售埋下很多隱患。而消費者如果自己註冊平臺進行購買,實質上與購買保險時收取“返傭”沒有任何區別,此類行為的存在也會進一步引發行業亂象。


5. “比傭平臺”,扒掉底褲的行為

無論大家是否承認,“佣金”一直屬於保險銷售環節中比較“私密”的東西,尤其是在中國這種不太認可專業服務價值的欠成熟保險市場環境下。

保險銷售人員對於“談佣金”這件事情大多相當忌諱,專業人士也對客戶“要返傭”這種行為也相當反感。

如今,保險一線的同業們應該都已經相當熟悉互聯網保險的“遊戲規則”。不過,有些“耍小聰明”的保險平臺和公眾號,在互聯網保險大行其道的今天,竟然別有心機地搞出了“比傭平臺”這種東西,在互聯網上公開披露各個網銷保險產品的佣金,並在提供佣金信息的同時引導保險同業們成為他們的“下線代理”,在他們推薦的平臺上出單,從而獲取“上級利益”。

被“扒掉底褲”的互聯網保險,正面臨銀保監會的“沉重打擊”

某“比傭平臺”

在我看來,這種把保險產品佣金直接披露在網上的行為,幾乎相當於直接把保險銷售的底褲給扒掉了,令整個保險業“蒙羞”。

保險產品有好壞優劣之分,不同保險平臺提供服務和支持的能力也是千差萬別,這些保險銷售背後的價值絕對不能簡單地用佣金來衡量。如果是鼓勵大家選擇佣金高的產品、平臺進行出單,從今往後的保險銷售又談何專業,談何服務?消費者的利益又如何能獲得保障?

“比傭平臺”的出現,讓本身就面臨大量合規風險、危若累卵的互聯網保險銷售,離被整治的邊緣又更近了一步。

如此這般地玩下去,互聯網保險被監管部門盯上,自然在情理之中。


6. 這一次整治,絕非兒戲

銀保監會辦公廳在整治網絡保險中介平臺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開展2018年保險中介機構現場檢查的通知》中指出,銀保監會將對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進行若干項重點檢查:

被“扒掉底褲”的互聯網保險,正面臨銀保監會的“沉重打擊”

《通知》中有關於重點檢查的原文

《通知》發出後,若干家互聯網保險平臺就開始督促自己的平臺用戶進行“執業資質登記”。

這也就意味著,那些沒有取得保險從業資質的人,未來將無法繼續通過推廣互聯網保險產品而獲得利益。

被“扒掉底褲”的互聯網保險,正面臨銀保監會的“沉重打擊”

某保險平臺剛推出的資質認證頁面

參照保監會2015年7月下發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可點擊“閱讀原文”查看),今天互聯網保險經營中所涉及違規或“打擦邊球”的問題實際上有很多很多,

比如在未開設分支機構的地區進行網絡銷售(引導客戶偽造居住地)、宣傳中帶有明顯誇大誤導的成分、客戶的個人隱私信息保密不夠完善、客戶自行註冊購買可獲得“保費返還”、虛列費用等。

不出意外,將會有一批“玩過火”的保險平臺在銀保監會這次的整治活動中被嚴厲懲罰,成為“負面典型”,以起到警示整個行業的作用。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7. 明天?明天會更好

所有新生事物的發展,都會經歷一個“快速成長->陷入瘋狂->出現危機->恢復理性”的過程。

正如上文所講,互聯網保險確實是保險業與互聯網深度結合的產物,代表了未來保險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對於保險消費者而言有多方面的益處,借用“微商”的銷售模式也有一定可取之處,未來的發展仍有相當大的潛力。

只不過,互聯網保險過去兩年的“野蠻生長”,確實給市場留下了很多潛在的風險與隱患,銀保監會如不及時出臺整頓措施,只怕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銷售會越來越無序,消費者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最終引發更大的危機。

銀保監會本次的整治行動,對於行業的影響一定是正面的,互聯網保險前端的銷售經營會越來越規範,後端的配套服務會越來越完善,廣大保險消費者必然會得益於其中。

只不過,這次的整治行動,可能意味著本輪以“微商”銷售模式為代表的互聯網保險發展紅利期的結束。一些中小型的互聯網保險平臺將不得不面臨更加困難的融資環境、更加嚴厲的監管措施、更加殘酷的優勝劣汰和互聯網巨頭保險平臺的全面壓制。


但紅利期的結束,並非意味著終結,也意味著新的開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